雜阿含104經裡,尊者舍利弗為焰摩迦比丘開示的內容其實是有分不同階段的。
一開始尊者舍利弗問焰摩迦比丘,五蘊是無常?苦?非我?(見我.異我.相在不?)
這裡是在破斥常見,也就是告訴焰摩迦比丘,在這裡找不到一個長存不滅的我,這個我其實不存在。
再來尊者舍利弗問焰摩迦比丘,五蘊是如來?異色有如來?色中有如來?如來中有色?
這裡是在破斥斷見,也就是告訴焰摩迦比丘,你無法在這些地方找到如來,但是如來卻是真實的存在。
既然如此,焰摩迦比丘怎麼可以因為如此,就說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因為五蘊...等等都不是阿羅漢而阿羅漢又是真實的存在不是嗎?既然如此,五蘊滅了,只是五蘊滅了,怎麼可以說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
尊者舍利弗問焰摩迦比丘兩次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兩個問題是在解答兩種不同類型的疑問。而這也直接告訴大家,阿羅漢不是五蘊,而這裡的如來也的確是指佛陀十號之一的如來。
涅槃=意識?識蘊的極限與涅槃的關係?
暱稱:
會員名稱: wsykm
級別: 新生
註冊時間: Apr 18, 2010
文章: 36
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03, 2010 2:15 am
文章主題: 涅槃
--------------------------------------------------------------------------------
斷見,阿含經辭典解釋為:即斷滅的觀念,如認為「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一無所有。」的觀念。
對于未曾聞法、見法的凡夫而言,說死後塵歸塵土歸土,說斷見,佛法不認可,那等於否定了輪回,等於不修梵行也能‘我生已盡乃至不受后有。
生命現象〈五蘊〉是在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生老病死的模式下一再輪回的。但是,“諸比丘,色是壞法,彼色滅涅槃是不壞法。受、想、行、識是壞法,彼識滅涅槃是不壞法。”『雜阿含51經』 對於不起諸漏、心正解脫的阿羅漢聖者來說,他已“于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無明欲貪既已斷盡,阿羅漢入滅后,下一生的‘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等等的緣起生命現象必將不再升起。不再升起就稱作般涅槃。涅槃不是名詞而是表狀態的形容詞:熄滅、止息。
“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永盡無餘,究竟舍離、滅盡、離欲、寂沒,余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舍離,一切有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雜阿含61經』 經文已經如此直接、簡明且詳盡地描述了涅槃,既然知道涅槃實在就是無常、苦的五蘊永滅而已。何必還要勞心費力去施設“涅槃是非有非無”,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地幻想“涅槃是無量無邊”呢,難道真想要個“無所不在的法身”嗎?
凡夫的斷見在否定輪回的前提下,要么肯定生命有主體我〈有見〉,要么否定生命現象本身,以至于說沒有殺人這回事,只不過是刀通過了地、水、火、風等元素而已〈無見〉。佛法離于二邊,依緣起中道說法,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依中道說涅槃: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會員名稱: wsykm
級別: 新生
註冊時間: Apr 18, 2010
文章: 36
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03, 2010 2:15 am
文章主題: 涅槃
--------------------------------------------------------------------------------
斷見,阿含經辭典解釋為:即斷滅的觀念,如認為「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一無所有。」的觀念。
對于未曾聞法、見法的凡夫而言,說死後塵歸塵土歸土,說斷見,佛法不認可,那等於否定了輪回,等於不修梵行也能‘我生已盡乃至不受后有。
生命現象〈五蘊〉是在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生老病死的模式下一再輪回的。但是,“諸比丘,色是壞法,彼色滅涅槃是不壞法。受、想、行、識是壞法,彼識滅涅槃是不壞法。”『雜阿含51經』 對於不起諸漏、心正解脫的阿羅漢聖者來說,他已“于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無明欲貪既已斷盡,阿羅漢入滅后,下一生的‘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等等的緣起生命現象必將不再升起。不再升起就稱作般涅槃。涅槃不是名詞而是表狀態的形容詞:熄滅、止息。
“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永盡無餘,究竟舍離、滅盡、離欲、寂沒,余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舍離,一切有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雜阿含61經』 經文已經如此直接、簡明且詳盡地描述了涅槃,既然知道涅槃實在就是無常、苦的五蘊永滅而已。何必還要勞心費力去施設“涅槃是非有非無”,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地幻想“涅槃是無量無邊”呢,難道真想要個“無所不在的法身”嗎?
凡夫的斷見在否定輪回的前提下,要么肯定生命有主體我〈有見〉,要么否定生命現象本身,以至于說沒有殺人這回事,只不過是刀通過了地、水、火、風等元素而已〈無見〉。佛法離于二邊,依緣起中道說法,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依中道說涅槃: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 Nibbana2010
- 文章: 6
- 註冊時間: 2010-08-06, 08:00
涅槃是無量無數,是經典裏面的,至於非有非無,是很顯然的。涅槃肯定不是五蘊的有,也肯定不是一切的無。Mahanama 寫:暱稱:
會員名稱: wsykm
級別: 新生
註冊時間: Apr 18, 2010
文章: 36
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03, 2010 2:15 am
文章主題: 涅槃
--------------------------------------------------------------------------------
斷見,阿含經辭典解釋為:即斷滅的觀念,如認為「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一無所有。」的觀念。
對于未曾聞法、見法的凡夫而言,說死後塵歸塵土歸土,說斷見,佛法不認可,那等於否定了輪回,等於不修梵行也能‘我生已盡乃至不受后有。
生命現象〈五蘊〉是在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生老病死的模式下一再輪回的。但是,“諸比丘,色是壞法,彼色滅涅槃是不壞法。受、想、行、識是壞法,彼識滅涅槃是不壞法。”『雜阿含51經』 對於不起諸漏、心正解脫的阿羅漢聖者來說,他已“于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無明欲貪既已斷盡,阿羅漢入滅后,下一生的‘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等等的緣起生命現象必將不再升起。不再升起就稱作般涅槃。涅槃不是名詞而是表狀態的形容詞:熄滅、止息。
“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永盡無餘,究竟舍離、滅盡、離欲、寂沒,余陰更不相續、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舍離,一切有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雜阿含61經』 經文已經如此直接、簡明且詳盡地描述了涅槃,既然知道涅槃實在就是無常、苦的五蘊永滅而已。何必還要勞心費力去施設“涅槃是非有非無”,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地幻想“涅槃是無量無邊”呢,難道真想要個“無所不在的法身”嗎?
凡夫的斷見在否定輪回的前提下,要么肯定生命有主體我〈有見〉,要么否定生命現象本身,以至于說沒有殺人這回事,只不過是刀通過了地、水、火、風等元素而已〈無見〉。佛法離于二邊,依緣起中道說法,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依中道說涅槃: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 Nibbana2010
- 文章: 6
- 註冊時間: 2010-08-06, 08:00
- Nibbana2010
- 文章: 6
- 註冊時間: 2010-08-06, 08:00
- Nibbana2010
- 文章: 6
- 註冊時間: 2010-08-06, 08:00
涅槃即非存在也非不存在,這個確實是無記,因為我們缺乏對存在的完整認識,無法理解涅槃的存在形式。我們甚至連到底是什麽存在都不能理解,所以探討這掛問題沒有意義。potato 寫:涅槃既非有(不是存在)又非無(不是不存在,“不是一切的無”)?這是無記的。 卅你怎麽會搞出來一個“涅槃,肯定不是一切的無”呢?你把無記的問題變成了一個“肯定”的判斷。Nibbana2010 寫:涅槃是無量無數,是經典裏面的,至於非有非無,是很顯然的。涅槃肯定不是五蘊的有,也肯定不是一切的無。
但是涅槃非五蘊的存在形式,也非一切的無,這個是極其明顯的。
我們不能把涅槃的完全沒有五蘊也當成無記,不能把涅槃的樂,涅槃的無生業當成無記。
這裡還要再強調一遍,以上說的涅槃,絕對不是指某些人認為的日常沒有貪嗔癡的狀況。而是五蘊滅盡不起的無余涅槃。
要樹立對涅槃,對滅諦的正見,才有可能證滅諦
你對于佛法概念的使用,就像一個體質虛弱者,使勁拿起關公的大刀,還沒使出幾個把式來,就先把自己累得、暈得、摔得七扭八歪的。Nibbana2010 寫:涅槃即非存在也非不存在,這個確實是無記,因為我們缺乏對存在的完整認識,無法理解涅槃的存在形式。我們甚至連到底是什麽存在都不能理解,所以探討這掛問題沒有意義。potato 寫: 涅槃既非有(不是存在)又非無(不是不存在,“不是一切的無”)?這是無記的。 卅你怎麽會搞出來一個“涅槃,肯定不是一切的無”呢?你把無記的問題變成了一個“肯定”的判斷。
但是涅槃非五蘊的存在形式,也非一切的無,這個是極其明顯的。
我們不能把涅槃的完全沒有五蘊也當成無記,不能把涅槃的樂,涅槃的無生業當成無記。
以你的發言水平,你夠不上與這裏的法友們共論法義。奢談什麽“正見”啊?
想要在這個論壇繼續待著,你還是先多看、少說吧。
說的是啊!在這個論壇,自以為滿腹經論似是而非的,「BOOK阿羅漢」,老是喜歡以指導者自居,好為人師,沒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是很難得到認同的。尤其是死纏難打,無賴式的。potato 寫: 你對于佛法概念的使用,就像一個體質虛弱者,使勁拿起關公的大刀,還沒使出幾個把式來,就先把自己累得、暈得、摔得七扭八歪的。
以你的發言水平,你夠不上與這裏的法友們共論法義。奢談什麽“正見”啊?
想要在這個論壇繼續待著,你還是先多看、少說吧。
這是難得的討論法義的論壇,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論述,當別人有質疑,理當針對質疑提出釐清,或是保持緘默,這是最基本的,而不是硬ㄠ,硬辯,非贏不可,一定要別人認同才罷休,老實說學習佛法,學成這樣,還真是不簡單,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