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nama 寫:不是舉例,而是明擺在眼前的事實。有關身念處,南傳的大念處經(長部22經)一開始就是念住於呼吸,而北傳的念處經(中阿含98經)則是先念住於行、住、坐、臥。它們誰說得對?理由何在?

很多年沒看經了.我有問題或疑慮時才翻閱.剛剛翻閱比對南北的念處經.我直覺上比較喜愛南傳的.也較白話易懂.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 看到這個眼睛就亮了.
北傳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
南傳
世尊如是曰:「諸比丘!為眾生之清淨,為度憂悲,為滅苦惱,為得真理,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處。
我是以南傳念處經做為學習.北傳的經文 .我覺得像在讀中國古文.
念住於行、住、坐、臥 一定要做 .這含括生活中的各種動作.乞食,吃飯,經行,休息,躺臥 這些是念住於當下的身體動作.同時觀察覺知這是無常,苦,非我,非我所的.一整天做起來非常辛苦.一個粗心不留意就忘失念住.要熟練穩固的建立身念處,這是不可缺乏的.
靜坐時,念住於出入息只是其一方法,也可以觀察身體各部位或法念處,若選擇要念住於出入息,靜坐時會較為適宜.
南傳的經文所述
諸比丘!於此,比丘往森林,往樹下,往空閒處而結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現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長入息,而知:「我在長入息,」又長出息者,知:「我在長出息。」
這不是誰先誰後的問題.也不存在對錯.就看你知不知道這麼做的用意與了不了解一個比丘的工作是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