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身壞命終入滅之後,去了那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10-06, 10:22

shopping 寫:苦則非神,
何者是神?
“神”指神我,靈魂之義,即梵語之 a^tman,亦即數論學派所立二十五諦之一,惟佛教之觀點異於數論學派。數論學派以之為實有、常住、獨存之純粹情神;佛教則以之為『離蘊之我』,而主張『諸法無我』,故反對數論派之神我說。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4-10-06, 15:49

竹鶴 寫:苦則非神,
何者是神?
喔~那個呀!給你三篇雜阿含較詳細的經文,參考參考。

(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者不樂,不樂則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三篇經文比對中一二0的相關部分: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者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覺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想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行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識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是為色無常,覺、想、行、識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修習七道品,無礙正思正念。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若有眾生及九眾生居,乃至有想無想處行餘第一有,於其中間是第一、是大、是勝、是最、是尊、是妙,謂世中阿羅訶,所以者何?世中阿羅訶得安隱快樂。...(略頌)


從上面三篇經文可以得到,中部經文裡的「神」其實就是「我」,是用字的不同而已,只是神字容易讓人產生遐想。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seasky » 2004-10-06, 18:27

Upavana 寫:喔~那個呀!給你三篇雜阿含較詳細的經文,參考參考。

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三篇經文比對中一二0的相關部分: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者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覺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想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行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識亦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是為色無常,覺、想、行、識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神。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修習七道品,無礙正思正念。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若有眾生及九眾生居,乃至有想無想處行餘第一有,於其中間是第一、是大、是勝、是最、是尊、是妙,謂世中阿羅訶,所以者何?世中阿羅訶得安隱快樂。...﹝略頌﹞

從上面三篇經文可以得到,中部經文裡的「神」其實就是「我」,是用字的不同而已,只是神字容易讓人產生遐想。
佛法流傳的過程中,由最初的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一經,一部,一派,逐漸推演走向變質,偏離了世尊原來教導的根本義理,從雜阿含經的『苦則非我』到中阿含經的『苦則非神』,可見一般。今天無論是大乘佛教或原始佛教都應審慎辨別法義,時時刻刻校正自己走偏的方向,回到世尊的正法。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10-06, 18:52

復問曰。賢聖。云何為自身見耶。法樂比丘尼答曰。不多聞愚癡凡夫不見善知識。不知聖法。不御聖法。彼見色是神。見神有色。見神中有色。見色中有神也。見覺.想.行.識是神。見神有識。見神中有識。見識中有神也。是謂自身見也。毗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毗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五蘊非我可以理解,見識是神,見神是識,是謂自身見也,
但以下經文神與識,分明不相屬,尤其是不見神中有識更清楚:

復問曰。賢聖。云何無身見耶法樂比丘尼答曰。多聞聖弟子見善知識。知聖法。善御聖法。彼不見色是神。不見神有色。不見神中有色。不見色中有神也。不見覺.想.行.識是神。不見神有識。不見神中有識。不見識中有神也。是謂無身見也。毗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毘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復問曰。賢聖。云何滅自身耶。法樂比丘尼答曰。色盛陰斷無餘。捨.吐.盡.不染.滅.息.沒也。覺.想.行.識盛陰斷無餘。捨.吐.盡.不染.滅.息.沒也。是謂自身滅。毗舍佉優婆夷聞已。歎曰。善哉。善哉。賢聖。毗舍佉優婆夷歎已。歡喜奉行


諸法無我,是說五蘊中無我,
五蘊不是心,無漏心不是五蘊身,
我再怎麼找,到找不到釋尊有說把心滅了的經文,

另外shanguan寫到:

“神”指神我,靈魂之義,即梵語之 a^tman,亦即數論學派所立二十五諦之一,惟佛教之觀點異於數論學派。數論學派以之為實有、常住、獨存之純粹情神;佛教則以之為『離蘊之我』,而主張『諸法無我』,故反對數論派之神我說。
~~~~
這裡的“神”指神我,靈魂之義,指的是我執未除,身見未滅的靈,
我反復推敲阿含經,所謂的滅盡,是指五蘊滅,諸法滅,而後
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再加上常者唯涅槃的經文,彼識滅涅槃是不壞法的經文:
(一三五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時。有沙彌而說偈言
 云何名為常  乞食則為常
 云何為無常  僧食為無常
 云何名為直  唯因陀羅幢
 云何名為曲  曲者唯見鉤
時。彼比丘作是念。此沙彌能說斯偈。我今何不說偈而答。即說偈言
 云何名為常  常者唯涅槃
 云何為無常  謂諸有為法
 云何名為直  謂聖八正道
 云何名為曲  曲者唯惡徑
時。彼比丘說此偈已。默然而住

(五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壞.不壞法。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色是壞法。彼色滅涅槃是不壞法。受.想.行.識是壞法。彼識滅涅槃是不壞法。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更有
猶如諸法。有為及無為。愛盡.無欲.滅盡.涅槃為第一。
涅槃是法,那證法者誰呢?


我者無我,
無我者是我,對嗎?

再說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涅槃者。云何為涅槃,舍利弗言。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貪欲、瞋恚、愚癡、諸煩惱永盡,並不是說把會貪欲、瞋恚、愚癡、諸煩惱的主人給滅了
對嗎?
釋尊在世時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的經文,正說明只要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不取不著,五蘊可以不為患,只是隔世之迷,初來人間一切不明才可怕:

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花。
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
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
所以者何。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一切世間。
爾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於是。
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經當名何。云何受持。

於是。世尊告曰。阿難。
此經名為青白蓮華喻。
汝當如是善受持誦。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共受此青白蓮花喻經。
誦習守持。所以者何。
此青白蓮華喻經如法有義。
是梵行本。致通.致覺。亦致涅槃。
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
應當受此青白蓮華喻經。善諷誦持。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青白蓮華喻經第六竟(七百三字)

再討論一下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如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為有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無餘涅槃界。如是。比丘盡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涅槃界。

不還來此世意義很明白,自身作證而自遊戲,我認為只有有把握即身即世成佛者敢來有隔世之迷的世間自身作證而自遊戲,而四禪以上天界只要無所著,無所取,不念有身,能證無餘涅槃者,並不為患,
否則何以般涅槃者都從四禪般涅槃而且是無餘涅槃,

這番立論我不敢說都對,
但能否告訴我,
錯在那裡?

頭像
night
文章: 105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night » 2004-10-06, 19:53

世間是成住壞空、壞散磨滅、淳大苦陰熾燃。
涅槃是不生不滅、苦惱永盡、寂靜清涼永沒。

就這麼簡單而已
這其實是一個「無記」的問題

如「中阿含箭喻經」所說:
身中了毒箭,不趕快拔除
很快地,毒發身亡就命終了
而不是一直去研究那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同樣地,一切眾生,身有十結之毒箭未除
人生很短暫,隨時一個意外,來世就淳大苦陰熾燃了
佛弟子有緣學習正信佛法
應該修習多修習八正道,趕快拔除十結之毒箭
而不是一直去研究那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10-06, 22:00

當然完成功課的過程比較重要,
沒有修行成就,
談結果都是無益的,
只是也不能錯認目標,
否則恐怕會是另一種法執~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4-10-06, 22:00

shopping 寫:諸法無我,是說五蘊中無我
諸法無我不單單指五蘊非我,還包括不異我、不相在兩部分。也就是說連五蘊之外的所謂神我、梵我等等都都是佛陀所否定的東西。
五蘊不是心,無漏心不是五蘊身
佛陀明白的說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當然不是心,心只是五蘊的作用之一而已。

涅槃當然也不是五蘊,但是身為人,你沒有五蘊你也無法修習梵行體證涅槃。涅槃只是你的心沒有貪、瞋、癡而已。要找出一個無漏〈沒有煩惱〉的心,還是要回頭問問自己的心,也就是你自身五蘊的作用。

我再怎麼找,到找不到釋尊有說把心滅了的經文
找不到是正常的,心都滅了不是死人就是腦筋出問題。我們只需要把水中的雜質挑出來,不是把整杯水都倒掉。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