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leeyc2與萊特賀爾二位法友的質疑,後學做個簡單的回應。
1、後學的發帖是有說明,僅是後學個人的理解而已。
2、leeyc2法友所說的[全念住]是S居士從Bhikkhu Khantipalo 的著作 CALM & INSIGHT~[ full awareness]翻譯過來的話,再進一步查其原義,可能是指正念.正知的[正知](巴SAMPAJANNA).. ~供參考
這一部分,後學沒有看過他的作品,所以不清楚他的敘述內容。
3、萊特賀爾法友的質疑部分,後學個人回應如下:
A、關於「正智」,契經中有「正念、正知」、「正念、正智」的翻譯語句,並沒有單獨用「正智」的語句,非關於「契經」法義。只是後學無法適當的表達而引用其他善知識開示的名詞語句。
B、關於「全念住」也非契經法義的翻譯語句,所以後學用的是不確定的語句。從語脈推敲「全念住」是「四個念處都齊全」?是的這一部份是屬於後學個人對於「全念住」的理解。
C、對於法義正確的論述,或是法義在知識上完整的敘述,這一個部份,後學是有所欠缺,造成法友的疑惑,深表歉意。
D、「正智」的用語,於修學中感受到由於「正念、正知」的平衡,所引發融合於「五受蘊」的覺知與反應,並不需要再經由「如理作意」而能夠於「業處」念住的形容。
E、後學個人的修學尚在於用功專修於「身念處」,對於「受、心、法」僅是日常生活中,隨念「雜修」而已,還未到「專修」或滿足的程度。
F、前帖的敘說,部分是後學個人對於法義見解的延伸,「受、心、法」部分,後學個人尚未有深入的體驗。
G、至於「法義」論述,或翻譯語句等知識見解上的釐清,有請法友另開新主題,做深入的探討,後學樂意也期待法友們提供法義見解的論述。
以上回應。願法友們吉祥!
身體的感受 =【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可以通过练习,比较一下善观的方法和葛印卡的方法。
善观的方法选取随机产生的感受为所缘,这样心很容易被最明显的感受所吸引,并且不愿意离开。这其实是心的习气之一。
按照葛印卡的方法,按照固定的路线移动,无论经验到明显的还是不明显的,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感受,都不能停止移动。这样当身体某部位有强烈感受升起的时候,注意力必须仍然按照固定的路线移动,不能跳跃到强烈的感受上去,这正是祛除习气的一个方法,因为人的心的习气就是:拒绝固定的路线,喜欢跳跃到明显的感受上去的。
对于这种习气,善观的方法正中下怀,习气得以维持加强,不论你是否认为感受是苦,还是无常,你的注意力还是对这种明显的感受产生执取。这是对“观”的执取。
相反,葛印卡的方法就不存在这种弊端,并且,当觉知到明显强烈的感受时,而必须按照固定的次序移动离开时,心的习气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一种极度不情愿离开明显的心态”,保持平等心,按部就班的移动,这种习气就被祛除了。这是避免在内观中,产生对“观”的执取。
实践证明,善观的方法,很容易做到,心很容易安稳于强烈的(特别是不愉悦的)感受;而葛印卡的方法,会使得心的“不愿意离开强烈感受”的习气迅速浮现,使心产生剧烈的动荡。然而毕竟在内观中,安稳不是目的,安稳当中这种“容易为强烈明显感受吸引”习气得以维持加强。内观中必须让所有习气浮现,才是净化内心的途径。
内观的方法必须正确,不完全的内观方法会在深层制造对“观”的执取。而正确的内观方法,则不会制造这种执取。
当然,不完全的内观法,在初期阶段仍然能够给人带来益处,但是他最终还是不能够完全祛除内心的习气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善观的方法选取随机产生的感受为所缘,这样心很容易被最明显的感受所吸引,并且不愿意离开。这其实是心的习气之一。
按照葛印卡的方法,按照固定的路线移动,无论经验到明显的还是不明显的,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感受,都不能停止移动。这样当身体某部位有强烈感受升起的时候,注意力必须仍然按照固定的路线移动,不能跳跃到强烈的感受上去,这正是祛除习气的一个方法,因为人的心的习气就是:拒绝固定的路线,喜欢跳跃到明显的感受上去的。
对于这种习气,善观的方法正中下怀,习气得以维持加强,不论你是否认为感受是苦,还是无常,你的注意力还是对这种明显的感受产生执取。这是对“观”的执取。
相反,葛印卡的方法就不存在这种弊端,并且,当觉知到明显强烈的感受时,而必须按照固定的次序移动离开时,心的习气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一种极度不情愿离开明显的心态”,保持平等心,按部就班的移动,这种习气就被祛除了。这是避免在内观中,产生对“观”的执取。
实践证明,善观的方法,很容易做到,心很容易安稳于强烈的(特别是不愉悦的)感受;而葛印卡的方法,会使得心的“不愿意离开强烈感受”的习气迅速浮现,使心产生剧烈的动荡。然而毕竟在内观中,安稳不是目的,安稳当中这种“容易为强烈明显感受吸引”习气得以维持加强。内观中必须让所有习气浮现,才是净化内心的途径。
内观的方法必须正确,不完全的内观方法会在深层制造对“观”的执取。而正确的内观方法,则不会制造这种执取。
当然,不完全的内观法,在初期阶段仍然能够给人带来益处,但是他最终还是不能够完全祛除内心的习气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我在練習受念處時,並不知道有「善觀的方法」、還有別的「葛印卡的方法」等等,所以並未預設某種程式來練習,而是在練習時自然而然地去觀察明顯強烈的感受,現在說起來,那麼是與「善觀的方法」不謀而合了。而據我的練習,liuning74法友 所說的「這種心的習氣」並不會得以維持加強,我的經驗是,(如果有別的方法能遠離對感受的貪著執取,那麼以「善觀的方法」)這樣練習多練習,也能達到遠離對感受的貪著執取。liuning74 寫:可以通过练习,比较一下善观的方法和葛印卡的方法。
对于这种习气,善观的方法正中下怀,习气得以维持加强,不论你是否认为感受是苦,还是无常,你的注意力还是对这种明显的感受产生执取。这是对“观”的执取。
相反,葛印卡的方法就不存在这种弊端,并且,当觉知到明显强烈的感受时,而必须按照固定的次序移动离开时,心的习气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一种极度不情愿离开明显的心态”,保持平等心,按部就班的移动,这种习气就被祛除了。这是避免在内观中,产生对“观”的执取。
以我的理解,所謂「平等心」,不是指對各種感受或對身體各部位的感受保持按部就班「平等」觀察,而是指對各種感受或對身體各部位的感受「平等」遠離;至於按「善觀的方法」觀察,還是按「葛印卡的方法」觀察,這只是具體的方便法的差別。
正观及其它
我在华南内观中心学习葛印卡老师的内观时,板布上是这样解析平等心的(只记得大意了,具体文字不会个个相同):
平等心是一颗平衡的心
平等心是一颗既不贪求,也不嗔恨的心
平等心是当痛苦的感受升起时不希望它快快消失,当愉悦的感受升起时不希望它多停留片刻的心
另外,听第二天内观开示录音时是这样说的,观察身体某个范围内的感受时,如果同时观察到几种感受,那么应该取细微的感受来观察,以此来培养心的专注和敏锐,使自己更容易感觉到更微细的感受;身体的感受无时不在,但是如果心不够敏锐,就对于细微的感受无法观察的到。
杂阿含卷1.1: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
所以我觉得只要观的是无常,就是正观。至于观什么有很多方法,都不算错,只是会影响到自己体证无常的快慢而已。
平等心是一颗平衡的心
平等心是一颗既不贪求,也不嗔恨的心
平等心是当痛苦的感受升起时不希望它快快消失,当愉悦的感受升起时不希望它多停留片刻的心
另外,听第二天内观开示录音时是这样说的,观察身体某个范围内的感受时,如果同时观察到几种感受,那么应该取细微的感受来观察,以此来培养心的专注和敏锐,使自己更容易感觉到更微细的感受;身体的感受无时不在,但是如果心不够敏锐,就对于细微的感受无法观察的到。
杂阿含卷1.1: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
所以我觉得只要观的是无常,就是正观。至于观什么有很多方法,都不算错,只是会影响到自己体证无常的快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