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身壞命終入滅之後,去了那裏?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s00231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shs00231 » 2004-09-28, 16:11

斷滅的見解是指認為生命死了就死了,死後沒有輪迴
佛認為即使生命死了,但生存的條件還在,所以生命會再生
但入滅卻不同,因為那時生存的條件已消失,生命自然不會再生
還是你以為有個不滅的東西在?

頭像
seashore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文章 seashore » 2004-09-28, 17:29

>>是一個已經克服了貪、嗔、痴這三個主要敵人的人,
>>就可以把他稱為阿羅漢。….第三個體以上的人,就是
>>阿羅漢,….無餘涅槃第七體的境界,……達到第五個
>>體以上的人,我們稱為菩薩;第六體的人就是佛,….
◎一,喔! 原來你是在介紹「七個體」(瑜伽 七個能量中心),兼夾雜著 大乘菩薩思想;
但就事論事, 佛陀 不談「七個體」(七個能量中心),也不談什麼「菩薩」,
佛陀 談的是「四雙八輩」,談的是「四聖諦」;

二,你對阿羅漢的定義 (or.你引用別人對阿羅漢的定義),是與 佛陀的說法 相違;
佛陀認為 阿羅漢 是─→“貪、嗔、痴”永盡無餘、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既然是『不受後有』,哪來還有 你所介紹的第三、四…..體?

>>但佛陀的慈悲讓他在晚年時還是決定要說個夠,
◎哈 哈,你很有想像力ㄛ!
照你這麼說,佛陀 在 早年說法時,就不慈悲囉 !?

>>他試著去表達那第七個體的層面,
◎ 第七個體→涅槃體,
其實 佛陀初轉法輪時,對涅槃的境界,早就有所陳述了 ;
你少見多怪啦!

>>他試著去表達那第七個體的層面,因此才成為後來
>>佛教部派分裂紛爭的肇始,也使得許多阿羅漢在
>>佛陀講經時離席而去,就是這個原因。
◎ 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看法,或者是跟隨「大乘說」而人云亦云 罷了;
照你這麼說,「阿羅漢」也會背叛「阿羅漢」(佛) 囉?!

>>另外佛陀不可能在世時完全不提此事,他一定曾經
>>對很多門徒說過,但後來為了平息紛爭,所以又在
>>某些場合又完全否認自己說過,他的門生太多了,
>>所以為了照顧不同層面的人,他必須有所犧牲,
>>如此而已.
◎哈 哈…..,你很有想像力! 你也很會 自導自演、自說自話 喔!
照你這麼說,佛陀 還會打「妄語」ㄝ !? (所謂【否認自己說過】);
照你這麼說,佛陀 還會「依人不依法」ㄝ !? (所謂【他必須有所犧牲】)!

>>如果是我來問佛陀同樣的問題,他一定會如實的回答
>>我,事情就是這樣。
◎ 你放心, 佛陀(釋迦佛) 不會跟你談所謂「七個體」(七個能量中心)的,
他倒是 很可能會勸你說:『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吧!
(暫用你的話)

>>說穿了,涅槃就只是另一種長生不老,常樂我淨的
>>生命型能與境界罷了,有什麼好害怕去承認的呢?
◎是誰在“長生不老”?
是誰在“常樂我淨”?

>>涅槃在梵語就是喜悅的意思,不是嗎?
◎ “涅槃”意「寂滅」;猶如 ─→薪盡火滅,永無遺留!
在佛法上,“涅槃”即:“貪、嗔、痴”永盡無餘、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頭像
seashore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文章 seashore » 2004-09-28, 17:43

>>阿含經那裡有這句話呢?請不吝說明。
◎ 哈 哈,答案就在自己的帖子(回帖)中,竟然還要問別人!?

>>大疑之心是一種凝思冥想的心識狀態,
◎那麼,有了這種“心識狀態”以後呢 ?

>>大疑之心是一種凝思冥想的心識狀態,就是正思惟與正念的意思,
◎佛法 八正道中的『正思惟』(又名『正志』)與『正念』,並不是你所謂的“大疑之心”啦,請搞清楚。

>>沒有分裂是不住不迷,不是不疑,請搞清楚。
◎ 請搞清楚,
既然是『不疑』(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還有哪來的「分裂」 ?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09-28, 18:19

~斷滅的見解是指認為生命死了就死了,死後沒有輪迴 ,佛認為即使生命死了,但生存的條件還在,所以生命會再生。但入滅卻不同,因為那時生存的條件已消失,生命自然不會再生,還是你以為有個不滅的東西在?~
搞了老半天,原來你所說的入滅只是看起來更慘的斷滅而已。所以小乘其實是〝大〞斷滅見?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09-28, 19:14

~喔! 原來你是在介紹「七個體」(瑜伽 七個能量中心),兼夾雜著 大乘菩薩思想~
七個能量中心跟七個體有直接的聯繫。我不管那是誰的思想,真理不屬於任何人?
~但就事論事, 佛陀 不談「七個體」(七個能量中心),也不談什麼「菩薩」,佛陀 談的是「四雙八輩」,談的是「四聖諦」~
或許還不錯,但我不太理會那些東西。
~你對阿羅漢的定義 (or.你引用別人對阿羅漢的定義),是與 佛陀的說法 相違;佛陀認為 阿羅漢 是─→“貪、嗔、痴”永盡無餘、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既然是『不受後有』,哪來還有 你所介紹的第三、四…..體?~
不受後有是可以自己自由決定不再入六道輪迴,而不是生命型態不存在了。
~哈哈,你很有想像力ㄛ!~
想像力也可以成就很多事,幾乎所有的事。
~照你這麼說,佛陀在早年說法時,就不慈悲囉 !?~
有很多成道的明師曾經有過這樣的嘗試,但都覺得最好不要那麼做,沒那個必要,愈描愈黑。另外他晚年有說沒說跟他早年慈悲不慈悲無所關聯,就像我說基於慈悲與愛,你的父母留了很多財物予你,那不表示他早年就一定對你不慈悲,沒有照顧你,那根本無關。
~他試著去表達那第七個體的層面, 第七個體→涅槃體,其實 佛陀初轉法輪時,對涅槃的境界,早就有所陳述了 ;你少見多怪啦!~
楞枷、楞嚴、法華等經典才是精華所在。
~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看法,或者是跟隨「大乘說」而人云亦云 罷了;照你這麼說,阿羅漢」也會背叛「阿羅漢」(佛) 囉?!~
廢話,這當然是我的看法,不然還會是誰的。阿羅漢的境界很多,你是指那個層面的來說,阿羅漢通常不會背離自己的師父,但如果情況真的無法接受,因為差距太大的話,它是會發生的。
~哈 哈…..,你很有想像力! 你也很會自導自演、自說自話 喔!~
還有很多〝可能〞是我想像的事,你想知道嗎?還有我說的自然是自己的話,難不成還要去翻經典然後再背出來嗎?不嫌麻煩嗎?
~照你這麼說,佛陀 還會打「妄語」ㄝ !? (所謂【否認自己說過】)~
那沒什麼,打妄語誰都會。他在世時還曾跟印度教的大師共謀打妄語呢?
~照你這麼說,佛陀 還會「依人不依法」ㄝ !? (所謂【他必須有所犧牲】)!~
這是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五個字的意義,有意思,不過八萬四千法門自然要因材施教,適機才好,不是嗎?
~你放心, 佛陀(釋迦佛) 不會跟你談所謂「七個體」(七個能量中心)的,
他倒是 很可能會勸你說:『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吧!~
那是對你們原始人的層面來說比較適用啦!不過如果你看得懂我說的這這句話,那就真的不簡單。
~是誰在“長生不老”?是誰在“常樂我淨”? ~
不就是涅槃的人嗎?不然是誰呢?
~“涅槃”意「寂滅」;猶如 ─→薪盡火滅,永無遺留!在佛法上,“涅槃”即:“貪、嗔、痴”永盡無餘、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涅槃在梵語不作文句之解,它本身就是喜悅的意思,至於這老大長的句子只是一些贅敍,脫褲子放屁而已。

頭像
shunya
文章: 128
註冊時間: 2004-09-22, 08:00

文章 shunya » 2004-09-28, 19:30

~哈哈,答案就在自己的帖子(回帖)中,竟然還要問別人!?~
我說的話自然是在我的帖子中,我現在是問你在阿含經中的那篇裡你看到這樣的說法與句子。
~那麼,有了這種“心識狀態”以後呢 ?~
不告訴你。
~佛法 八正道中的『正思惟』(又名『正志』)與『正念』,並不是你所謂的“大疑之心”啦,請搞清楚。~
哦,那我該好好介紹一下所謂的正念的意思了。先用一個比較適切的表達方式好了,通常我們六根對境時,感知就流向客體,此時我們就忘記了自己,因此在二六時中都要隨時提起正念的意思是指在六根對境時,感知要同時流向客體,也流向主體,那就是正念的意思,就像你在看一朵玫瑰花,你的感知要同時流向客體,也流向主體,那才叫正念。、正念不是你們所想像的世俗善惡的善念。
而正念有很多的名相,覺知、觀照、記住自己、凝思、冥想、當下、味帕沙那、觀想、止觀,等等不一而足。當然大疑之心的凝思也是來到當下的一種技巧。這就是禪宗參話頭的奧妙之處,一個意識的突然轉折與爆發而即刻開悟。
~請搞清楚,既然是『不疑』(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還有哪來的「分裂」 ?~
誰告訴你不疑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你從頭再看這個討論的開始是怎麼來的,好嗎?

頭像
seashore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文章 seashore » 2004-09-29, 19:48

>>不受後有是可以自己自由決定不再入六道輪迴,
◎ 既言「不受後有」,又說「輪迴」,
你知道 你在講啥 碗糕 ?

>>還有我說的自然是自己的話,難不成還要去翻經典
>>然後再背出來嗎?不嫌麻煩嗎?
◎ 哈 哈,別在那裡“膨風”、 吹「大」話!
你的「七個體」之說 、 「不受後有…再入輪迴」說,難道不是翻經典、拾人牙慧, 然後再從 記憶中把它『錄』出來的嗎?

>>不過八萬四千法門自然要因材施教,適機才好,
>>不是嗎?
◎難道「因材施教」,就可以『依人不依法』 ?

>>涅槃在梵語……,它本身就是喜悅的意思,
◎ 涅槃(nirva`n`a) 本意是“寂滅”,
你連這個都搞不懂,遑論《涅槃法義》!

>>◎佛陀初轉法輪時,對涅槃的境界,早就有所陳述了 ;你少見多怪啦!
>>楞枷、楞嚴、法華等經典才是精華所在。
◎ 笑死人囉,
你的 大乘佛偶像, 竟會凌駕在 釋迦佛之上!

>>大疑之心是一種凝思冥想的心識狀態,就是正思惟與
>>正念的意思,……
>>當然大疑之心的凝思也是來到當下的一種技巧。這就
>>是禪宗參話頭的奧妙之處,一個意識的突然轉折與爆
>>發而即刻開悟。
◎ 可見,雜糅疑心的參話頭,也是你所謂的正念;
這種所謂《疑心/參話頭》,只是 專一心念(制心一處)的權宜手段而已,
若非真正開悟,那也等同是《夢囈/妄念》;
所以這裡【你所謂的正念】並非 八正道的『正念』!

>>誰告訴你不疑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既然是「所作已辦」,你還『疑』什麼 !?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09-29, 21:37

好像快炒焦了~
換一個方式炒好了~
請問這三段經文應如何解 ?

(五六八)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菴羅聚落菴羅林中。與諸上座比丘俱。時。有質多羅長者詣諸上座比丘所。禮諸上座已。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謂行者。云何名行。伽摩比丘言。行者。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復問。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答言。長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復問。何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名為口行。想.思名為意行。。答。長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於身.屬於身.依身轉。是故出息.入息名為身行。有覺.有觀故則口語。是故有覺.有觀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於心.屬於心.依心轉。是故想.思是意行。復問。尊者。覺.觀已。發口語。是覺.觀名為口行。想.思是心數法。依於心.屬於心想轉。是故想.思名為意行。復問。尊者。有幾法
 若人捨身時  彼身屍臥地
 棄於丘塚間  無心如木石
答言。長者
 壽暖及與識  捨身時俱捨
 彼身棄塚間  無心如木石
復問。尊者。若死.若入滅盡正受。有差別不答。捨於壽暖。諸根悉壞。身命分離。是名為死。滅盡定者。身.口.意行滅。不捨壽命。不離於暖。諸根不壞。身命相屬。此則命終.入滅正受差別之相。復問。尊者。云何入滅正受。答言。長者。入滅正受。不言。我入滅正受。我當入滅正受。然先作如是漸息方便。如先方便。向入正受。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先滅何法。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先滅口行。次身行.次意行。復問。尊者。云何為出滅正受。答言。長者。出滅正受者亦不念言。我今出正受。我當出正受。然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復問。尊者。起滅正受者。何法先起。為身行.為口行.為意行耶。答言。長者。從滅正受起者。意行先起。次身行。後口行。復問。尊者。入滅正受者。云何順趣.流注.浚輸答言。長者。入滅正受者。順趣於離.流注於離.浚輸於離。順趣於出.流注於出.浚輸於出。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復問。尊者。住滅正受時。為觸幾觸。答言。長者。觸不動.觸無相.觸無所有。復問。尊者。入滅正受時。為作幾法。答言。長者。此應先問。何故今問。然當為汝說。比丘入滅正受者。作於二法。止以觀。時。質多羅長者聞尊者迦摩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四六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爾時。瞿師羅長者詣尊者阿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白尊者阿難。所說種種界。云何名為種種界。
尊者阿難告瞿師羅長者。有三界。色界.無色界.滅界。是名三界。即說偈言
 若色界眾生  及住無色界
 不識滅界者  還復受諸有
 若斷於色界  不住無色界
 滅界心解脫  永離於生死
尊者阿難說是經已。瞿師羅長者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四六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爾時。瞿師羅長者詣尊者
阿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難。所說種種界。云何為種種界。
尊者阿難答瞿師羅長者。謂三種出界。云何三。謂從欲界出至色界。
色界出至無色界.一切諸行一切思想滅界。是名三出界
。即說偈言
 知從欲界出  超踰於色界
 一切行寂滅  勤修正方便
 斷除一切愛  一切行滅盡
 知一切有餘  不復轉還有
尊者阿難說是經已。瞿師羅長者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4-09-30, 10:28

這三段經文很好解:
第一段說的是死和滅盡定的區別。
第二段說的是色、無色界和涅槃界的區別。
第三段說的是世間三界和出世間的涅槃界的區別。

頭像
shopping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2004-09-24, 08:00

文章 shopping » 2004-09-30, 18:16

所以~
涅槃沒有死~
佛沒有死~
阿羅漢沒有死~
對嗎?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