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chandragon
文章: 47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chandragon » 2006-03-10, 00:05

印象中是在印老的文章中見過相關記載,剛剛詳細找了一下相關經文,發現並無太多紀錄,目前只有「分別功德論卷四」有相關記載:
‧‧‧
所以稱施羅一坐一食者。此謂頭陀一行也。
夫阿練法。或乞食。或坐樹下。或閑居獨處。
今此一坐一食者。從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
食。不問多少。其於一處坐食而已。若食未飽
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復食。常
一處食而不捨離。故稱施羅為第一。所以言
金毘羅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過七。所
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時欲福度眾
生。專心念道無有貪想。若得好惡不以增減。
隨次乞食不擇貧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時。更
有布施者。足則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
食者。便還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當至某
家不至某家。都無分別之想。故名七家沙門
也。還則靜坐斂心在道。故稱金毘羅於七家
乞食為第一也
‧‧‧

才疏學淺,不知此論是否為後期大乘偽經,請多聞法友不吝指證。 :roll: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6-03-10, 18:37

龍鷹,佛陀並沒有為乞食「制戒」,乞食是比丘的「正命」,也就是說,基本上不乞食的出家人,都不是比丘或比丘尼,而受請食是有相關規則的,現在所謂的叢林道場並不符合相關條件。
還有乞食七家這種重要的事項,根據應該是經或者是律,論就已經夠薄弱了,更何況是功德論這種後期的大乘論,這種根據難以成立。

頭像
samay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6-02-23, 08:00
來自: Country :台灣

Re: 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文章 samaya » 2006-03-11, 00:04

Avuso 寫: 龍鷹法友提到比丘托缽不過七戶的說法 ,, 可否見告其岀處 ???
佛開解梵志阿[颱-台+(犮-乂+又)]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沙門不得買使奴婢借賃僮客。或人進與。一不得受。沙門不得畜養六畜車輿騎乘快心恣意。沙門不得儲貯米穀。朝朝乞食。不過七家。一家不得。乃到二家。匝七家不得。應但飲水。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文章 Dogbert » 2006-03-11, 09:32

此經的風格看起來是比較原始的形式,雖然沒有其他版本可以對照,不過這個經文看起來是加上了一些菩薩道思想。

譬如經中提到佛陀說他行菩薩道、要人不吃肉。阿羅漢還分兩種,一種證果之後會度眾生〈感覺像是在替菩薩道鋪路〉,一種直接就入滅〈開始暗示阿羅漢都不管其他人〉,開始有否定阿羅漢的味道。

至於乞食不過七家這種行為規範的部分,那是要從比丘的戒律去查證,只因為有一篇經文就說有這條戒律,這樣就太草率了。

頭像
Avuso
文章: 40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文章 Avuso » 2006-03-11, 11:44

samaya 寫:
Avuso 寫: 龍鷹法友提到比丘托缽不過七戶的說法 ,, 可否見告其岀處 ???
佛開解梵志阿[颱-台+(犮-乂+又)]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沙門不得買使奴婢借賃僮客。或人進與。一不得受。沙門不得畜養六畜車輿騎乘快心恣意。沙門不得儲貯米穀。朝朝乞食。不過七家。一家不得。乃到二家。匝七家不得。應但飲水。
末學亦才疏學淺 , 更囿於時間有限 , 讀經的順序是阿含經及律藏 ; 請法友直接告知引用的經篇是大正藏何部 , 較方便查詢參考 , 謝啦 !

末學認同Dogbert的看法 , 比丘戒律當然應參考律藏的記載 , 以律藏為準 !

頭像
samay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6-02-23, 08:00
來自: Country :台灣

Re: 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文章 samaya » 2006-03-11, 15:07

Avuso 寫: 末學亦才疏學淺 , 更囿於時間有限 , 讀經的順序是阿含經及律藏 ; 請法友直接告知引用的經篇是大正藏何部 , 較方便查詢參考 , 謝啦 !

末學認同Dogbert的看法 , 比丘戒律當然應參考律藏的記載 , 以律藏為準 !
佛開解梵志阿[颱-台+(犮-乂+又)]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為大正藏第一冊阿含部類(經號T00020長阿含經單本)

頭像
samay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6-02-23, 08:00
來自: Country :台灣

Re: 要證初果,一定不准吃素嗎?

文章 samaya » 2006-03-11, 15:21

Dogbert 寫:此經的風格看起來是比較原始的形式,雖然沒有其他版本可以對照,不過這個經文看起來是加上了一些菩薩道思想。

譬如經中提到佛陀說他行菩薩道、要人不吃肉。阿羅漢還分兩種,一種證果之後會度眾生〈感覺像是在替菩薩道鋪路〉,一種直接就入滅〈開始暗示阿羅漢都不管其他人〉,開始有否定阿羅漢的味道。

至於乞食不過七家這種行為規範的部分,那是要從比丘的戒律去查證,只因為有一篇經文就說有這條戒律,這樣就太草率了。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下三

釋頭陀篇

至第七門相以律制法不過七家故。若準多論則有三種次第乞食。一日到一家得食。則食不足則止。二次第到七家得食。則食不得亦止。三次第從家至家食足則止。不限多少。後日乞食還從先次第。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0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3-11, 19:04

這不是四分律的內容吧?為何解釋戒律的著作可以拿出來,唯獨就是不拿出律藏的經文呢?又不是沒有律藏可看。

比丘戒律是有規定不可收受過量的食物,卻沒規定不可乞食超過七家。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幾家不是問題,過量才是問題。

頭像
samaya
文章: 9
註冊時間: 2006-02-23, 08:00
來自: Country :台灣

文章 samaya » 2006-03-12, 15:01

本文已被板主Dogbert刪除。

說明:請勿發表無內容的文章。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