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身身觀念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請教:「身身觀念處」?

文章 建山明 » 2005-05-26, 13:54

night 寫:又或者有網友知道哪裏有精通原始佛教的法師嗎?可以介紹一下嗎?我想找師父來好好學習學習
seasky 寫:台南左鎮慈蓮寺 大願比丘
http://www.tzulien.org.tw/
大願比丘 著作
http://www.tzulien.org.tw/taiwan/bb/bb.htm
首先要謝謝 安忍night法友發表《想找精通原始佛教的法師》主題,我順著 seasky師兄的指點,在 大願比丘的一篇《壹、修習四念處的利益》中讀到《雜阿含經》六0七經。我再把雜六0七經全文找出來: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念處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向諸位師兄請教:雜六0七經為何把身念處說成「身身觀念處」?這麼五個字組合在一起,我讀得莫名其妙的。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5-06-02, 00:26

四念處是正法修行三十七道品的最初四道品,既然是實際修行的基礎,這五個字自然也是關乎於實際修行上的重點,甚至可以說一切的正法都由四念處來展開,所以佛陀特別去強調身身,受受,心心,法法觀念處,可見這是極為重要的實修重點。其意思很清楚,行者要去完成修身念處這樣的一個"修行動作",必須要有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都是作用在身,只要這兩個階段是作用在身,就是在修身念處,只有一個階段就不算,一定要具足兩個階段才算是修身念處,其餘受心法觀念處也一樣。

哪兩個階段?不必想的太玄,既然是基礎就一點也不難懂,其實內容反而極為平常簡單,就是因為太平常了,所以反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留意而忽略,更有許多人把修四念處想的說的很複雜,這其實不需要,簡單的說一般我們在觀察認知事物,也都會透過這兩個階段,只不過對象上並不是一至的,用心一點留意一下,就能發現這兩個階段了,把這兩個階段用上於四種念處,就是修四念處了,很實際很簡單很平常的一種學習,卻能開展出一切世間諸行當中最為殊勝的成果,這也是唯一能引領眾生踏入正法的道路入口,就只有這麼一個正道入口,沒有其他的了,無論讀了多少經書,其實都只能引領行者到此入口,不實際走入的話,就沒有其他的了。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02, 12:38

Honesty 寫:行者要去完成修身念處這樣的一個"修行動作",必須要有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都是作用在身,只要這兩個階段是作用在身,就是在修身念處,只有一個階段就不算,一定要具足兩個階段才算是修身念處,

哪兩個階段?簡單的說一般我們在觀察認知事物,也都會透過這兩個階段,只不過對象上並不是一至的,用心一點留意一下,就能發現這兩個階段了,把這兩個階段用上於四種念處,就是修四念處了,很實際很簡單很平常的一種學習,
呵呵,原來如此。直心師兄說「兩個階段」,卻不說是哪兩個階段,等於說了謎面,我現在把謎底說出,看看對不對。

比對《大念處經》關於身念處,云:「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身。循身觀察?」如此,則「身身觀念處」分為三節:「身」「身觀」「念處」,(1)「身」即「安住於身」,即直心師兄說的「兩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2)「身觀」即「循身觀察」,即「兩個階段」的第二個階段,(3)「念處」是「法門」的名稱。

「身」是止禪,「身觀」是觀禪,只止不觀則有定無慧,即直心師兄所言「只有一個階段就不算,一定要具足兩個階段才算是修身念處」,故雜(六0七)經云:「身身觀念處」,簡稱「身念處」。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5-06-03, 11:41

並不是有意讓人猜謎,而是兩個階段其實是一種實際修行的現象,非得自己去實行體驗後才能真有所得,如果將之用文字表達出來之後,就又回到了文字面的形容而已,知道與做到是兩回事,就好比體操動作,就算文字可以形容某個體操動作,也不代表運動員真的能夠把這個動作來完美展現,通常依著文字形容的去做,一開始做出來的都是畫虎似犬的動作,因此除非行者真的有心去揣摩體驗何謂真正的修行念處,否則經常都是腦袋去想著相關的文字然後身心做的卻是白工,這是很常見的,因為修念處並不完全像做體操,體操至少還有別的老手可以做出完美的動作給你觀摩,而修念處根本就"看"不到。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03, 12:22

Honesty 寫:而修念處根本就"看"不到。
螳螂捕蝉,黄雀……差点忘了,要谢谢直心师兄!致礼!

頭像
housyang
文章: 107
註冊時間: 2005-06-05, 08:00

四念處淺見

文章 housyang » 2005-06-06, 01:09

身 身觀念處,一為所觀,一為能觀。身為所說法說,身觀為法義,身為主體 身觀為所觀之法。
所觀之法為觀身集,觀身滅,觀身集滅。念住,無間等則為現見法(亦即現觀),小弟子心得 。
四念住分開修持並無道理,佛只是為眾生了解故分開說明。念動及身,有觸受,心當然有行。
法亦必然有現象,如何分離????請問?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Re: 四念處淺見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06, 12:45

回復道聰法友:

「身身觀念處,一為所觀」——身為所觀,受、心、法為所觀。所觀分別為四。

potato 論曰:所觀分別為四。能觀為一。

「身身觀念處,一為能觀」——道聰法友 說身觀是能觀,那麼受觀、心觀、法觀亦是能觀,難道能觀一分為四分別叫做「身觀」、「受觀」、「心觀」、「法觀」嗎?

「身為主體,身觀為所觀之法」——身為所觀,所觀是「主體」?何謂「主體」?「身為所說法說」之「法」,與「身觀為所觀之法」之「法」,這兩個「法」是一個概念還是兩個概念?若是一個概念,則身為所觀、為所觀之法,道聰法友 所說「身觀為所觀之法」此句是何意?

四念處分別解說、分開修持,為行者漸修故、入手方便故。「法門」分立,並非身、受、心、法分離。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5-06-14, 11:26

身念處禪觀要如何修?有實修經驗的法友不妨多談一談。

頭像
Honesty
文章: 33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Honesty » 2005-06-17, 00:39

既然不能去描述實修的內容,末學不如分析一下,如何去正確的學習念處。

所謂的學習四念處,主要分兩個階段:
一者,弄懂什麼是四念處。
二者,如何修四念處。
這兩步驟是有順序的,不懂什麼是四念處,自然就不知道如何去修行四念處(具足增上四念處的因緣)。

所以首要的是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四念處,先以身身觀念處來分析,所謂的觀念處就是:心念安住觀察的處所。透過兩個步驟或階段(身身),就是讓心念安住觀察在"身念處所",就是實行"身身觀念處"。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之所以行者不懂什麼是四念處,並不是在於身受心法不懂,身受心法其實概念上大多數的人都懂,只是不懂何謂念處?何謂心之所念?只要能懂什麼是心之所念,就能明白什麼是心之所念之處,也就能明白什麼是四念處,這其實沒有很難,相反的還蠻簡單的,只是很多人誤會了,把五蘊,六入處,十八界等等的觀察法,硬是套用在對念處的自覺觀察上面,這就錯了,沒那麼深,不要想的太難。

基本上在增上戒學的範圍內,都還算簡單,都還算平常,出乎很多飽學之士意料之外的簡單平常,自覺觀察輕易就可以當下親見,但是這些簡單平常的內容範圍,行者一定要知見很清楚很清晰,要能夠完全知道體會這是什麼。這為什麼生起,為什麼滅去。這個生滅相續的是什麼,因此方向是向何處。這些一旦沒完全看清楚知見清楚,接下來就根本走不下去,不只是念處,還有許多類似的簡單平常的概念,都要全部知見的很清楚,否則讀再多書也枉然,善知識提醒再多也枉然,但是偏偏眼前最缺乏最重要的,也最容易被自己忽略。因為行者自己認為不需要去注意這些簡單的概念分別,甚至因為某些原因而不願意去面對學習這些簡單的概念分別,這就沒辦法了,總不能用強迫的吧,會有反效果的。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06-17, 13:13

Mahanama 寫:身念處禪觀要如何修?有實修經驗的法友不妨多談一談。
我主要修習心念處。我的實修經驗還很粗淺:(一)「隨時隨地」地修習。(二)隨著修習,不僅覺察到自心的習氣,漸漸地還會如實覺察到一些「世間因緣」,這是一個「可怕」的過程。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