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戒中,會提到不邪淫。 出家眾則不淫。
究竟淫欲對於解脫的影響為何,為何要離淫欲,要如何依觀察法出離淫欲?
大乘那些嚇死人的故事就別提了,想從實修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並且突破。並希望由破除戒禁取結的角度來解析解決這個問題。
在雜阿含1050經 比丘尼經之中,阿難尊者對一比丘尼提到,"斷截淫欲和合橋樑"。又提到"依愛斷愛",該如何做到呢?
懇請各位大大分享具體處理方案。
淫欲對於修行到底有何殺傷
雜六二三經可說是所謂“精進修行的標準”,精進若能達此標準,可謂難事少矣。
(六二三)節錄
...
佛告比丘。若有世間美色。世間美色者。在於一處。作種種歌舞伎樂戲笑。復有大眾雲集一處。若有士夫不愚不癡。樂樂背苦。貪生畏死。有人語言。士夫。汝當持滿油缽。於世間美色者所及大眾中過。使一能殺人者。拔刀隨汝。若失一渧油者。輒當斬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缽士夫能不念油缽。不念殺人者。觀彼伎女及大眾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見其後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當截我頭。唯一其心。繫念油缽。於世間美色及大眾中徐步而過。不敢顧眄
如是。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一切心法。住身念處者。則是我弟子。隨我教者。云何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攝持一切心法。住身念處。如是。比丘。身身觀念。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心法。住四念處
...
(六二三)節錄
...
佛告比丘。若有世間美色。世間美色者。在於一處。作種種歌舞伎樂戲笑。復有大眾雲集一處。若有士夫不愚不癡。樂樂背苦。貪生畏死。有人語言。士夫。汝當持滿油缽。於世間美色者所及大眾中過。使一能殺人者。拔刀隨汝。若失一渧油者。輒當斬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缽士夫能不念油缽。不念殺人者。觀彼伎女及大眾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見其後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當截我頭。唯一其心。繫念油缽。於世間美色及大眾中徐步而過。不敢顧眄
如是。比丘。若有沙門.婆羅門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一切心法。住身念處者。則是我弟子。隨我教者。云何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攝持一切心法。住身念處。如是。比丘。身身觀念。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復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顧聲色。善攝心法。住四念處
...
謝謝法友提供的方法和解析,但想請問,為何執著有我,就產生淫欲,淫欲跟據為己有的關連性末學還不明確了知。theta 寫:淫欲起因於執著四大(地水火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色身為我,
並以色受想行識(四識住)的受想為我,
以這個識延續累積記憶攀緣而形成強烈熾盛的渴愛喜貪(因喜愛而欲貪取據為己有)。
這就是淫欲。
其實我等色身是由於攀緣識(無明迷惑不清淨意圖執取)而投胎,
常作此色身“由於無明迷惑不清淨而得”想,
欲求漏盡就必須念念都在“此色身非我”想,身心才能夠安穩自在沒有煩惱。
常常這麼如理作意的想,淫欲可能就會漸漸減少弱化掉。
末學不揣淺陋希望對法友能有些微助益。
另外一問,為何淫欲是不善法?(雖然大家都這麼說)實際上的原因呢?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rostov 寫:謝謝法友提供的方法和解析,但想請問,為何執著有我,就產生淫欲,淫欲跟據為己有的關連性末學還不明確了知。theta 寫:淫欲起因於執著四大(地水火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色身為我,
並以色受想行識(四識住)的受想為我,
以這個識延續累積記憶攀緣而形成強烈熾盛的渴愛喜貪(因喜愛而欲貪取據為己有)。
這就是淫欲。
其實我等色身是由於攀緣識(無明迷惑不清淨意圖執取)而投胎,
常作此色身“由於無明迷惑不清淨而得”想,
欲求漏盡就必須念念都在“此色身非我”想,身心才能夠安穩自在沒有煩惱。
常常這麼如理作意的想,淫欲可能就會漸漸減少弱化掉。
末學不揣淺陋希望對法友能有些微助益。
另外一問,為何淫欲是不善法?(雖然大家都這麼說)實際上的原因呢?
因為淫欲必須成立在男女色身色相,
執著有我眼耳鼻舌身向著外界塵境追逐並且由意根整合,
1)
如果感受是符合自己喜愛的←就會觸發欲貪愛染企圖據為己有,
這個時候五蘊色受想行識(四識住)熾盛,
反覆的根塵識作用就會產生淫念淫欲。
2)
如果感受是不符合自己喜愛的←就不會觸發欲貪愛染企圖據為己有,就不會產生淫念淫欲。
所以
如果不將色身當作是我的←淫念淫欲就沒有可以依附的色身、沒有可以受用的色身。
淫欲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煩惱甚至嚴重的會造極重的惡業、
淫欲屬於貪嗔痴的貪,
貪嗔不斷除是無法脫離欲界(換句話說就是仍舊被繫縛綁在欲界裡頭),
因此淫欲就是不善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