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是怎么破的?shanguan 寫: 具有部分獨覺根力,不等于就是獨覺。
那是指沒有具體的老師,而是通過自學領悟佛法的人。
我認爲我本人就具有這樣的根力。
何謂 正法唯住五百年?
這種人不願說法是尊重法(法友程度太差.條件不夠格等等)或是出于慳吝呢?如果是後者,恐怕是墮落的徵兆;看看經上怎麼說:Mahanama 寫: 現代原始佛教卻有聖弟子對法友說:你們依止的那些大師都修錯了,也教錯了。你認真問他:錯在何處?他回答說:我不想說。反正說了你們也不懂。你們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還要我教你們微積分?!原來在聖弟子的眼中,法友還比不上殺人犯、妓女和外道,那麼他所知所悟的法,還能向誰說呢?
以前我很痛恨『小乘』這個名詞,但近兩年來我卻越來越同情,也越來越能體諒當年發明這個名詞的人。幸好有印順導師、葛印卡這樣的大乘人和外道熱心弘法。如果這世上都是尊重法義、惜言如金的聖弟子,你我這種下劣根器的人是不可能聽聞正法的。
長阿含(八)第二分散陀那經
彼苦行者。他有正問。吝而不答。是為垢穢。
譚尼沙羅尊者增支部英譯
AN 5.254: Macchariya Sutta — Stinginess (1)
"Monks, there are these five forms of stinginess. Which five? Stinginess as to one's monastery [lodgings], stinginess as to one's family [of supporters], stinginess as to one's gains, stinginess as to one's status, and stinginess as to the Dhamma. These are the five forms of stinginess. And the meanest of these five is this: stinginess as to the Dhamma."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 ... .than.html
p.s後面有幾經提到慳吝之人不可得到穩定的禪那,也不可能證得初果,當然其他果證就更不用說了(雜阿含668經[若最勝施者,謂法施]。,這裏則明白說[於法慳吝]是五種慳吝中最最糟糕的了)
(九六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婆蹉種出家來詣佛所。合掌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有我耶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如是再三。爾時。世尊亦再三不答
爾時。婆蹉種出家作是念。我已三問沙門瞿曇。而不見答。但當還去
時。尊者阿難住於佛後。執扇扇佛。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彼婆蹉種出家三問。世尊何故不答。豈不增彼婆蹉種出家惡邪見。言沙門不能答其所問
佛告阿難。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若答言無我。彼先癡惑豈不更增癡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如來離於二邊。處中說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謂緣無明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我”這個概念是佛陀提出的,佛陀也沒有解釋有我無我不是麽?
但不解釋的理由卻向阿難説了,爲什麽不把這理由向婆蹉種出家說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婆蹉種出家來詣佛所。合掌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有我耶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如是再三。爾時。世尊亦再三不答
爾時。婆蹉種出家作是念。我已三問沙門瞿曇。而不見答。但當還去
時。尊者阿難住於佛後。執扇扇佛。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彼婆蹉種出家三問。世尊何故不答。豈不增彼婆蹉種出家惡邪見。言沙門不能答其所問
佛告阿難。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若答言無我。彼先癡惑豈不更增癡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如來離於二邊。處中說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謂緣無明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我”這個概念是佛陀提出的,佛陀也沒有解釋有我無我不是麽?
但不解釋的理由卻向阿難説了,爲什麽不把這理由向婆蹉種出家說呢?
經文只是一個片斷,佛陀過去說過有我無我的問題, 才會有婆蹉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不一定直接向婆蹉說,但顯然是被人知道那是佛陀的主張的。佛陀不是一直主張一切法無我麽?不然,怎麽婆蹉會一開始就問這個問題?
知道常見和斷見不需要都是初果吧。就算不知道,佛陀不可以解釋麽?
据我知道,你所舉例的情形是這樣的:直心說了一段話,也不是主動和你說的,你對直心所說的某個概念不理解,要直心回答,但直心反問你一個問題,他的意思是要你先把你的問題裏的意思解釋清楚了才能回答你。而你不回答,所以直心也沒有辦法解釋。
所以,並不是直心一開始就認爲對方程度不夠,而是他對你問題中的問題要你解釋,而你採取“無記”態度,所以直心才覺得你程度不夠的。
這個情形和佛陀不回答婆蹉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
我以上的看法是不是公正,請大家自己看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了。
雖然這個問題不一定直接向婆蹉說,但顯然是被人知道那是佛陀的主張的。佛陀不是一直主張一切法無我麽?不然,怎麽婆蹉會一開始就問這個問題?
知道常見和斷見不需要都是初果吧。就算不知道,佛陀不可以解釋麽?
据我知道,你所舉例的情形是這樣的:直心說了一段話,也不是主動和你說的,你對直心所說的某個概念不理解,要直心回答,但直心反問你一個問題,他的意思是要你先把你的問題裏的意思解釋清楚了才能回答你。而你不回答,所以直心也沒有辦法解釋。
所以,並不是直心一開始就認爲對方程度不夠,而是他對你問題中的問題要你解釋,而你採取“無記”態度,所以直心才覺得你程度不夠的。
這個情形和佛陀不回答婆蹉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
我以上的看法是不是公正,請大家自己看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了。
重點就在於佛陀沒有主動向婆蹉說法,自然沒有義務回答他的提問。婆蹉當然可以發問,但佛陀有權決定是否要與他共說共論。在其他的場合,你會發現,一旦佛陀與婆蹉開始共論,佛陀就詳細開示,絕不馬虎。shanguan 寫:經文只是一個片斷,佛陀過去說過有我無我的問題, 才會有婆蹉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不一定直接向婆蹉說,但顯然是被人知道那是佛陀的主張的。佛陀不是一直主張一切法無我麽?不然,怎麽婆蹉會一開始就問這個問題?
知道常見和斷見不需要都是初果吧。就算不知道,佛陀不可以解釋麽?
你忽略了一件事,網路是不特定人可以共見共聞之處,而且這裡是討論區。如果你要參與這裡的活動,就必須講道理;大放厥詞又不講道理,那是耍賴的舉動。如果今天你或直心開設私人講堂或論壇,招聚特定人士聚會共論,我前去插嘴提問,你們才可以置之不理。shanguan 寫:据我知道,你所舉例的情形是這樣的:直心說了一段話,也不是主動和你說的,你對直心所說的某個概念不理解,要直心回答,但直心反問你一個問題,他的意思是要你先把你的問題裏的意思解釋清楚了才能回答你。而你不回答,所以直心也沒有辦法解釋。
所以,並不是直心一開始就認爲對方程度不夠,而是他對你問題中的問題要你解釋,而你採取“無記”態度,所以直心才覺得你程度不夠的。
這個情形和佛陀不回答婆蹉的問題是一樣的性質。
我以上的看法是不是公正,請大家自己看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了。
對不起,我暫時先打個岔shanguan 寫:佛陀不是一直主張一切法無我麽?。
Actually,the Buddha doesn't speak that there is no self,而是說all phenomena are not self(非我)
可參考:1菩提尊者中部第二經的演講http://www.bodhimonastery.net/courses/MN/MN_audio.html
M0046_MN-002: 2004.09.07
2.譚尼沙羅尊者SN44:10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sutta/sam ... 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