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證初果?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20:42

Dogbert 寫:阿羅漢梵行已立,自然不用刻意憶念這個情形才能禪修。我認為這個念的意義還有時時刻刻精進不懈的意思。
初果也不用刻意憶念這個情形。

還有上面希拉所說的“若回憶知其為回憶,此是念住之象徵,並非雜念,”這個不是八正道的“正念”--八正道的“正念”範圍很小的,就是“身、受、心、法”--這裏沒有“回憶的時候知道是回憶”這種情況的落腳處。

另外,漢語阿含中,說到回憶或回想,用的最多的是“憶”或“憶想”,比如說:

【雜阿含經】第264經 佛告比丘。我自憶宿命。

【雜阿含經】第285經 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

第286經 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

雜阿含經 第523經 我念眾生得如是身。受如是苦。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21:06

yunshui 寫:peacecila寫到:

“免得又有人亂說:「做壞事記得正在做壞事也算念住」”

這個道理是說的通的,念住即是清楚了知自己正在做什麼,不管是做好事或者做壞事。但是正念卻不是這樣,需要有正知協助念住才可以,正念即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
以前曾經因爲這些概念讨論過,有人提出清楚知道正在做愛就是正念,那可以說是一種念住,但卻不是正念,因爲做愛只能是滿足感官的欲望,和解脫不相應。當然,做愛是中性的,只要不邪淫,是凡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看法友的文意,好象是把正念說成念住了,是否。
照法友的分析是這樣沒錯。sati「念住」雖是外來名詞,意指「憶持、記住。」但我們在討論四念處(正念即指四念處而言,見雜阿含記載)時,運用到sati這個名詞時,應該都須知道是與「正見」相符的言行(正業)時,才有所謂的「right sati」(正念),依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當做前提,其實都不包含那些淫欲行或違背正見的言行。但很顯然,之前的討論有些網友並沒有正念以「正見」為前導的觀念。

壞事最好忘記,那些事情沒有什麼值得記憶的價值。也只有正循環才能形成正循環,記得壞事終究還是壞事。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21:14

freshman 寫: 作為一個行者,他常常念住的當然是法,是身受心法,如果念住於當時的地點就不對了,就是雜念,不善念,邪念,是要熄滅的

還有上面希拉所說的“若回憶知其為回憶,此是念住之象徵,並非雜念,”這個不是八正道的“正念”--八正道的“正念”範圍很小的,就是“身、受、心、法”--這裏沒有“回憶的時候知道是回憶”這種情況的落腳處。
你的意思是說:「一位聖者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即失去了正念嗎?」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29, 21:23

對念(SATI)意義的理解樣態,將會影響對四念住(處)經文(例如《念處經》)的理解,進而影響禪修的技術操作。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22:00

peacecila 寫:
freshman 寫: 作為一個行者,他常常念住的當然是法,是身受心法,如果念住於當時的地點就不對了,就是雜念,不善念,邪念,是要熄滅的

還有上面希拉所說的“若回憶知其為回憶,此是念住之象徵,並非雜念,”這個不是八正道的“正念”--八正道的“正念”範圍很小的,就是“身、受、心、法”--這裏沒有“回憶的時候知道是回憶”這種情況的落腳處。
你的意思是說:「一位聖者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即失去了正念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就八正道當中的正念來說,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就不是正念。

當然,佛和阿羅漢的回憶,另當別論。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29, 22:01

upasaka 寫:對念(SATI)意義的理解樣態,將會影響對四念住(處)經文(例如《念處經》)的理解,進而影響禪修的技術操作。
念(SATI)不只是專注於現前正在進行中的經驗,也包括以前的經驗。它原來的意思就如希拉所說。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22:37

freshman 寫:
peacecila 寫: 你的意思是說:「一位聖者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即失去了正念嗎?」
我的理解是這樣:就八正道當中的正念來說,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就不是正念。

當然,佛和阿羅漢的回憶,另當別論。
因為八正道的正念要引生正定,很難想象一個處於回憶當中的人如何過度到正定?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0-04-29, 22:54

freshman 寫: 我的理解是這樣:就八正道當中的正念來說,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就不是正念。

當然,佛和阿羅漢的回憶,另當別論。
當你說:「就八正道當中的正念來說,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就不是正念。」卻又說:「佛和阿羅漢的回憶,另當別論。」
何以語言如此自相矛盾,現在你要怎麼自圓其說?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4-29, 23:31

這有什麼不好自圓其說的,阿羅漢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鑒於你的發言讓我失去了就這個問題討論的興趣,以後不再回復了。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4-30, 11:24

peacecila 寫:趁這個討論的時候,花點時間對「四念住」有個比較正確與深刻的認識:「各種身、各種感受、各種心念、各種與法相應的領悟」。
希拉:
阿姜布拉姆對於心念處的陳述,值得去再三玩味。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