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了身見的人,不會想到(認同)“二諦說”。因為,不用“二諦說”,他也能理解(分辨)佛經。
沒有破身見的人,才會想到(認同)“二諦說”。因為,不用“二諦說”,他想破頭也不能理解(分辨)佛經。
要想成聖,從身見開始。(當然,不是說,不認同“二諦說”的,就是破身見了。阿,阿。 )
六入處觀察心得
佛陀曾說有六種邪見,被載於《中部•第二經 一切漏經》(元亨寺版)內,現提供出來,供各位在分析二諦論時參考:
對於如是不正之作意者,於六邪見中則生起任何一見,即:
1、彼乃真實生起‘予之有我’之見。
2、或彼真實生起‘予之我無’之見。
3、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以想我’之見。
4、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想無我’之見。
5、或彼真實生起‘予由無我而以我想’見,
6、複次;彼生如是之邪見:‘予所說此我’者,知於彼彼處受善惡業之果報,然而彼以為‘是此予之我。’又,應是常住、堅固、常恒、而不變易之法、永久如此存在也。
此謂世間之謬見、見之叢林、見之難路、見之混濁、見之悶鬥、見之結縛。諸比丘!被見結之所縛,而無聞凡夫、不得從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解脫。是故,此予謂之‘不能脫苦’也。
以下是我對這六種邪見的理解:
1、有“我”;
2、“我”將斷滅;
3、基於有“我”的見地,而歡喜“我”;
4、基於有“我”的見地,而希求滅除“我”;
5、基於“我”將斷滅的見地,而希求“我”;
6、有果報,受者與作者為同一人。
這裏,還需要解釋一下,第二種邪見:“我”將斷滅。
這是典型的斷滅見,也是我見的一種,他認為,“我”是存在的(至少認為現在是存在的),但必將在某種情況下消亡(比如:死亡等情形)。這和“無我”思想的區別在於,“無我”者不認為過去、現在、未來以任何形式存在“我”。
對於如是不正之作意者,於六邪見中則生起任何一見,即:
1、彼乃真實生起‘予之有我’之見。
2、或彼真實生起‘予之我無’之見。
3、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以想我’之見。
4、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想無我’之見。
5、或彼真實生起‘予由無我而以我想’見,
6、複次;彼生如是之邪見:‘予所說此我’者,知於彼彼處受善惡業之果報,然而彼以為‘是此予之我。’又,應是常住、堅固、常恒、而不變易之法、永久如此存在也。
此謂世間之謬見、見之叢林、見之難路、見之混濁、見之悶鬥、見之結縛。諸比丘!被見結之所縛,而無聞凡夫、不得從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解脫。是故,此予謂之‘不能脫苦’也。
以下是我對這六種邪見的理解:
1、有“我”;
2、“我”將斷滅;
3、基於有“我”的見地,而歡喜“我”;
4、基於有“我”的見地,而希求滅除“我”;
5、基於“我”將斷滅的見地,而希求“我”;
6、有果報,受者與作者為同一人。
這裏,還需要解釋一下,第二種邪見:“我”將斷滅。
這是典型的斷滅見,也是我見的一種,他認為,“我”是存在的(至少認為現在是存在的),但必將在某種情況下消亡(比如:死亡等情形)。這和“無我”思想的區別在於,“無我”者不認為過去、現在、未來以任何形式存在“我”。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讀這種不像中文的中文,對很多人可能是一種折磨。茲貼上Ven. Thanissaro的英譯供參閱:lxd127 寫:佛陀曾說有六種邪見,被載於《中部•第二經 一切漏經》(元亨寺版)內,現提供出來,供各位在分析二諦論時參考:
對於如是不正之作意者,於六邪見中則生起任何一見,即:
1、彼乃真實生起‘予之有我’之見。
2、或彼真實生起‘予之我無’之見。
3、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以想我’之見。
4、或彼真實生起‘予由我而想無我’之見。
5、或彼真實生起‘予由無我而以我想’見,
6、複次;彼生如是之邪見:‘予所說此我’者,知於彼彼處受善惡業之果報,然而彼以為‘是此予之我。’又,應是常住、堅固、常恒、而不變易之法、永久如此存在也。
"As he attends inappropriately in this way, one of six kinds of view arises in him: The view I have a self arises in him as true & established, or the view I have no self... or the view It is precisely by means of self that I perceive self... or the view It is precisely by means of self that I perceive not-self... or the view It is precisely by means of not-self that I perceive self arises in him as true & established, or else he has a view like this: This very self of mine — the knower that is sensitive here & there to the ripening of good & bad actions — is the self of mine that is constant, everlasting, eternal, not subject to change, and will stay just as it is for eternity. This is called a thicket of views, a wilderness of views, a contortion of views, a writhing of views, a fetter of views. Bound by a fetter of views, the uninstructed run-of-the-mill person is not freed from birth, aging, & death, from sorrow, lamentation, pain, distress, & despair. He is not freed, I tell you, from suffering & stress.
一開始萊特賀爾法友就是依著這「七分法」的論議而質疑你開篇時的知見是否有問題,他先是這麼問:rostov 寫:可請師兄敘述何為七分法嗎?
好使大家能注意此類陷阱。
『某甲持刀觸殺某乙致死,某甲說:「只是殺,不是我殺。」 可否?』
也許是你的表達文字用錯了,也許是你在想法上可能真的有些想偏了。就是為了透過討論的方式,釐清到底問題出在那裏?
「七分法」是我後來加入討論後,為了方便而取的名詞,資料來源則是以下
這段由萊特賀爾師兄在討論串中所補充的資料,你應該會有點印象:
「一切眾生,身有七分。何等為七?地、水、火、風、苦、樂、命。.............投之利刀,無所傷害。何以故?七分空中無妨礙故。命亦無害,何以故?無有害者及死者故。」
捅人一刀,如同刀子穿過一堆豆子空隙,豆子無傷。沒有傷者也沒有死者,當然命也無害了。
南傳佛教,不要說南傳佛教,即使是大乘佛教中,他們會認為“因為有情可分析為五蘊、六處,向其投以刀,而無罪、無過、無業、無苦報、不當受指責”嗎?請放棄這種細微的、精巧的有身見吧!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將此經文譯成白話文,大家可能自己就能判斷了。peacecila 寫:佛告頗求那:「我不說言有取者,我若說言有取者,汝應問言為誰取。汝應問言:何緣故有取?我應答言:愛緣故有取,取緣有」
這應該是在討論執取是怎麼發生。但若沒好好理解的話,一定又會回到之前萊特賀爾師兄反詰的那個問題去。但這兩者其中的概念與表達方式並不一樣。我很懷疑古佛法的「十二緣起」與外道所說的「七分法」是否可以等同而論或相互反詰。
佛陀告訴頗求那:“我不說'有執取的人',我如果說'有執取的人',你會問'是誰在執取'。你應當問的是'因為什么因緣,所以有執取?'我應當回答'因為有貪愛所以有執取,因為有執取,所以有再有'”。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