嗏帝經中世尊教導弟子們用正確的觀法來觀察十二因緣的過程:
比丘們!若說有【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你們的意思如何?」比丘們回答說:「世尊!有【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我們的意思正是如此!衰老與死亡是生命現象必有的過程。」世尊又問:「若說有【有】故有【生】,你們的意思如何?」比丘們回答說:「世尊!有【有】故有【生】,我們的意思正是如此!因為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不同形式的生存境界,遂有各種形態的生命。」世尊又問:「若說有【取】故有【有】,你們的意思如何?」比丘們回答說:「世尊!有【取】故有【有】,我們的意思正是如此!因為執取欲樂、執取各類邪見與偏見、執取各種無理之禁忌與信仰、執取有自我且希望自我永存,遂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不同形式的生存境界。」世尊又問:「若說有【愛】故有【取】,你們的意思如何?」比丘們回答說:「世尊!有【愛】故有【取】,我們的意思正是如此!因為對欲樂、?鰼
十二因緣〈3〉
最初從老死往前對推溯因緣的方法是正確的,但若說識和名色的關係一定又先後,那是不正確的。sum5672000 寫:關於十二因緣必須是要採用逆觀法才能夠完全清楚明白,這就是正確的關察十二因緣法的過程。一般人用無明來做起頭是無法完整解釋十二因緣法的,因此才會到最後反而弄不清十二因緣法的根本面貌。
世尊當初觀察十二因緣法也是從最後頭的老死來逆觀,也就是從老死往前逆觀至識,了知十二因緣法是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而無明緣行是貫通整個十二因緣法的整個過程。
若用逆觀十二因緣法就能夠非常清楚的了解名色是由識而來的,也不會有後來的師兄們為了爭名色與識之間的關係而另開一主題來爭吵不修。
“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句話説得是菩薩當時觀察力還不夠,不能深入觀察識從哪裏來,並不是說識是第一因。
識和名色的關係是相互緣,識是由行緣起的,行就是名色的行,所以不能說識先名色後。
- sum5672000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 聯繫:
- sum5672000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 聯繫:
- sum5672000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6-04-02, 08:00
- 聯繫:
(一三)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大緣方便經第九
................若復問言。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癡是行緣。阿難。如是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 死 憂 悲 苦惱。大患所集。是為此大苦陰緣.........
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阿難。緣名色有識。此為何義。若識不住名色。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 老 病 死 憂 悲 苦惱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識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識由名色。緣名色有識。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阿難。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死 憂苦 悲惱。大苦陰集........
................若復問言。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癡是行緣。阿難。如是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 死 憂 悲 苦惱。大患所集。是為此大苦陰緣.........
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阿難。緣名色有識。此為何義。若識不住名色。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 老 病 死 憂 悲 苦惱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識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識由名色。緣名色有識。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阿難。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死 憂苦 悲惱。大苦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