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1-07-12, 15:05
serendipity 寫:慧解脫比丘不修禪定。這是錯誤的說法
建議參考《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就能發現,慧解脫比丘也是有修禪定的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 (卷第一百一十)
然彼五百應真苾芻依未至定得漏盡已後。方能起根本等至
--------------------------------------------------------------------------------------------
由以上經文得知,那些自稱慧解脫的比丘也是從未至定起修。
未至定是「初禪」的近分定。由此起修,然後一直向上提升進入根本定
「然彼五百應真苾芻依未至定得漏盡已後。...」
這句話的意思是,依「未至定」就已經「得漏盡」了。就像是「依照路標指示到達目的地後,....」這句話,是依「路標指示」就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依照你自己引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的資料來看,這些慧解脫的比丘,在只有未至定(未到地定)的情況下(即尚未證得初禪),就已經得漏盡了。就跟須深經裡的說法一樣,那些慧解脫阿羅漢沒有證得禪那,也跟你的說法完全相反。
另外,我並沒有同意或不同意《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的說法,我只是如實解釋經文,顯示出的說法的矛盾而已。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1-07-12, 15:53
serendipity 寫:...我引用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做為佐證
已經『解脫』的人無欲想無五蓋。他們所得的禪法都是『無所依止禪』...
所以,任何已經『解脫』的人,不論心解脫、慧解脫、俱解脫
他們都不可能再說自己依任何禪法而住...
初學者依照佛的指導禪定修行,直到『解脫』,依於『無所依止禪』。不再依於四禪任何一禪。...
別譯雜阿含經(151)的意思是,「地水火風、四無色、此世、他世、日月星辰、識知見聞、推求覺觀、心意境界及以於彼智不及處」都是「虛偽,無有實法」。不依止於以上種種虛偽、無實之法,就能獲得無所依止禪。
這裡的依止,有染著的意思,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讀完整經文。而無所依止禪也只是說,這個禪法是不會對以上種種「虛偽,無有實法」有任何染著的禪法而已。
簡單說,不管你是否解脫,你修的的都是「無所依止禪」,沒有所謂解脫前修一種禪法,解脫後又修另一種禪法這種事。你有看過佛陀教人修四念處得解脫,然後解脫後又修跟四念處不同的禪法嗎?
-
serendipity
- 文章: 303
-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由 serendipity » 2011-07-12, 15:54
Dogbert 寫:這句話的意思是,依「未至定」就已經「得漏盡」了。就像是「依照路標指示到達目的地後,....」這句話,是依「路標指示」就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依照你自己引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的資料來看,這些慧解脫的比丘,在只有未至定(未到地定)的情況下(即尚未證得初禪),就已經得漏盡了。就跟須深經裡的說法一樣,那些慧解脫阿羅漢沒有證得禪那,也跟你的說法完全相反。
另外,我並沒有同意或不同意《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的說法,我只是如實解釋經文,顯示出的說法的矛盾而已。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譬如有人心無欲結。但有淨想。以不染著是欲想故。亦復不生掉悔疑等睡眠之蓋。以其不生五蓋之心因緣力故。便知出要對治之法。比丘。如是不依於彼地水火風。亦復不依四無色定。而生禪法。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復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見聞。不依識識。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識境界。亦不依止覺知。獲得
無所依止禪。若有比丘。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得深定故。
「慧解脫阿羅漢」必然亦
無五蓋
佛說,無五蓋者,獲得「無所依止禪」。是一種「深定」
你認為這是不是一種「禪那」?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1-07-12, 16:05
你又移花接木亂解經文了,此經是說,無五蓋可以「知出要對治之法」,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即無所依止禪),可以「得深定」。
另外,阿羅漢沒有五蓋,不等於沒有五蓋就是阿羅漢。一個證得四禪那的人,沒出定前也沒有五蓋,難道就是阿羅漢嗎?
-
serendipity
- 文章: 303
-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由 serendipity » 2011-07-12, 16:45
Dogbert 寫:你又移花接木亂解經文了,此經是說,無五蓋可以「知出要對治之法」,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即無所依止禪),可以「得深定」。
另外,阿羅漢沒有五蓋,不等於沒有五蓋就是阿羅漢。一個證得四禪那的人,沒出定前也沒有五蓋,難道就是阿羅漢嗎?
既然是四禪那的人,他當然不在「無所依止禪」
況且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有說:
不再生起五蓋。
而四禪那的人,其五蓋只是暫伏。出禪定後五蓋會再浮現,
所以四禪那的人並不符合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所說的條件
符合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所說的人,是指「五蓋」不再起,真正「解脫」的阿羅漢。包括慧解脫、心解脫、俱解脫
真正的「解脫」阿羅漢,都俱有「無所依止禪」。能住於「深定」
-
serendipity
- 文章: 303
-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由 serendipity » 2011-07-12, 16:51
Dogbert 寫:你又移花接木亂解經文了,此經是說,無五蓋可以「知出要對治之法」,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即無所依止禪),可以「得深定」
你這句話是錯誤解讀
「不依如是
諸地禪法」是指:
不依於彼地水火風。亦復不依四無色定。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復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見聞。不依識識。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識境界。亦不依止覺知。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1-07-12, 17:28
別譯雜阿含經(151)
...比丘。如是不依於彼地水火風。亦復不依四無色定。而生禪法。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復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見聞。不依識識。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識境界。亦不依止覺知。獲得無所依止禪。
若有比丘。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得深定故。釋提桓因。三十三天。及諸梵眾。皆悉合掌恭敬尊重。歸依是人。...
----------------------------------
「獲得無所依止禪」就是「不依如是諸地禪法」,不依什麼上面有寫,然後就能「得深定」,不要把經文後面的內容給刪了。
另外,我還是看不出來,你說的這些,到底什麼地方有說須深經裡的阿羅漢有證得四禪那的,你不會把深定解釋為四禪那吧?這裡的深定可是有它的定義。
-
serendipity
- 文章: 303
-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由 serendipity » 2011-09-17, 03:30
Dogbert 寫:
「獲得無所依止禪」就是「不依如是諸地禪法」,不依什麼上面有寫,然後就能「得深定」,不要把經文後面的內容給刪了。
另外,我還是看不出來,你說的這些,到底什麼地方有說須深經裡的阿羅漢有證得四禪那的,你不會把深定解釋為四禪那吧?這裡的深定可是有它的定義。
首先要瞭解,
四禪並非解脫境界。
四禪當然不會是須深故事中慧解脫阿羅漢所依止的境界。
所以這些慧解脫阿羅漢說他們不依止四禪,是理所當然的回應。
大家因此就誤以為慧解脫阿羅漢沒有禪定能力。
實不知,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所講的「無所依止禪」才是解脫者所入的禪定。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1266)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
goodbye
- 文章: 1
- 註冊時間: 2012-05-04, 08:00
文章
由 goodbye » 2012-05-04, 09:52
serendipity 寫: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譬如有人心無欲結。但有淨想。以不染著是欲想故。亦復不生掉悔疑等睡眠之蓋。以其不生五蓋之心因緣力故。便知出要對治之法。比丘。如是不依於彼地水火風。亦復不依四無色定。而生禪法。不依此世。不依他世。亦復不依日月星辰。不依見聞。不依識識。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識境界。亦不依止覺知。獲得無所依止禪。若有比丘。不依如是諸地禪法。得深定故。
為什麼那些慧解脫阿羅漢告訴須深,祂們不依任何禪定而得慧解脫?
從上面經文,便能瞭解諸比丘的回答是正確的。
因為真正入深定者無任何「欲想」。故不言自己有依如是諸地
明显地,这是说以涅槃为依止的阿罗汉果定
-
falconidae
- 文章: 13
- 註冊時間: 2011-01-23, 08:00
文章
由 falconidae » 2012-05-06, 04:08
大家因此就誤以為慧解脫阿羅漢沒有禪定能力
實不知,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八(151) 所講的「無所依止禪」才是解脫者所入的禪定。
一位阿羅漢,怎會掉入世俗的禪那分級。
「無所依止禪」是相對立於初禪至四禪的。既然無所依止了,哪來的禪那。連入定出定都沒有了。當初在"無所依止" 之後加上了個"禪"字,只不過是善巧的教導而已,以期使那時以禪那修行為本格的人,能了解'無所依止"是正道的一部分。是更破了禪那格的修行。佛陀在悟道前就已經是個破格的禪那成就者。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1266)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quote]
你這裡的無所依者,跟禪那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