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觀這個詞沒有什麽問題,而是這個詞在有的人的解釋下會出現問題。
葛因卡的内觀並不是受念處,因爲經中說的受念處的修法並不是葛因卡所說的那樣的。
身體的感受 =【受】?
那就請你拿出理論方面的證據來吧。
葛印卡是這解釋受念住的:
http://www.udaya.dhamma.org/ebook/C_Dis ... cSTPD5.htm
至於實際運作上的技術問題, 經中並無巨細靡遺地講述, 現今也未能確定那種內觀方法才是正宗的, 由佛陀親身指導的。
葛印卡是這解釋受念住的:
http://www.udaya.dhamma.org/ebook/C_Dis ... cSTPD5.htm
至於實際運作上的技術問題, 經中並無巨細靡遺地講述, 現今也未能確定那種內觀方法才是正宗的, 由佛陀親身指導的。
我們來看經文:
(24)比丘們!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
比丘們!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他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在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衹有了知和衹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
説明一下:
1、是就感受觀察感受,也就是說,是先有感受再來觀察,而不是去找感受來觀察。這就是葛印卡的問題所在。
2、因爲要先經歷感受再去觀察,那麽感受有很多,比如一個人身上可以同時有苦受和樂受,比如頭部是苦受,腳部是樂受,那麽你怎麽觀呢?當然是以兩者之中最強烈的觀起才能做到“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所以我的方法是符合經文的論述的。
3、我沒有把我的方法當作普遍真理搞什麽禪修班來教人,因爲我知道這只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其他人。這也是我和葛印卡不一樣的地方。
(24)比丘們!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呢?
比丘們!比丘在經歷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快樂的感受。」
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
在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不苦不樂的感受。」
在他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快樂的感受。」
在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痛苦的感受。」
當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沒有執著於不苦不樂的感受。」
(25)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於是他清楚覺知:「這是感受!」修成了衹有了知和衹有覺照的境界,超越執著,不再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觀察感受。
説明一下:
1、是就感受觀察感受,也就是說,是先有感受再來觀察,而不是去找感受來觀察。這就是葛印卡的問題所在。
2、因爲要先經歷感受再去觀察,那麽感受有很多,比如一個人身上可以同時有苦受和樂受,比如頭部是苦受,腳部是樂受,那麽你怎麽觀呢?當然是以兩者之中最強烈的觀起才能做到“在經歷痛苦的感受時,他清楚了知:「我正經歷痛苦的感受。」”,所以我的方法是符合經文的論述的。
3、我沒有把我的方法當作普遍真理搞什麽禪修班來教人,因爲我知道這只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其他人。這也是我和葛印卡不一樣的地方。
shanguan 寫:根據就是大念處經。
你只要把葛印卡說的和大念處經對照一下就會知道兩者的差異了。
我可以指出一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大念處經是就感受觀感受,是隨機不定的自然的,而葛印卡的觀感受是刻板的僵化的按照某种次序來觀,是去找感受來觀,也就是說,加入了某些主觀預設的觀念在裏面。
一開始不應該隨機而自然.在隨機自然下,意念沒有被照顧看緊
隨著自己的喜樂隨意去逛自己要觀察的部位.這不是正念.
所謂的"刻板的僵化的"就是未馴服的心所幻現的執著與渴望.
生活作息中的身體動作會伴隨著受的升起.若是身念住做的好,
(分秒剎那間持續念住於當下的色身一個部位或當下的動作部位)
練習受念處,會發生受念處與身念處可同時被建立起來.
也就是剎那間色蘊被如實知無我非我所,受蘊也被如實知無我非我所,
若想,行,識蘊也在每個剎那間被如實知無我非我所.就證入諸法無我了.
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