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406經—盲龜浮木經,本經敘說佛陀用「盲龜浮木」比喻凡夫漂流五趣,人身難得,應當把握機會,依「四聖諦」法修行解脫。
雜阿含014經︰世尊告訴比丘,於五受陰之味、患、離應隨順覺,並以智慧如實見。
綜合以上二經,末學認為,離是因味、患,反之,若無味、無患,則無離的問題;人身難得,即是人之五蘊難得,因此,不應排斥五蘊,五蘊本是中性,要離的是愛、取、有。
功能正常的冰箱保存食物,若冰箱內,部份食物發臭,要捨棄的是已發臭的食物,而非冰箱,若食物發臭就丟棄冰箱,反將發臭的食物保留下來,這是不智的;待沒有食物須要保存的時候,冰箱自然就捨棄不用了。
修解脫道須透過五蘊運作,努力離五蘊之味、患,親身證悟五蘊無我,轉無明為明,斷愛、取、有,五蘊就自然不受後有,不會再有另一世的五蘊聚集了。
渡河到彼岸,須以船為工具,渡何途中,致力於實行正確的渡河方法,不要想如何捨棄船,渡何途中妄想捨棄船,這是不智的,既到彼岸,船就自然捨棄了。
止息苦等於止息五蘊嗎?
止息五蘊????? - 解行並進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何所取。謂五取蘊。誰能取。謂四取。云何而取。謂四識住。
由此可知:
因為: 四取 ~ 用 ~ 四識住的方法 ~ 去取 ~ 五取蘊
所以: 止息五蘊 卽表示 --- 識無所住 ---- 識不住色受想行
再者 --- 四食斷則五蘊斷
光說"五蘊無我"無從下手 ......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何所取。謂五取蘊。誰能取。謂四取。云何而取。謂四識住。
由此可知:
因為: 四取 ~ 用 ~ 四識住的方法 ~ 去取 ~ 五取蘊
所以: 止息五蘊 卽表示 --- 識無所住 ---- 識不住色受想行
再者 --- 四食斷則五蘊斷
光說"五蘊無我"無從下手 ......
Re: 止息苦等於止息五蘊嗎?
此身是(五蘊身),metta 寫:佛陀以他無礙的智慧,講法用詞也是很恰當的。經中除了講對五蘊生厭離,有止息五蘊的說法嗎? 如果沒有,為什麼?
所謂觀五蘊,就是要人懂得(觀自己)
禪定重點:觀(自己)
技巧:(腦子不浮動)+(目標專一)
Re: 止息五蘊????? - 解行並進
那是你不懂才無從下手.這壇子上各各都清楚知道怎麼下手.sumedha 寫: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
光說"五蘊無我"無從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