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metta
- 文章: 24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etta » 2006-11-03, 04:40
Mahanama 寫:何謂出息、入息的『形狀』?呼吸有『形狀』嗎?
天上的雲是有形狀的,但時刻在變, 這是常人能看到的。魚在水中「呼吸」水,水足夠淺時,我們可以看到水從魚的嘴裡進出。空氣在我們鼻孔進出,平時我們是看不到的。但當有一定定力的時候,是可以看得到的,比如葛印卡說看到呼吸從鼻孔中出來又U型折回。
-
metta
- 文章: 24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etta » 2006-11-03, 05:07
如果還不瞭解,可以去查一下傅佩芳師姐的禪修報告,她在一定的時候看到呼吸像一條有彈性的線,捨棄我禪師叫她要進去看。
對於一點經驗都沒有的人,我們可以用雲作比喻。 我們看到天上的雲變化出各種形狀,可以運用你的想像力,認為像一座山,或是一匹馬,或是一條龍,等等。但如果你想瞭解雲到底是什麼,最好鑽到雲裡去看,你就會發現雲是由小水珠組成的,和地上的霧一樣。 前者,用的是我們思維抽像能力,專注於事物的外觀形狀,修定(修止)的所緣境就是這樣出來的。 後者,深入事物的本質,就好比修觀。 當然修觀看到的是更微細的東西,是色法、心法不斷生滅的現象。
-
wen-lung
- 文章: 83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wen-lung » 2006-11-03, 06:14
metta 寫:如果還不瞭解,可以去查一下傅佩芳師姐的禪修報告,她在一定的時候看到呼吸像一條有彈性的線,捨棄我禪師叫她要進去看。
出入息的相------> 指的是呼吸本身, 或是有其它 ?
感謝metta 的回覆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1-20, 20:27
freshman 寫:"如果禪修者努力念住於出息、入息,那麼他會屢戰屢敗"這一句好象沒有講清楚。“屢戰屢敗”說的是什麽?是指“引生心一境性”嗎?你心中關于“心一境性”是如何理解的呢?
『屢戰屢敗』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禪修者會一敗再敗。念住於出入息是對的,但努力念住於出入息卻是錯的。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1-20, 20:45
Mahanama 寫:念住於出入息是對的,但努力念住於出入息卻是錯的。
要"努力"念住於出入息,乃是因為禪修者無法對治昏沈與掉舉;流行的禪法往往是打倒了一個的同時,卻挨另一個的痛打,有一點雙拳難敵四手的味道,例如某位當代南傳大師用猛烈急速的方式修安般,也如此教他的弟子。殊不知猛烈的呼吸固然能使行者免於昏沈,但卻使心極度掉舉,不但證不了禪定,還很容易損害健康。久修不得正受,就說是在修毗婆舍那。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6-11-20, 23:01
Mahanama 寫:freshman 寫:"如果禪修者努力念住於出息、入息,那麼他會屢戰屢敗"這一句好象沒有講清楚。“屢戰屢敗”說的是什麽?是指“引生心一境性”嗎?你心中關于“心一境性”是如何理解的呢?
『屢戰屢敗』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禪修者會一敗再敗。念住於出入息是對的,但努力念住於出入息卻是錯的。
這個我倒確實沒有意識到,經過您的提醒,再來看這個問題,我認爲您的體會是對的。不能太
“努力”于呼吸。
查看原文,發現是“STRIVE”--的確是努力的意思,也有可能是英文翻譯者的理解問題,中文翻譯也不是我。
“努力”念住于呼吸是會將
琴絃繃得太緊。其實這種“努力”有的時候不是很明顯,經過一段時間的
積累也會發生將琴絃繃得太緊的情況,所以是一定要注意的。
經過和NANDA法友的討論,我對“心一境性”有了新的理解。您引我的話,我只注意到了“念住於出息、入息能引生
心一境性”會“屢戰屢敗”。所以想知道您對“心一境性”的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用文字來說明問題是有點靠不住的。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6-11-21, 00:01
文字說明常常因人而異,最好多參考不同禪師的解釋會比較保險。
經文中的sikkhati只是「學、訓練」的意思,訓練什麼?訓練「當呼吸長時,了知呼吸長;當呼吸短時,了知呼吸短。」
經文並沒有要人努力或用力呼吸,而是觀照、了知呼吸的狀態,禪修者是這樣的訓練自己。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6-11-21, 00:16
freshman 寫:當有人(一個遠在日本的弟子和班迪達禅師的親近的弟子)
一再地追問班迪達禅師:「爲何馬哈希尊者不教導佛陀直說的出入息念,而提出觀腹部起伏的方法?出入息念在本質上,與毗婆舍那、觀腹部起伏相同嗎?能夠引生道、果和涅盤嗎?」
班迪達禅師如下地解釋了馬哈希尊者的教導,來回答這些問題。
出入息念的修行,可有兩種方式。如果禅修者努力念住於出息、入息的「形狀」或「方式」,那麽,此即屬於「奢摩他修行」,會引生心一境性;如果禅修者觀照出入息移動、接觸的感覺,那麽,這就是「毗婆舍那修行
參見(U Hla Myint Kyaw, trans. by U Hla Maung, ‘Questions and Anaswers’, Panditarama, Yangon, 1999 (
http://web.ukonline.co.uk/buddhism/pandita5.htm )。
我想班迪達禅師的本意
可能是要說:持續專著于出、入息。先是被翻譯成了“STRIVE”,再由“STRIVE”翻譯成“努力”的吧。
這只是
猜想,自己不懂緬文,也不好多說,大家在這點上只要注意--不能太努力于呼吸也就可以了。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1-27, 06:05
南傳的大念處經在敘述身念處時,是將念住於出入息放在最前面,與北傳中阿含八一經、九八經有明顯的不同。在實修次第上,中阿含的這兩篇經比南傳長部二二經合理,因為八正道的正念先於正定。同時,經由『念身』的練習,將外馳的六根收攝回來,才可進一步修習念住呼吸,進入正定。倘若你只看南傳經典,一入手就去觀出入息,你就會屢敗屢戰。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6-11-27, 19:21
Mahanama 寫:南傳的大念處經在敘述身念處時,是將念住於出入息放在最前面,與北傳中阿含八一經、九八經有明顯的不同....倘若你只看南傳經典,一入手就去觀出入息,你就會屢敗屢戰。
南北傳經典在敘述身念處禪修次第上的不同,自然是輾轉傳述流佈後所造成差異,而這並不是憑一句『對佛陀有不動搖的信念』就能解決得了問題,畢竟我們都沒有生在佛時,沒有機會親自向世尊求教。我看『正念的四個練習』(The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一書,只看了目錄,就知道作者喜戒長老可能並未觸及前述修行次第上的問題,只是將大念處經作了詳細的註釋。這本書雖然內容十分充實,但若想有效付諸實修,可能還要再仔細參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