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與阿羅漢向
另外,關於相應有一個名詞解釋作爲參考:
【相應】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相應者,契合相順之謂,由因而有果,果與因相應。《百法直解》曰:「相應者,依於心及心所和合俱起假立。」而《百法纂釋》中則謂:「言相應者,謂因果事業和合而起,以因能感果,果必應因,不相違故。」換一個方式說,相應者,就是因果現象的互相依存性。
阿羅漢向和阿羅漢果就是一對因果相應的關係。
只要實踐四入流支,雖然還沒有確立正見,但已經有了証思惟:
(七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善法令退。如說不正思惟者。諸比丘。不正思惟者。未生正見令不生。已生正見令退。如是未生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諸比丘。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如說正思惟者。諸比丘。正思惟者。未生正見令生。已生正見重生令增廣。如是未生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相應者,契合相順之謂,由因而有果,果與因相應。《百法直解》曰:「相應者,依於心及心所和合俱起假立。」而《百法纂釋》中則謂:「言相應者,謂因果事業和合而起,以因能感果,果必應因,不相違故。」換一個方式說,相應者,就是因果現象的互相依存性。
阿羅漢向和阿羅漢果就是一對因果相應的關係。
只要實踐四入流支,雖然還沒有確立正見,但已經有了証思惟:
(七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善法令退。如說不正思惟者。諸比丘。不正思惟者。未生正見令不生。已生正見令退。如是未生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不生。已生者令退
諸比丘。於內法中。我不見一法令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重生令增廣。如說正思惟者。諸比丘。正思惟者。未生正見令生。已生正見重生令增廣。如是未生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呵呵,初果向非常接近的是初果,你已經昏頭了吧。初果向和阿羅漢向哪個接近阿羅漢?非常是要比較而來的,初果到阿羅漢向還隔了好幾個臺階呢,怎麽可能比阿羅漢向接近阿羅漢?freshman 寫:shanguan 寫:雖然初果到三果也是向著阿羅漢的方向努力修行的,但就是不能叫做阿羅漢向,所以只有阿羅漢向和阿羅漢才具有相應無漏的思惟,這裡要注意“相應”,相應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契合,一個是非常接近。所以這種無漏思惟通用於阿羅漢向和阿羅漢。
什麽叫“非常接近”? 多少叫“非常”,百分之幾叫“非常”?誰來定這個標准?這又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阿,阿,你真是此中高手。
你認爲“阿羅漢向”非常接近阿羅漢,達到了這個標准。
我認爲“初果向”非常接近阿羅漢,也達到了這個標准。
還有的人認爲聽聞了佛法的人非常接近阿羅漢,達到了這個標准。
佛經中哪裏說過:百分之幾叫“非常”?誰來定這個標准?
從名字上來看,“阿羅漢向”本身表達了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