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所謂“菩薩乘利用佛性達到有慾卻不貪的結論”還是到其他地方去說吧,原始佛法不承認什麽佛性之類的東西的。husam 寫:最近忙,抽不出時間看。不過剛已經看了雜阿含964經。
我認為佛陀說得很對,受習五欲的在家弟子,修習經中佛陀說的三種善法和不善法,可以到達須陀洹斯陀洹不等的境界。
可是仔細看那三種不善法和善法,都是極度基礎的法,不需思考不需觀察,只要照著做就行 (可見須陀洹斯陀洹只要有決心,並不是那麼難達成的)。
可是並不是我所說菩薩乘利用佛性達到有慾卻不貪的結論。
所以佛陀說得超級對,只是跟我樓上說的是兩回事罷了。
欲跟貪可以分開嗎???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摩訶男。若受.想.行.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識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惱。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善觀法友善引此經 , 甚善 !shanguan 寫: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摩訶男。若受.想.行.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識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惱。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綜觀上文 , 末學的理解是 ~ [ 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 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
蓋因五蘊非一向是苦 , 非一向是樂 , 也就是有苦有樂 ; 當眾生於有樂的五蘊染著 , 貪染而繫 , 便生惱苦 , 此謂眾生有垢 !
蓋因五蘊非一向是苦 , 非一向是樂 , 也就是有苦有樂 ; 當眾生於有苦的五蘊生厭離 , 生厭而不樂而解脫 , 此謂眾生清淨 !
原還活著朋友 ~ 據我所知 (我的經驗) , 眾生的習性是受三不善法驅動 , 而且通常是 "趨樂怕苦" , 生起的欲也大多是這樣的 (你別說你打牌/喝酒/聊天/交女朋友都是由不苦不樂驅動的 , 這個可以用[為什麼要打牌?] ...[為什麼要交女朋友?] ..來檢視自己) , 嚴重的是眾生大多貪著於樂 ; 因為貪執於樂 , 無法承擔(或不願)失去樂 , 偏偏樂不恆常樂 , 樂終會變淡或消失 ; 而當樂消失時 , 會想要有那相同的樂 , 然而伴隨而來的是不樂的惱苦 .... 只因執著於相同或不變的樂著 , 有垢眾生常如是 !
有垢與清淨是互為消長的 , 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 修證也絕無法投機 , 請仔細研讀雜阿含964經 , 並且以身試"法" , 你想如何就看你的了 !
所以我只要去貪就行了。
我想交女朋友,可是若女朋友想跟我分手,我也許會試著挽回,可是若真的無法挽回,我一個人也能自由自在,毫無牽掛,直到找到下一個女友....甚至一生孤苦伶仃也無所謂....
所以我依然可以做很多世俗的 (譬如打牌,喝酒,聊天),可是我的心永遠在冷靜,無起伏的狀態。這樣煩惱就比別人少多了。
類似這樣子的去貪,應該就是佛教修行的目的沒錯吧。
--------------------------------------------------------------------------------------------------------
楞伽經說:「寧起我見如須彌,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 」
大錯特錯,這種想法就是空見…
如果去了貪,你就不會想交女朋友了。
因為那是在造業
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會產生業
之所以要去貪、嗔、痴,是為了消除造業的動能
但是之前欠人家的(外力),該還的還是要還(去了貪、嗔、痴,在還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苦)…
還完了(外力停止),我們才能真正停止。
祝 福慧雙修
ps.管他大乘還是小乘、…教(他教有時只是說法不同,但作法是一樣的),只要能造佛陀的戒律去走,就能到達終點。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二、持戒…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
我想交女朋友,可是若女朋友想跟我分手,我也許會試著挽回,可是若真的無法挽回,我一個人也能自由自在,毫無牽掛,直到找到下一個女友....甚至一生孤苦伶仃也無所謂....
所以我依然可以做很多世俗的 (譬如打牌,喝酒,聊天),可是我的心永遠在冷靜,無起伏的狀態。這樣煩惱就比別人少多了。
類似這樣子的去貪,應該就是佛教修行的目的沒錯吧。
--------------------------------------------------------------------------------------------------------
楞伽經說:「寧起我見如須彌,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 」
大錯特錯,這種想法就是空見…
如果去了貪,你就不會想交女朋友了。
因為那是在造業
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會產生業
之所以要去貪、嗔、痴,是為了消除造業的動能
但是之前欠人家的(外力),該還的還是要還(去了貪、嗔、痴,在還的時候,就不會覺得苦)…
還完了(外力停止),我們才能真正停止。
祝 福慧雙修
ps.管他大乘還是小乘、…教(他教有時只是說法不同,但作法是一樣的),只要能造佛陀的戒律去走,就能到達終點。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二、持戒…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
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