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死後會如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2-27, 16:08

不管說它是相似法、真大乘、偽佛典,其實都只是為了跟真正的佛法做個區隔,讓大家知道兩者是有所不同,至於要用什麼特定的說法,我是認為倒是不重要,聽得懂就好了,即使這個名詞不是很精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07, 17:58

這個TOPIC非常好, 它牽出了這樣幾個非常關鍵的大問題, 法友們能盡自己所能對他們逐個解決的話, 知見上會有突飛猛進的感覺:
A)語言與文字(這就包括了經典)的局限性.
這種局限性不僅體現在對NIBBANA及如來(或阿羅漢)死後的問題討論上還表現在普遍存在的大家對同一段經典的不同理解上. 然而拋開了這一唯一的工具我們也無法討論.
B)認識到了A)的局限性, 讓我試著用某一個獨特的語境來釐清這樣幾個問題.
1)世界(或世間)是什麼, 出世間是指什麼?
假如宇宙中所有生命都入灭了,真的没有生命了,那么有生命的众生可能又成为宇宙中最殊胜的了。
2)NIBBANA的問題, 什麼是NIBBANA, 和輪迴相比, 它有無價值?
太感謝了(兩位熱心的同修),其實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
正如你們說,這個問題落如了"我見",我十分的贊同,但又有了個更深的問題.
就是終極價值的問題這才是我真正想問的)
請問,既然無我的生滅的問題,那麼阿羅漢的永滅究竟比輪迴中的有情眾生更有意義嗎???
佛法是關心實際問題的,但阿羅漢的生命現象的不再生起又存在什麼意義?
而且有情眾生也是無我的,只是因緣的聚合,但畢竟還有生命現象呀!!!
這在世人看來,比入滅的阿羅漢不是更好嗎?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問題是阿羅漢不再輪迴了,而有情眾生還是要輪迴,但是輪迴的眾生和入滅的阿羅漢的價值由誰來衡量更加殊勝呢?
宇宙或世界, 在一般語境說來是什麼意思, 不必多說,
然而, 在佛法, 特別是當佛在指導弟子們修法時來說, "宇宙或世界"指的是"五蘊": "世間"及"五蘊". "世間集"及"五蘊集". "世間滅"及"五蘊滅".
行者證滅是說行者自己在修觀時,親證到他的"五蘊"的生滅不已, 而後徹底滅盡.
行者出"世間", 不受後有, 是指他已經完全自由, 不再受制於"五蘊"的脅迫.
(有餘依NIBBANA), 直到命終後, 入於(無餘依NIBBANA)
透過這樣的語境來說, 問題是不是清楚些了.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08, 17:02

討論阿羅漢(或如來)死後會如何, 其實是在討論NIBBANA後會如何. 我們當然可以說, NIBBANA是要親證的, 不是討論就能瞭解清楚的,
事實上, 據佛經記載, 很多次, 佛在遇到這類問題時,也是這樣處理的. 比如前面所引的
佛陀在考慮了提問題者的理解能力後,通常以沈默來回答,不過,這一次,提問題的人是阿諾樓陀,於是,佛陀回答了
同時, 佛所不記說的十事中, 雖然在有些地方佛還是給予了一些善巧的解答.
當然, 最正式的答案還是<箭喻經>的方法:
這一類的問題, (包括對它們的解答)都不利於提問者的NIBBANA的證得, 反而會使問者和旁聽的人陷入迷思, 進入思想的誤區. 因而不提倡, 不鼓勵.不記說.

但是, 這樣一來, 其它的問題出來了:

1)在這2500多年中, 這些個問題始終是存在的, 沒有解脫的人畢竟是絕大多數, 他們對此類問題的呼求象滾雪球一樣, 越滾越大, 影響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 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人類的優點.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類的終極關懷.對永恆, 對世界的終極關懷. 這種訴求, 在佛出生以前, 在佛滅度以後, 在有佛法的地區, 在沒有佛法的地區, 都是普遍存在的

2)佛法對此不予語言,文字上的解答, 其它的宗教或哲學卻給予了很多, 這就必然造成信眾流失, 繼而信眾爭奪的情況出現.

3)在後期大乘佛教的發展過程中,對此類問題的訴求和解答恐怕也是一大原因. 也正是由於此類問題的不易回答, 即使回答了, 如果不能夠恰當回答勢必引起其它的更多的問題.就像潘多拉的盒子, 一但打開, 後患無窮.

4)大乘佛教對此是有明確解答的, 這就是淨土啊, 報身啊, 法身啊, 無住涅盤啊, 菩薩行啊.......等等的施設. 這樣的解答結果如何呢, 現在看來, 雖然滿足了信眾的訴求, 使佛法傳播的更廣, 但是犧牲的是佛法的原味, 解脫之道是越來越稀了.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08, 18:08

阿羅漢(或如來)死後會如何? NIBBANA是怎麼樣的?

這個問題回答還是不回答?是一個倆難的問題.
2500多年來, 有資格解答的人(解脫者和趨向解脫者)大都選擇了不回答:他們有他們的理由, 我個人尊重他們的選擇, 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沒資格解答的人(菩薩行人)選擇了回答, 我感謝他們, 沒有他們的方便施設, 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接觸佛法(我在大乘佛法中學法十幾年)

2500年過去了, 去佛這麼遠了, 問題還在, 並且會永遠在!
現在回答還是不回答? 或者應該說成是:該不該討論?(因為自問沒有資格解答) 我覺得答案是:應該討論. 理由是:

1)正像前面所言, 它是人類的終極關懷, 也是佛教徒的終極目標. 它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關係到我們今後的取向: 化費這一生去追求這種NIBBANA值不值得?任何人都無法漠視這種追問.

2)潘多拉的盒子, 已經打開(指大乘佛教的千年實踐). 再壞的情況都已經這樣了, 沒有什麼可以再讓我們更壞下去了, 接下來的討論, 只會正本清源, 趣向佛的本懷.

3)和2500年前相比, 我們的劣勢是:去佛太遠, 我們的優勢是資訊發達, 這兩者都為我們提供了討論的必要: 1)去佛太遠, 不討論不知道佛的本意, 枉談修行只能是盲修瞎練.2)資訊發達,使的討論有了基礎(大量的經典)和工具.

4)我們清楚的知道語言和文字的局限性, 所以我們時刻驚醒到,討論不是修行, 但是在人生的某個時期,修行離不開討論, 由其是對NIBBANA的討論.

5)如果我們限於語言和文字的局限性而不開展討論,我們沒有別的工具,千萬不能在走禪宗那套不立文字的老路.事實證明他們的弊病更大

6)只有通過充分的討論, 我們才能知道語言和文字的局限性究竟在那, 也就是說,'討論', '思考'能夠走多遠,只有走,走,走....才能知道.

頭像
wenhsiung
文章: 4
註冊時間: 2005-02-01, 08:00

文章 wenhsiung » 2006-06-09, 08:09

佛曾譬喻人死如燈滅
探究阿羅漢死後如何?
是否如同探究火到那裡去是一樣?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09, 16:42

佛曾譬喻人死如燈滅
這個解答法友滿意嗎? 佛的確在一些經典中用火的熄滅來比喻阿羅漢的入滅, 有些人理解了, 不再有這個問題了, 對佛生起了堅定的信心. 絕大多數人並不能滿意, 就無從談起對佛生起堅定的信心, 可以說對NIBBANA問題的信仰, 就是對佛教的信仰. 在這個信仰中有多大成分的智見, 就是有多大成分的正見.

佛將阿羅漢死後如何的問題用另一個方式來說:

Here he says that, while one would know whether a burning fire has gone out, one could not meaningfully ask what direction the quenched fire had gone in: east, west, south or north. he then stresses that a Perfect One (even in life) is 'deep, immeasurable, hard-to-fathom as is the great ocean'. while to a Western-educated person, an extinct fire goes nowhere because it does not exist, the Buddha's audience in ancient India would generally have thought of an extinguished fire as going back into a non-manifested state as latent heat(e.g. A.III.340-1)(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by Peter Harvey, p66)

頭像
five123
文章: 51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five123 » 2006-09-03, 17:27

以下如是末學耳聞
末學曾經認識一位老和尚
他出家大概接近70年了,主修華嚴經,很是博學多聞
對於原始佛教有興趣的原因,在於問他學佛如何入門的時候
他居然叫我看雜阿含經,由37道品的四念處入門
末學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他不叫我學華嚴經
他說他修華嚴經多世,後來發現得到的解脫,
和修雜阿含經成就阿羅漢的解脫完全一樣,就是究竟涅槃
他說修華嚴最快七世解脫,最少辟支佛果位,
而修37道品最怏一世就可以解脫,成就阿羅漢,你要選那一種
末學當然是選一世的..

關於阿羅漢死後會如何,末學也曾經問過
他說佛陀不說無記的事,但是他的"願"是有問必答
所以他說了:阿羅漢死後,自由自在(三界內,及三界外)

末學又問,那阿羅漢死後都在那裡呢?
他說大部份在忉利天及阿彌陀佛的淨土,俗稱的極樂世界
為什麼呢?
他說:被超度的眾生多往忉利天或極樂世界,所以在此教導37道品
,阿彌陀佛經就有提到37道品,不相信可以查

又問為什麼阿羅漢是: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他說證初果時,得法眼淨,就是天眼打開,可看三界內一切人看不到的世界
二果時,得天耳通,就是可聽見無形眾生的聲音
三果時,得宿命智,不過只能看前七世
四果的宿命智是前後500世
當你證四果時,你可以看到別人前後500世的事情,
但是看不到自己的來世,所以知道"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不會再輪迴了
阿羅漢另外的稱呼是"無學",修37道品最終完成阿羅漢,已沒有可學的,所以是所作已辦
阿羅漢是無我的生活,既然無我,如何有個"我"可以受業報受輪迴呢,所以是不受後有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9-03, 18:39

那位老和尚的話都是錯的,法友最好還是實際去讀一下經典,驗證一下他人的說法。

譬如辟支佛,一個人若是聽聞佛法而證阿羅漢,這位阿羅漢是聲聞,而不是佛了,這個都是很基本的觀念。

頭像
five123
文章: 51
註冊時間: 2006-08-30, 08:00

文章 five123 » 2006-09-03, 19:34

感謝指教,末學這些是耳聞而已,也還沒辦法驗證是真是假
不過所謂辟支佛並不是佛,也稱獨覺或緣覺,
是在無佛的時代觀察十二因緣而解脫的
至於聲聞,老和尚也提過,凡是聽聞佛法的人(包括出家眾)而解脫,都是聲聞
佛是自覺者,在無佛無佛法的時代,自證解脫,才有資格被尊稱為佛

當然所謂阿羅漢死後的問題太玄妙,要討論難免眾說紛紜
他也說過,佛經中若有看到玄妙不合常理的事,都非佛說,要我別看
雜阿含經是加水加料最少的經,要以此修行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6-09-03, 22:05

five123 寫:不過所謂辟支佛並不是佛,也稱獨覺或緣覺,
辟支佛是貨真價實靠自己的力量證阿羅漢的佛,辟支佛只是沒有像佛陀一樣成立僧團而已。
five123 寫:他也說過,佛經中若有看到玄妙不合常理的事,都非佛說,要我別看雜阿含經是加水加料最少的經,要以此修行
多聽多看其實沒什麼不好,重點是自己有沒有分辨的能力。要說到談玄說妙,這位老和尚對阿羅漢死後的說明算是很玄妙了。佛陀若真的有解釋過,現在就不會有人在這「眾說紛紜」了。 :win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