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什麼懷「疑」?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6-08-22, 15:52

peacecila 寫:註:當於「色、受、想、行、識」中執取任何一個為我時,則會認為其它四個為「我所有」。
希拉法友的這個「註」,解說得好!使我對如下兩個問題,在思惟上一下子理通了:(1)接受了唯物主義的教育,那麼很常見的執取是:色是我,然後認為受、想、行、識是我所有。(2)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句話說得比較玄,現在我一下子也明白了:笛卡爾是執取思想為我,所以說「我思故我在」,那麼大概在他看來,色、受、行、識是我所有。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6-08-22, 16:04

potato 寫:所謂「我執」,是否也就是【身見】?
想了一下,記得以前讀到過,所謂「我執」,是「大乘」唯識論所說的第七末那識的作用,所以在本討論區就不討論這個問題了。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6-08-22, 16:35

peacecila 寫:佛法分析,所謂的「人」,就是「名色法」的展現,色法=「色身或生理的現象」,名法=「色身以外不可見但可以取名的心理現象」。這是佛法特有的分析方法,在一般不使用這種特別的分析方法時,則將所有的心理現象都統稱為「心」,以便於在傳法的時候使一般人都聽得懂。
謝謝希拉法友!

《雜阿含》62 經:
  「云何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於五受陰見我繫著。使心結縛而生貪慾?比丘。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見【色】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於五受陰說我繫著。使【心】結縛而生貪慾。」

貪慾,往往由於受、想、行、識的共同作用而生起,所以 62 經這裡說「使【心】結縛而生貪慾」,用統稱的概念【心】。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6-08-22, 17:39

potato 寫: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句話說得比較玄,現在我一下子也明白了:笛卡爾是執取思想為我,所以說「我思故我在」,那麼大概在他看來,色、受、行、識是我所有。
這是對開啟近代哲學,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原文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我思我在」)很大的誤解,這句話出自笛卡兒的《沉思錄》,它常常被人引用,然而檢視引用這句話的人在引用這句話時的文章脈絡,卻大都是望文生義者居多,與《沉思錄》所講的內容完全不相干。
我的建議:引用哲學家的話,必須先對這位哲學家的思想有充分的了解,以免誤會先人,而且以訛傳訛。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6-08-22, 23:01

upasaka 寫:這是對開啟近代哲學,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原文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我思我在」)很大的誤解,
請問 萊特賀爾法友,對於「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怎樣的呢?你能介紹一下嗎?

我在讀《第一哲學沉思集.第二個沉思》,也許你的意見對我的閱讀學習會有幫助。謝謝。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6-08-23, 15:24

第一、這句話應以知識論進路,不應以本體論進路去理解。(你在看《沉思錄》,應該了解我的意思。)

第二、這句話的原義是「『我思』故『我在』」,不是「『我』『思』故『我』『在』」。

第三、「故」字讓人以為故字前後文所指謂的東西有因果性的先後關係,然而理解笛卡兒所要表達的意義,我思與我在是同時性的東西。所以德國哲學家Wihelm Windelband把流傳中這句話的拉丁文Cogito ergo sum改成Cogito sum(本地翻成中文:我思,我在)。

第四、「在」字在這句話相對應的法文suis的意義,其實大部分的意義不是「存在」,而是「是」,所以大多數的英文版把這句話翻譯城「I think, therefore I am」,英文的翻譯雖然與拉丁文原意仍有差距,但至少把法文suis翻譯成am,比中文的「在」好。中國大陸中文版把這句話翻譯成「我思,我是」,個人認為比本地翻譯的「我思故我在」好很多。

第五、中文的「我思」中的「思」會讓人以為是思考、思想。其實笛卡兒在他的著作裡面曾經列舉其意義,中文沒有相對應的單字可以完全對應。

第六、太多了,講不完。 :lol: :lol: :lol: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6-08-24, 22:43

upasaka 寫:這句話出自笛卡兒的《沉思錄》,它常常被人引用,然而檢視引用這句話的人在引用這句話時的文章脈絡,卻大都是望文生義者居多,與《沉思錄》所講的內容完全不相干。
今天重新翻閱笛卡兒著作,發現在《沉思錄》中,笛卡兒並沒有直接說出「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雖然在此書中對此命題的論證最為豐富。直接說出「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的是他另一部比《沉思錄》晚出的《哲學原理》。

前帖所述「我思故我在」出自笛卡兒的《沉思錄》,這是我的錯誤。
特此更正,並向法友們致歉。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08-25, 19:13

師兄:

我找到另外一份資料,跟您所說出處又不同,這些書我都沒讀過,所以也不知何者為真?在此列出網頁以供參考:
Rene du Perron Descartes笛卡兒
http://episte.math.ntu.edu.tw/people/p_descartes/

「我思故我在」的原文是「法文」:「Je pense, donc je suis」,目前的「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似乎是從「法文」被譯成「拉丁文」:「Cogito ergo sum 」,再被譯成「英文」,從「英文」又譯成「中文」。但是在翻譯成「拉丁文」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出錯了,有網友指出這句「拉丁文」其實有錯譯之處。

某網友寫說:

對不起, 我記錯了,笛卡兒的真正原文是法文 Je pense, donc je suis
拉丁文也翻的有問題!
難怪文德爾班說要把Cogito ergo sum 的ergo 拿掉,
直接改為 Cogito, sum.
」( 資料出處:http://www.socialforce.org/blog/blog.ph ... 1&start=16

從種種淺短的網頁資料推測法文:「Je pense, donc je suis」,應該是「我思我是」(正在懷疑的這個東西就是我),這句話的成立方式,是笛卡兒依據現實環境為立論點,透過一系列的邏輯思考辨證而得,但在佛法來說,仍然不脫於「身見」(五蘊是我、異我、相在)的範圍,是「身見」中的「想是我」。可見,即便是偉大的哲學家,其哲思,以佛法校之,不難瞭解其人仍然難逃「身見」之網。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08-25, 21:04

這天下誰不認為「現在這個正在思考的就是我」呢?其實這是一般人最普遍的直觀經驗,源自於最直接的經驗,以致很難去否定它。但是佛法的直觀經驗更勝一籌,它點出「因緣」的觀念與觀察「因緣變化」的方式,理性地辯證「想非我」。也因此當年的「舍利佛」尊者聽完「緣起偈」,立刻心生理解而斷除「身見」,其實,對於各種「什麼才是我?」的辯證,推測尊者當年應該也已經思考了很久,所以一聽到正確的答案時,便破開了所有的迷惘。

又譬如,自成長以來,對「五蘊是我」的觀念堅信不疑,但是在這種長久以來「堅信不疑」的情況下,乍一聽到佛法竟然說「五蘊非我」卻也真是懷疑到了極點。從這個例子,不難理解何謂「疑結」?以破除「身見」的角度,不難瞭解何謂「疑結(相信「五蘊是我」、懷疑「五蘊非我」)」;但有「疑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不解「四諦」與「緣起」。所以,也可以從瞭悟「四諦」與「緣起」可「斷疑、破身見」的角度而理解何謂「疑結」(不明四聖、緣起)。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6-08-26, 01:37

peacecila 寫: 註:當於「色、受、想、行、識」中執取任何一個為我時,則會認為其它四個為「我所有」。
對不起,先打個岔:能不能請教法友為什麼這樣說呢?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