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Upavana
- 文章: 307
-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由 Upavana » 2006-07-21, 06:30
cs0426 寫:Upavana:既要持錢又要做到止息的解脫,是不可能的
所以持錢的在家人不可能解脫,在家人如要解脫也要持金錢戒!是這樣嗎?
既然是俗人,就沒有持金錢的問題,但是俗人依然可以依照這項戒律作觀察,幫助自己在金錢的觀念上作調整,盡量減少因金錢所引起的習氣堆積。
在佛陀的時代裡,俗家弟子在經中記載的最高成就是阿那含,並且為數不少,雖然作為一個俗人,會有較多俗人為了生活的習氣不易消除,但這些阿那含長者顯然有辦法做到一定的程度,這給予學習正法的我們無比的信心,縱然不是達到阿羅漢的完全止息,依照經中進入預流就不退轉的記載,可以看見俗人學習止息的保證空間很大。
-
cs0426
- 文章: 31
- 註冊時間: 2006-01-15, 08:00
文章
由 cs0426 » 2006-07-21, 07:37
我怎麼老是覺得這裡很怪
不知道為什麼出家人也像在家人那樣將金錢戒當作一個學習項目就一定不能止息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在家人可以不持金錢戒而止息,那是否可以證明金錢戒並非止息的必要條件.其實不只金錢戒,其實所有的出家戒都一樣會有這個問題。說實在這樣會有一個感覺就是不要出家比較好,出家既麻煩(要比在家人多持很多戒),又沒有多太多好處(如果我有錢可以養我自己的話),差別是在錢的來源嗎?在家人縱使沒有金錢戒,但不會有機會藉著佛法去撈錢,出家人則有可能,但是也不一定呀!
-
Upavana
- 文章: 307
-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由 Upavana » 2006-07-21, 17:24
出家人若是像在家人一般的看待金錢戒,那麼這位出家人在金錢上產生的習氣,可以說與在家人是一樣的。
戒律另外一個功能,就是維持僧團有益於學習止息的優勢環境。
老實說,要在現世達到阿羅漢的完全止息成就,若沒有僧團的輔助因素,太多為了生活過日子而產生的習氣無法去除,這是現實問題,除了金錢戒,食衣住行排除用錢買的方式得到,不是換就必須生產。
例如得到一條羊毛氈不用錢,不是拿東西換,就是得從羊養起,不只要場地、飼料、清潔、醫藥,當要收取羊毛時,還必須有剃羊毛的刀具,有了毛還要製成毛線,有了毛線還要經過編織才能成為一條羊毛氈,這都是一些生活中堆積的習氣。
就像比丘的一條臥具,要得到這條羊毛氈,如果像俗人一樣,必須堆積那麼多的習氣,那也就不必出家了,何況六年一換的話,這些習氣問題會週而復始的層層堆積。
比丘維持本身需求的一切也就是所謂的正命,就是乞討,乞討解決了為了生活所堆積的許多習氣。
而戒律,一樣避免了許多俗人所產生的習氣侵入,比丘損壞學習的四大障礙就是_飲酒、淫欲、手持金銀、邪命自活,飲酒讓專注的能力中斷,淫欲、手持金銀讓俗人的享受都上身,邪命自活等於像俗人一樣做各種工作維生堆積各種生活習氣,這四大障礙就像煙、雲、塵、霧一樣,不時遮蔽住太陽的光亮。
-
Honesty
- 文章: 33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Honesty » 2006-07-21, 18:40
在家人雖然面對金錢與五欲的生活及誘惑,但可以依靠對於清淨的出家僧團的依止。皈依受持五戒過著如法的在家生活,避免金錢五欲的過度毒害。
出家人靠著居士的供養與乞食生活,而能避免墮落於金權五欲的侵蝕與毒害,僧團因而能自淨,因能自淨而能讓在家人依止皈依,僧團依此正命而過著梵行清淨的共住生活。
金錢的支配權代表著五欲的支配權與世俗權勢的蓄積,允許收受使用金錢等於替僧團的墮落大開方便之門,這是嚴重誘惑與破壞僧團使之墮落的大毒瘤。
或許部分法友不懂五欲及金權造成了多少這世間的醜惡與黑暗,才來對於出家人使用金錢抱持著錯誤幻想。
以比例來說,一百個出家人假如有十個完全不受影響,而有十個因而墮落,然後有八十個人因而修行受到障礙延遲或無法證得果証,這個比例的推算末學已經估的很樂觀了,常此以往整個僧團的墮落已經可以預見。
因為新學比丘的墮落者越來越多,良幣越來越少,主導僧團的多數人又要苦苦抗拒這種誘惑與障礙而無法決斷。
不要把出家人想的很神聖,他們在沒有果證之前也只是凡夫,也與我們一樣很容易受到誘惑與障礙。
尤其當他們在面對拋棄世俗的一切的情況下,萬一修行還不上軌道不能獲得真正的皈依。金錢與五欲權勢的強烈誘惑只是毀掉他們自己的修行路而已,在客觀分析整個情況之下可以發現,其實以凡夫出家人的生活環境來說,對於金錢與五欲的誘惑,是比凡夫在家人更沒有抵抗力的。
這是環境的差異對於心意的影響,只是大多數的法友沒有觀察到其中的微妙而已。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
cs0426
- 文章: 31
- 註冊時間: 2006-01-15, 08:00
文章
由 cs0426 » 2006-07-22, 06:30
並不是對金錢使人腐敗心存幻想,反而是對在家人何以能在沒有這條戒律的保護下不腐敗感到好奇。金錢太可怕了,我親身經歷佛教團體中的金權鬥爭以及僧團卯足勁賺錢的慘相。我絕對同意金錢會使人腐化。這令我更加覺得矛盾,為什麼有人可以不持比丘戒而證果?
這個問題會讓我想到素食的問題,戒的是貪而不是肉,可以用同樣的邏輯說,戒的是貪不是錢嗎?
只要存在一個在家人證果了而他並未持金錢戒就可以證明這條戒不是證果的必要條件,這樣的推理有問題嗎?
這樣的討論並不是要推翻金錢戒,而是我相信既然事實證明持金錢戒不是證果者的共同特徵(方法),那麼一定有別的特徵才是決定性的,找出這個特徵並努力加以學習,不正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嗎?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6-07-22, 07:21
當你在僧團中以比丘身分學法,你受持了不持金銀戒,那麼金錢對你所能產生的影響就能減到最低,至少你不用再煩惱身上有沒有足夠金錢的問題了,光是這一點就能對一個人的修行有很大幫助,出家不就是讓自己有更好的修行環境嗎?
一個有志於解脫的比丘,必然樂於擺脫金錢的苦惱。當佛陀未制戒是如此,當佛陀制了不持金銀戒,即使阿羅漢弟子心中沒有任何貪念,他也會樂於持這樣的戒律,讓自己成為其他比丘及後人的學習榜樣。
佛法需要這樣的人來維持一個好的學習傳統,雖然某些傳統有時並不是很適合於現代,不過要去修改它之前,最好先思考一下,這樣的傳統意義在哪裡,修改它又是基於什麼心態。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07-22, 08:11
不持金銀戒就不是出家人,沒有說不能解脫,這個關係要搞清了。
做總統需要有做總統的條件,這並不是說平民也必須要遵守總統的誓約。
要成爲僧團中的一員,就必須持金銀戒,這不是強迫的,只是一個認證身份的條件而已。
-
cs0426
- 文章: 31
- 註冊時間: 2006-01-15, 08:00
文章
由 cs0426 » 2006-07-22, 09:43
各位大德千萬別誤會,我不是來這邊討論金錢戒要不要廢除的,我只是想--如果我是比丘,看到在家人沒有持比丘戒也能證果,那麼比丘戒應該就不是必要條件,就像善觀前輩說的,比丘戒只是我可以留在僧團的認證標準,比丘戒的目的是為了維持一個清淨無染的學習環境,我覺得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提供足夠的價值來保存戒律。
但就像在「佛陀有讚嘆素食嗎?」那裡的論述一樣,很有價值跟「是止息的必要條件」是不一樣的,還是有必要釐清,對嗎?
所以『Upavana:既要持錢又要做到止息的解脫,是不可能的 』,這句話不成立,對嗎?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6-07-22, 12:19
cs0426 寫:所以『Upavana:既要持錢又要做到止息的解脫,是不可能的 』,這句話不成立,對嗎?
我想這句話是針對一個受持不持金銀戒的出家人說的,問題就出在一個比丘受持戒律又破壞戒律的那個心態,這才是影響解脫的因素。
為什麼佛陀、阿羅漢弟子、沙彌都願意受持的戒律,一個比丘受戒之後卻又不願意受持?其實還是缺少金錢造成沒安全感、感覺不方便的心裡問題。
這心態跟我們一般在家凡夫都一樣,只是身分不同罷了。也因為身分不同,也因此而傷害了佛法,造成其他人誤解了佛法。
-
Upavana
- 文章: 307
-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由 Upavana » 2006-07-22, 14:51
我知道問題所在了。
我們在講的解脫是指止息,而真正的止息是成就阿羅漢死了以後才有止息,從入預流到阿那含的期間,是保證止息的鐵票,每一個成就順序都有不同程度的餘習差異,俗稱所謂的「果位」其實是排除習氣到達某程度的成就,並不是登上排比大小的位階,須陀洹的習氣比斯陀含多,斯陀含又比阿那含多,阿那含剩下極少的習氣,到了阿羅漢就沒有了,所以阿羅漢再也沒有結生的動力,死後這才達到止息。
所以在家人成就阿那含有什麼不能接受呢?
反倒是有些人覺得就差那麼一點餘習不能成就阿羅漢而覺得功虧一簣呢!
這就是僧團與俗人學習環境的差異,僧團因此要使用戒律來衡量學習的好壞,汰除無法達成學習的比丘,以維持優良的學習環境,這是戒律的另一項功能。
說實在的,果位的觀念,有些人真的需要矯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