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26, 15:47
shanguan 寫: 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請教:
「內部」作何解?「外部」作何解?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06-26, 17:00
有多種解釋,這裡暫且用身體的外部和内部的感受看看?
比如你胃疼就是内部的,皮膚上的疼就是外部的。
-
Honesty
- 文章: 339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Honesty » 2006-06-27, 00:38
shanguan 寫:有多種解釋,這裡暫且用身體的外部和内部的感受看看?
比如你胃疼就是内部的,皮膚上的疼就是外部的。
內身外身---->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
內受外受---->自己的感受,別人的感受
內心外心---->自己的心意,別人的心意
內法外法---->自己的身心現象,別人的身心現象
四念處是有觀察次第的。不要問末學怎麼去觀察別人的感受,照順序修下去就能夠觀察到,觀察不到就回頭修前面的次第。
四念處的確只是學習去觀察而已,要依四念處修七覺知才能成就八正道。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06-27, 07:12
我前面所說,内外有多種解釋。我只說其一。
把“外”解釋成別人的也是常見的解釋之一。
如果外是別人的,那麽在實際中,由於不少修行者都是獨自修行的,所以這種觀別人的感受實際上只是一種合理的推論——這也是允許的,也屬於觀。
如此,說内觀只能是現量(當下)而不能是比量(十方三世)就不能成立了。
至於到底“内外”是自身的還是自己和別人的,我想還是看看大家的意見吧。
我個人認爲可以混合的用,只要合理就可以。
内觀是包括比量的,這是我的一個出發點。
-
MOSHENGREN
- 文章: 99
-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由 MOSHENGREN » 2006-06-27, 11:13
shanguan 寫到:
於是他於內部就感受觀察感受,於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同時於內部、外部就感受觀察感受。因此,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感受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感受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内是根,外是尘,根尘合有相应的受生,生起后灭.
我认为的观是,在正见指导下的正念与正思维,所以肯定是比量.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06-27, 12:05
應該是在現量基礎上的比量比較完整。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27, 22:10
Honesty 寫:內身外身---->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
內受外受---->自己的感受,別人的感受
《大念處經》:
如是。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身。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安住於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
如是。比丘安住於受。觀照內受。安住於受。觀照外受。安住於受。觀照內外受。安住於受。隨觀生法。安住於受。隨觀滅法。安住於受。隨觀生滅法。
對照《大念處經》,顯然,直心法友 的解釋是比較正確的。不過,我認為解釋得還不夠。「內身」是自己的身體,「外身」是他者的身體,他者不只是指別人,而是指其他眾生。
如是,「內受」是自己的感受,「外受」是其他眾生的感受。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27, 22:29
shanguan 寫:有多種解釋,這裡暫且用身體的外部和内部的感受看看?
比如你胃疼就是内部的,皮膚上的疼就是外部的。
《大念處經》:
如是。比丘安住於身。觀照內身。安住於身。觀照外身。安住於身。觀照內外身。安住於身。隨觀生法。安住於身。隨觀滅法。安住於身。隨觀生滅法。
……
如是。比丘安住於受。觀照內受。安住於受。觀照外受。安住於受。觀照內外受。安住於受。隨觀生法。安住於受。隨觀滅法。安住於受。隨觀生滅法。
讀《大念處經》,「內」「外」的概念很明白。
「比如你胃疼就是內部的,皮膚上的疼就是外部的」,如果這樣解釋,那麼就成了「安住於身。觀照身內。安住於身。觀照身外。安住於身。觀照身內外」了。對照《大念處經》,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正確的。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27, 22:59
shanguan 寫:我前面所說,内外有多種解釋。我只說其一。
把“外”解釋成別人的也是常見的解釋之一。
如果外是別人的,那麽在實際中,由於不少修行者都是獨自修行的,所以這種觀別人的感受實際上只是一種合理的推論——這也是允許的,也屬於觀。
觀是如實觀察,不是推論。「獨自修行」正是為了如實觀察,而不是觀察不到了。請 善觀法友 讀 直心法友 的這段話:
「四念處是有觀察次第的。不要問末學怎麼去觀察別人的感受,照順序修下去就能夠觀察到,觀察不到就回頭修前面的次第。」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6-06-27, 23:36
potato 寫:................讀《大念處經》,「內」「外」的概念很明白。
「比如你胃疼就是內部的,皮膚上的疼就是外部的」,如果這樣解釋,那麼就成了「安住於身。觀照身內。安住於身。觀照身外。安住於身。觀照身內外」了。對照《大念處經》,這樣解釋,顯然是不正確的。
大念處經的翻譯有很多版本,不必在中文字上搞遊戲。
給你看另一個翻譯:
於是他就身體內部觀察身體,就身體外部觀察身體,同時就身體內部、外部觀察身體。因此,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的現象,他觀察身體當中不斷滅去的現象,他同時觀察身體當中不斷生起、滅去的現象。
我已經說過了,這個内外可以有多種解釋,要完全否認其中的某個解釋不能靠文字遊戲來進行,而是看是不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