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6-06-24, 16:49

事實上之前我的意思,是認為不要把”時間”這個因素加入十二因緣中,硬把十二支安插在某個時間點;也不要把生命的生或死的狀況,即五蘊的組合或分散的狀況加入十二因緣中,單純的就是解釋原因,如經典一樣,我們只是要找出老死的原因.
我有一個看法,但以目前的修行來說,還沒有辦法證實就是了。「生、老、病、死」只是一種概念,譬如,看到生物的出生、衰變、死亡,定義這些過程叫「生、老、死」,但內觀的禪修者看到「無常」這種實相顯現,看到的是剎那間、急速的變化現象,那種「生、老、死」的概念就會被抹除了。惟見五蘊的生滅,就沒有概念上生物的生、老、死;惟見五蘊的生滅,對於五蘊的貪愛也就無從生起,苦也無從生起。

「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而生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如是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雜阿含292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24, 16:55

butterfly 寫:愛取有由受緣起,並不能証明所有受都能緣起愛取有.佛像由木頭雕塑而成,並不能証明所有木頭都會雕成佛像.
我沒有說所有的受都會緣起愛取,我說的是無明下的受會緣起愛取,這種説法已經否定了所有的受能緣起愛取,你還沒有看明白麽?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24, 17:01

peacecila 寫:我有一個看法,但以目前的修行來說,還沒有辦法證實就是了。「生、老、病、死」只是一種概念,譬如,看到生物的出生、衰變、死亡,定義這些過程叫「生、老、死」,但內觀的禪修者看到「無常」這種實相顯現,看到的是剎那間、急速的變化現象,那種「生、老、死」的概念就會被抹除了。惟見五蘊的生滅,就沒有概念上生物的生、老、死;惟見五蘊的生滅,對於五蘊的貪愛也就無從生起,苦也無從生起。

「多聞聖弟子不樂無明而生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如是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雜阿含292
我們說的都是概念,任何觀念都基於概念,沒有概念也沒有觀點。生物的出生、衰變、死亡難道不是實相麽?

你還是看看佛陀對無明的定義吧:

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24, 17:18

至于說到概念和現象:
“「生、老、病、死」只是一種概念,譬如,看到生物的出生、衰變、死亡,定義這些過程叫「生、老、死」,但內觀的禪修者看到「無常」這種實相顯現,看到的是剎那間、急速的變化現象,那種「生、老、死」的概念就會被抹除了。惟見五蘊的生滅,就沒有概念上生物的生、老、死;惟見五蘊的生滅,對於五蘊的貪愛也就無從生起,苦也無從生起。 ”

要注意,
1)概念是妄執,象“我見”。是本來沒有你硬加上去的。現象是剎那間、急速的變化的,象“五蘊和合的我”。是存在的,不能說空的。

2)概念是妄執,象“我見”。在你內觀時看到了“五蘊的生滅”,見到了“無常法”後會去除。但還不夠,很多人看見了“無常法”就以爲自己開悟見道了。其實不然,當你看見了“無常法”後,繼續內觀,會有一天,會發現“剎那間、急速的變化現象”突然滅盡,進入一種“寂靜”的“無爲”之境。這才是見道。這才能說是知苦如真,知苦滅如真。

頭像
butterfly
文章: 91
註冊時間: 2005-04-26, 08:00

文章 butterfly » 2006-06-24, 17:23

好吧.再重寫.
在無明前提下的愛取有由受緣起,並不能証明所有無明前提下的受都能緣起愛取有.
我想雕佛像,去撿了木頭回來,佛像由我撿的木頭雕塑而成,並不能証明所有我撿的木頭都能雕成佛像.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24, 17:33

概念不是妄執,關於概念,請參考下文:

由於其令知而名為概念。它形容名字、命名等。

它有六種:一、真實的(直接)概念;二、不真實的(直接)概念;三、通過真實的不真實概念;四、通過不真實的真實概念;五、通過真實的真實概念;六、通過不真實的不真實概念。

例如:當以『色』、『受』等詞宣稱在究竟上存在之法時,它被稱為『真實的(直接)概念』。

當以『地』、『山嶽』等詞宣稱在究竟上不存在之法時,它被稱為『不真實的(直接)概念』。

當知其餘(四項)的是結合兩種;以下是它們各自的例子:『擁有六神通的人』、『女人的聲音』、『眼識』與『國王的兒子』。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