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1〉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7788
文章: 133
註冊時間: 2006-02-21, 08:00

文章 7788 » 2006-06-11, 19:07

一般人對「輪迴」的看法都是:「指有某個主體可以由過去生延續到此生,再由此生延續到來生」,重點並不在於只是「生死」。如果贊同這種看法就是所謂的「常見」;否定這種看法就是所謂的「斷滅見」。
重點並不在於只是「生死」?

這倒很奇怪的說法,沒有『生死』怎麼輪迴呢?
沒有生死怎說永遠有不死的常見或人死如燈滅的斷滅見呢?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11, 19:13

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前者破除了斷見,後者破除了常見。

前世的集(愛取有)緣起今世的苦(生老死),今世的集緣起來世的苦。

這樣的緣起法很難理解麽?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14, 04:34

希拉法友覺得:
個人覺得「三世緣起」的詮釋目的,是比較偏向於為了解釋「因果業報」、「造業者」…這一類的問題在生命的流轉是如何運作而設,反而不是為了「解脫與修行」而作的解釋。如果是這樣的話,當然,禪修者從「解脫與修行」的角度去看,就會覺得怎麼看,就怎麼不對勁。
這種感覺非常敏銳,佛在不同的場合一再從複,不厭其煩地講“十二緣起”,並且指出:“緣起甚深,具深邃相,眾生無法理解,就不能明白我所教的,也無法徹底看透緣起,心就會很混亂。”個人覺得決不會是在講「因果業報」、「造業者」…這一類生命流轉的(理論與宗教:論因說果)問題而是在苦口婆心地講「解脫與修行」的(實際禅觀)問題(佛說:我論因說因)。

從現存的資料來看,佛講這類問題的內容已經被後人整理後公式化了,公式化成爲了“十二緣起”。其實,這個公式是禁不起被仔細推敲的。在前面的貼子中,我特意問善觀法友:在佛講這類問題的經典中哪些是講三世緣起,哪些是講刹那緣起的?

善觀法友覺得:
我所引用的經文同時適用于三世緣起和刹那緣起,但主要是說三世緣起。刹那緣起只是三世緣起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善觀法友說主要是講三世緣起,請再仔細考慮一下:佛是如語者,實語者。佛不會――在主要講三世緣起時,夾帶著說刹那緣起,我們要揪住這個問題不放:到底是佛在講三世緣起,還是在講刹那緣起的?不允許躲閃,不允許和稀泥。

A)如果是佛在講三世緣起:那麽佛是在說沒有解脫的人(因爲其它的衆生很多沒有六入處或名色)命終之時,因爲無明緣行,行再緣識,識緣名色(到這一步,還勉強說的通,佛是在拿人死後又投生成人做例子),再往後,名色緣六入處,說不下去了,這個時候,生命還只是液體,何來的“六入處”?何來的“觸、受、愛、取,,,,”

有人也許要說,“無明緣行,行再緣識,識緣名色,,,”是在講:“因爲無明,所以行,因爲某某,所以某某,,,,因爲生,所以老死,”去好好學一學緣起(生)法吧,先理解清楚了緣起(生)法再來討論。

B)如果是佛在講刹那緣起:那麽佛是在說沒有解脫的人的每時每刻(當然也包括當下),因爲無明緣行,行再緣識,識緣名色,直到,,,有(到這一步,也勉強說的通),再往後,有緣生說不下去了:什麽生,生死的生還是諸蘊的産生,六入的生?還有後面的老死,也說明這明顯是在說――生死的“生”和生死的“老死”,怎麽一下子就到“老死”了?講不通。

(TO BE CONTINUED)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14, 08:14

你的個人認爲只是你的個人認爲,我說的也是我的個人認爲,但從這一點來説沒有什麽好討論的。

爲什麽三世緣起不能夾帶刹那緣起呢?這真是奇怪的結論。三世難道不是無數的刹那組成的麽?

我從沒有說衆生必須都要有前五入或色,這在我過去在論壇上的說的有關無色界的論題裏已經闡述過了。名色能緣起六入,並不是説一刹那的名色後馬上就要有六入了,你看不懂是你的問題。所謂名色緣起六入,是指名色能逐漸演變成六入,這種演變是名色在無數刹那中形成的,這完全符合受精卵成爲胎兒的過程。

看來你的刹那緣起和我說的刹那緣起的内涵也是不一樣的,你是不是認爲名色只能存在一刹那後馬上就要變成六入?哪有這樣理解十二緣起的?

你叫人“去好好學一學緣起(生)法吧,先理解清楚了緣起(生)法再來討論。” 請問到哪裏去學?學佛使的麽?

名色的無常分爲生住滅三個階段,對應于生老死有什麽講不同呢。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14, 08:20

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 冥。受身危脆。有生 有老 有病 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此。緣此苦陰。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滅生 老 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 病 死 憂 悲 苦惱。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 生眼 生覺 生明 生通 生慧 生證 。

此經說得很清楚,受只是能生起愛的一個主要因緣,並不是說有受必定會生起愛。阿儸漢也有受但不會有愛就是一個證明。

所以請你還是把“緣起”中的“緣”的意思搞清楚了再來討論吧。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14, 20:03

“雲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雜阿含298)

如何理解“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如世尊說。眼(根)緣色(塵)生眼識。乃至意(根)緣法(塵)生意識。”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雜犍度智品第二),這裏“眼緣色”是“眼與色在一起,條件具備了”(此有),“眼識”就會且必然會生起(彼有)。不是眼(根)生起了色(塵)(或生起了眼識)。

再來看十二緣起:
“緣無明行者。緣行識者。緣識名色者。緣名色六入處者。緣六入處觸者。緣觸受者。緣受愛者。緣愛取者。緣取有者。緣有生者。緣生老死者。”應該理解成:無明、行在一起,條件具備了。不是“無明”生起了“行”,同樣地,“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等等聚在一起,有機地組合生起了“受”。然後,“無明”又緣“受”,生起了“愛”。“無明”又緣“愛”,生起了“取”。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執取(汙染)是如何發生的。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一連串的緣起中,“無明”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條件,“無明”參與了“行、識、受、愛、取”的緣起。但是,就象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在公式化、簡單化、機誡化了的十二緣起公式中,“無明”只緣了“行”。

我這樣理解有沒有根據?善觀法友不認可佛使比丘,你總認可馬哈西尊者吧。
“現在的現象是正在六根門起的。它還未受汙染,如未弄髒的布或紙。如你能在它生起時隨即觀照(去除無明),它不會被汙染。你無法觀照它(帶著無明),它就會被汙染。一旦受汙染,它就難以袪除。如你無法在名色生起時觀照就會執著。有貪愛的執取──執著於覺知的欲念;有邪見的執取──執著於邪見、儀式、自我的理論。”(見《內觀基礎》-馬哈希法師(Mahasi Sayadaw) 著)

公式化、簡單化、機誡化了的十二緣起公式非常有害,它徹底弄亂了後來學法者的知見,讓我們無法徹底看透緣起,心生混亂,走入“妄見的叢林”(中部2)。

再來看十二緣起公式中最後三項:“緣取有者。緣有生者。緣生老死者”。這裏,有、生、老死和前面所講完全是倆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它們說的是苦的外在表相,就象佛在覺悟後初轉法輪時,他向五比丘說的是四聖谛。其中說到苦聖谛時,在列舉了人生的種種苦相後(生老死等),他總結說:總之,五蘊是苦(參見《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SN 56.11》)。這人生的種種苦相,可以列舉很多,不只是“有、生、老死”,在《雜阿含二九六經》中,佛說:“
、、、、、、.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若把它們全加上,就是緣起17支了。這就證明,至少“生、老死”這倆支和前面十支不同,它們說的是:一旦有了執著(取),人生的種種苦相(生、老死,憂.悲.惱苦等等)就不可避免了。

“不只老和死,「愁、悲、苦、憂、惱生起」,這些都是苦,「如是一切苦蘊集(生起)。」所以緣於執取而得到的快樂生活終究是大苦,人與天人都要受苦。” (見《內觀基礎》-馬哈希法師(Mahasi Sayadaw) 著)


「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一切苦蘊集(生起)。」(《相應部》第二冊1頁)

(TO BE CONTINUED)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14, 20:13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的意思就是“因爲有這個,所以纔有那個”,你最好查一下詞典,了解一下“故”在這裡是什麽意思。

你說的變成了“此有必彼有。此起必彼起”了,看看這兩句話的區別吧。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14, 20:58

你說的變成了“此有必彼有。此起必彼起”了,看看這兩句話的區別吧。
如何理解“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如世尊說。眼(根)緣色(塵)生眼識。乃至意(根)緣法(塵)生意識。”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雜犍度智品第二),這裏“眼緣色”是“眼與色在一起,條件具備了”(此有),“眼識”就會且必然會生起眼識(彼有)。不是眼(根)生起了色(塵)(或生起了眼識)。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6-06-14, 21:09

關于緣起法:
“條件具備,必然生起。
條件不具備,必然不生起。除此而外沒有一個獨立的“我”在。”

怎麽, 你還沒有理解到這一層嗎?
:D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6-06-14, 22:10

freshman 寫:
如何理解“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如世尊說。眼(根)緣色(塵)生眼識。乃至意(根)緣法(塵)生意識。”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五,雜犍度智品第二),這裏“眼緣色”是“眼與色在一起,條件具備了”(此有),“眼識”就會且必然會生起眼識(彼有)。不是眼(根)生起了色(塵)(或生起了眼識)。
這裡的眼緣色生眼識是必然發生的麽?

那不成了物質決定意識論了?

條件都具備,十二緣起中的無明是行的充要條件麽?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