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s0120 寫到:
無常苦無我是世間的共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向二果寫到:
你的意思是不是,把世間看成無常苦無我?
若是這樣,則這方法是不對的。
應是經由觀察,發現世間無常的真實面目;
而不是先立一個無常的標準答案,再來看世間。
-------------------------------------------------------------------
先立一個無常苦無我的目標,再去觀察它的真實面目,
方法上的利弊得失,能否請教向二果等諸位大德?
正見的世俗諦與究竟諦
Re: 方法上的利弊得失
toms0120 法友這一段話看不出有何問題,我的理解是:anatta 寫:toms0120 寫到:
無常苦無我是世間的共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無常、苦、無我是五受陰、六觸入處世間的共同真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換個方式再來看,意思也差不多:
觀照五受陰、六觸入處世間的共同真相是無常、苦、無我,用這方法可以破除煩腦的。
toms0120法友發表的這個主題是討論止觀的,以「八正道」來說,也就是討論正念、正定。toms0120 寫:詳細的止觀修行,"清淨道論"說的很明白.不妨請一本回去看.在正覺學會有.
這樣修,也可以吧。不過這樣修,是不是「正念」,就難說了。《大念處經》關於「心念處」:toms0120 寫:可是我這樣的觀照真的能使心平靜.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於此。諸比丘!比丘心貪慾時。了知:心貪慾。心無貪慾時。了知:心無貪慾。心瞋恨時。了知:心瞋恨。心無瞋恨時。了知:心無瞋恨。心愚癡時。了知:心愚癡。心無愚癡時。了知:心無愚癡。……心專注時。了知:心專注。心不專注時。了知:心不專注。心解脫時。了知:心解脫。心未解脫時。了知:心未解脫。
正念的修習,不只是求得「使心平靜」。以toms0120法友的情況來說,「正念」的觀照是:心不平靜時,了知:心不平靜;心平靜時,了知:心平靜。
- bazhengdao
- 文章: 8
- 註冊時間: 2006-02-10, 08:00
- 聯繫:
以上說法帶有不正確的意念含意,以無常而無時無刻lkjh 寫:世尊告諸比丘。多聞聖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無故此無。何所滅故此滅。然彼多聞聖弟子知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純苦說為了義說,樂說為不了義說.
不處於老病死生異滅純大苦聚為理由,來判定一切受皆是苦,樂是不了義說
雖然這看來符合經文,但是隱藏著錯誤的解讀,
此說帶有傾向認為苦是絕對的性質,有絕對性,一切受皆是苦受無有樂受,
就如同享樂的人認為快樂是絕對的,樂就是樂,這是錯誤的。
其實苦樂都是受,不是對立的,只有相對的程度上不同,無絕對性。
相同的文章
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14所說---(此苦,不是憂愁等苦,是無常義。)
一般人以環境的適意為快樂,或以保持心境平和的不苦不樂為安穩。依佛的慧觀,這也是苦的。此苦,不是憂愁等苦,是 [P157] 無常義。一切的快樂安穩都在不斷的變化;如意稱心,平安恬適,都不是一得永得而可以悠久的,是終歸於滅壞的。無論怎樣的安適,都向此目標前進。有生必有死,有壯必有老,有盛必有衰,因此給以「無常故苦」的判定。
以及空海法師在阿含解脫道次第之受相應所說---
有的修行人把無常與苦劃上等號,認為一切都是無常,所以一切都是苦,
這是用邏輯的頭腦去思維推論的結果.
----------------------------------------------------------------------------------------------
然而後學不認為用邏輯判斷有什麼不對,
只是仍在學習中的人有時邏輯判斷會出錯以及有偏差而已.
如大念處經中所說---於勝妙心知其為勝妙心,於下劣心知其為下劣心
勝妙即是樂的定義,下劣即是苦的定義,
勝妙與下劣應用於色法也可以,不過色法無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