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的世俗諦與究竟諦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anatta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方法上的利弊得失

文章 anatta » 2005-12-27, 15:48

toms0120 寫到:
無常苦無我是世間的共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向二果寫到:
你的意思是不是,把世間看成無常苦無我?
若是這樣,則這方法是不對的。
應是經由觀察,發現世間無常的真實面目;
而不是先立一個無常的標準答案,再來看世間。
-------------------------------------------------------------------
先立一個無常苦無我的目標,再去觀察它的真實面目,
方法上的利弊得失,能否請教向二果等諸位大德?

頭像
seasky
文章: 770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Re: 方法上的利弊得失

文章 seasky » 2005-12-29, 10:02

anatta 寫:toms0120 寫到:
無常苦無我是世間的共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toms0120 法友這一段話看不出有何問題,我的理解是:
無常、苦、無我是五受陰、六觸入處世間的共同真相,用這方法去觀照可以破除煩腦的。

換個方式再來看,意思也差不多:
觀照五受陰、六觸入處世間的共同真相是無常、苦、無我,用這方法可以破除煩腦的。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6-01-07, 16:10

toms0120 寫:詳細的止觀修行,"清淨道論"說的很明白.不妨請一本回去看.在正覺學會有.
toms0120法友發表的這個主題是討論止觀的,以「八正道」來說,也就是討論正念、正定。
toms0120 寫:可是我這樣的觀照真的能使心平靜.
這樣修,也可以吧。不過這樣修,是不是「正念」,就難說了。《大念處經》關於「心念處」:
  復次。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於心。隨觀心識?於此。諸比丘!比丘心貪慾時。了知:心貪慾。心無貪慾時。了知:心無貪慾。心瞋恨時。了知:心瞋恨。心無瞋恨時。了知:心無瞋恨。心愚癡時。了知:心愚癡。心無愚癡時。了知:心無愚癡。……心專注時。了知:心專注。心不專注時。了知:心不專注。心解脫時。了知:心解脫。心未解脫時。了知:心未解脫。

正念的修習,不只是求得「使心平靜」。以toms0120法友的情況來說,「正念」的觀照是:心不平靜時,了知:心不平靜;心平靜時,了知:心平靜。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6-02-07, 19:48

請教什麼是第一義諦阿

頭像
anatta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anatta » 2006-02-08, 09:28

第一義諦是根本的真理!
身為苦本!
生命就苦---- 這是永恆的真理!
生命有快樂---- 這是短暫的事實!
二者並存不衝突!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6-02-08, 12:56

世尊告諸比丘。多聞聖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無故此無。何所滅故此滅。然彼多聞聖弟子知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純苦說為了義說,樂說為不了義說.

頭像
bazhengdao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06-02-10, 08:00
聯繫:

文章 bazhengdao » 2006-02-15, 14:20

無常.苦.無我是通過實際的修行,體證到的,不是誰說就感性的接受.慧觀得到的結果,會對佛陀說的法深信,堅固不動搖.在阿含經中我們看到,佛陀告訴弟子們: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涅盤還是不說為好,還是斷除貪.嗔.癡重要.因非其境界故.

頭像
a38515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5-12-30, 08:00

文章 a38515 » 2006-02-22, 20:56

大家很熱心,見解很到位,這是大陸所缺乏的.
佛陀教導的是切入"無我"實相,而不是壓制"識"(分別功能)的存在.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6-03-17, 15:58

lkjh 寫:世尊告諸比丘。多聞聖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無故此無。何所滅故此滅。然彼多聞聖弟子知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純苦說為了義說,樂說為不了義說.
以上說法帶有不正確的意念含意,以無常而無時無刻
不處於老病死生異滅純大苦聚為理由,來判定一切受皆是苦,樂是不了義說
雖然這看來符合經文,但是隱藏著錯誤的解讀,
此說帶有傾向認為苦是絕對的性質,有絕對性,一切受皆是苦受無有樂受,
就如同享樂的人認為快樂是絕對的,樂就是樂,這是錯誤的。

其實苦樂都是受,不是對立的,只有相對的程度上不同,無絕對性。

相同的文章

印順法師在佛法概論14所說---(此苦,不是憂愁等苦,是無常義。)
一般人以環境的適意為快樂,或以保持心境平和的不苦不樂為安穩。依佛的慧觀,這也是苦的。此苦,不是憂愁等苦,是 [P157] 無常義。一切的快樂安穩都在不斷的變化;如意稱心,平安恬適,都不是一得永得而可以悠久的,是終歸於滅壞的。無論怎樣的安適,都向此目標前進。有生必有死,有壯必有老,有盛必有衰,因此給以「無常故苦」的判定。

以及空海法師在阿含解脫道次第之受相應所說---
有的修行人把無常與苦劃上等號,認為一切都是無常,所以一切都是苦,
這是用邏輯的頭腦去思維推論的結果.
----------------------------------------------------------------------------------------------
然而後學不認為用邏輯判斷有什麼不對,
只是仍在學習中的人有時邏輯判斷會出錯以及有偏差而已.

如大念處經中所說---於勝妙心知其為勝妙心,於下劣心知其為下劣心
勝妙即是樂的定義,下劣即是苦的定義,
勝妙與下劣應用於色法也可以,不過色法無受。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