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雜阿含一經】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12-28, 14:10

flower 寫:讓自己身心恢復「空」之自由自在之快樂,
若是空是這樣解釋,那麼佛法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現在的人往往會用自己的主觀意見來解釋佛法,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解釋卻跟佛陀的解釋恰恰相反。

五蘊若是這麼自由自在,人也就不會生老病死了不是嗎?那還需要學習佛法嗎?

頭像
against_ue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5-12-27, 08:00
來自: 台灣
聯繫:

文章 against_ue » 2005-12-28, 14:56

五蘊受業力繫縛,因此逃不過生老病死,也常活在習慣中而不自覺。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2-28, 15:21

Dogbert 寫:若「專注於」受,即是「修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受的實相是如何你會不清楚嗎?既然很清楚感受是如何?那麼這是修止還是修觀?止觀的差別到底在哪?

……,關於禪修的實際操作部分,……
你已比較容易地就能做到安住、專注,所以你說止即觀,止觀有何差別呢?可是以一般未學、初學止觀者為例,「安住於受」是不是那麼容易地說做到就做到呢?並不容易吧。

顯然我們把「隨觀感受」、修觀理解為過程;而我們是不是把「安住於受」、修止也理解為過程呢?--因為你已比較容易地做到安止,所以可能自然地把安止理解為結果,到了這個結果止即觀。而現在來看一個實例(她已比較有經驗了),我發表在《修習「四念處」的利益》主題中蔡茜茜法友日記的兩段:

  5:25AM 配合呼吸觀地練太極拳的站樁,十分鐘後感覺氣往腳下沉,身越來越輕鬆,腦清涼多了,再做熊經與撞牆十分鐘後疲倦感已全消失,代之有股舒適的平穩感驅使想要立刻打坐。
  6:45AM 專注於呼吸打坐到7:20AM後精神飽滿,想看書去。

她修的是安般念,「業處」是呼吸。她站樁、做熊經、撞牆(?)時,是配合呼吸觀,此時未達到專注於呼吸的狀態;而她站樁、做熊經等其實都是在「修」,然後達到「有股舒適的平穩感驅使想要立刻打坐。6:45AM 專注於呼吸」的結果,整個過程是在「修止」,結果是達到「止」。--我們把修止也理解為過程,這樣,「安住於受」、修止與「隨觀感受」、修觀的差別,就明白了。

這樣理解,那麼修止的過程其「業處」比較複雜,而其結果是指向修觀的「業處」。以上是我的理解,與法友討論,請法友指教。

頭像
Flower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5-11-16, 08:00

對我而言,不受用之佛法等於閒文字!

文章 Flower » 2005-12-28, 15:37

很抱歉,上面對「空」之解釋和修持,只是我個人日常生活受用和修持之處,當然這也是我此世修行的一大功課並需歷經自己生命中所有之因緣來驗證它吧!

你若要如此的認為:「若是空是這樣解釋,那麼佛法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現在的人往往會用自己的主觀意見來解釋佛法,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解釋卻跟坲陀的解釋恰恰相反。」,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呆笑和傻笑而已並按著鍵盤輕輕唱著催台菁那首「但是又何柰」呀!

附帶一提,你所說的五蘊問題,我倒是覺得是你自己要被自己的五蘊執著、束縛住,人家五蘊可沒有要讓你執著束縛住哦!花不迷人,人自迷哦!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2-28, 15:48

peacecila 寫:其實,雜阿含講解「安那般那念」時,便可一窺古代與現代的「止觀」在觀念上的差異性。現代人都將「修止」與「修觀」分成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但經文所說的「止」與「觀」,其實是指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專注」與「清明」。
希拉法友說:「現代人都將修止與修觀分成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我在回復Dogbert法友的上帖中,也是把修止與修觀理解成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或过程。而希拉法友解釋說:「經文所說的止與觀,其實是指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專注與清明。」解釋得極妥當。

現代人把修止與修觀分成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或過程,在用語上也相應地反映出來,「修」止、「修」觀,止與觀成了「修」的對象?--其實,止與觀即是「修」,對象是身受心法或五蘊。

希拉法友解釋得極妥當。學習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對我而言,不受用之佛法等於閒文字!

文章 Dogbert » 2005-12-28, 16:05

Flower 寫:附帶一提,你所說的五蘊問題,我倒是覺得是你自己要被自己的五蘊執著、束縛住,人家五蘊可沒有要讓你執著束縛住哦!花不迷人,人自迷哦!
五蘊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被迷的「東西」呢?你這種說法還是跟佛法完全相反。

所以我說一般人都是用主觀的意見去解釋佛法,而且很難改變。而我們也只能提出佛法的觀點來提醒,至於願不願意實際去查證,則是個人的事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5-12-28, 16:11

potato 寫:她修的是安般念,「業處」是呼吸。她站樁、做熊經、撞牆(?)時,是配合呼吸觀,此時未達到專注於呼吸的狀態;而她站樁、做熊經等其實都是在「修」,然後達到「有股舒適的平穩感驅使想要立刻打坐。6:45AM 專注於呼吸」的結果,....
這個叫做練氣健身,跟佛法沒什麼關係。不是跟呼吸有關的就是在修安那般那念,雖然安那般那念的內容跟呼吸有關。

頭像
student2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4-09-30, 08:00

文章 student2 » 2005-12-28, 23:25

開車時眼睛看前面,注意力集中時,可否解釋為止;同時眼睛觀察思維判斷可否解釋為觀。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5-12-28, 23:32

佛教的禪修士練習「止觀」時就像參加射擊「飛靶」比賽的高手,「咻、咻」,手揚箭出,一一擊中,無一錯失,只能以「優雅」兩字形容。沒有辦法射中「飛靶」的人,先練習怎麼射「定靶」,「定靶」射得準後,再來練習射「飛靶」,但有的人是兩者同時練習,也有人一開始就只練習射「飛靶」。套句經文的話就是:「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5-12-28, 23:42

一定要先確定那個要射中的「靶」到底是什麼?到底在那?以禪修來說,就是要先確認「業處」是什麼?就是說「精神集中」的目標(靶)是什麼?「觀察變化」的目標(靶)又是什麼?如果以「呼吸」為「業處」,則兩者就同時結合在一起了,這其中的區別就是:「安住於呼吸,不動不搖」是「止」;「覺察到呼吸的變化過程,了了分明」是「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