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有利他思想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ychlin
文章: 83
註冊時間: 2005-09-07, 08:00

Re: 阿含經有利他思想嗎?

文章 ychlin » 2005-11-09, 11:31

smiaoguan 寫:請問各位一般漢傳佛教都稱阿含為小乘經典 而以自以大乘為優越 只要是以大乘經典多闡揚 具有慈悲利他的精神 以此來區別大小乘
不知道能否在阿含經中找出有利他的思想的有力依據嗎?
例如:
阿含經中「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不恐怖他、不違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護他自護」;《長阿含》講「六不退法」的前三法時說︰「
一者身 常行慈,不害眾生。二者口宣仁慈,不演惡言。三者意 念慈心,不懷惡損。 ...

除此看似消極的護他原則外 還能找到有關積極的利他精神嗎?
請前輩們 不吝指導 感謝!!
1. 上座部佛教(遵循南北傳阿含教法)強調戒德,當一個人遵守五戒:不殺害生命、不偷盜、不說謊言、不邪淫、不飲酒與使用毒品,他/她就已經對於自身與他人做出最自利與利他的行為。一個持守五戒圓滿的人,對於這個世界不會造成任何傷害,這是最大的利他與自利的高尚行為。當你/妳跟一個嚴格持守五戒的人生活或工作在一起,不會有恐懼,同時會感受到戒德的芬芳。.......... 這是最好的自利與利他行為。

2. 在持守五戒的同時,遵循佛陀的教法,親近善知識,思維無常、苦、無我的真理,培養心的良善與智慧,依循八正道而生活,逐漸放下各種執著。這樣的人會給他周遭的人帶來無上的福祉,任何人只要有過跟具備平靜與智慧的心的善知識相處的經驗,就可以瞭解這句話的意思。

3. 阿姜查曾說過,不要急著要給別人良善與美德,如果你自己沒有,你如何給別人呢?你怎麼可能給別人你沒有的東西呢? 如果你不瞭解苦與苦的解脫,那你如何幫助別人呢?


4. 沒有人可以拯救整個世界,就連佛陀也做不到,在他的僧團中也有他無法教導的惡比丘,他也無法挽回釋迦族被亡國滅族。
別急著拯救世界,先拯救自己吧!

祝福各位法友 平靜快樂

頭像
smiaoguan
文章: 27
註冊時間: 2005-01-15, 08:00

阿含經有利他思想

文章 smiaoguan » 2005-11-19, 00:09

謝謝各位提供這麼有見地的意見

為何要討論這樣的議題?
就我的想法是: 阿含是一切佛法的根源 不論南傳 北傳 或藏傳的佛教其各自發展出的特色 應均是出自阿含經的
所以慈悲、利他等種種解脫的方便 是可以在阿含經典中找出其根本思想
當今全球化引來的栩多議題 如全球倫理等宣言浙是在為世界尋求一個普遍的生活共識
既然佛教是教導人過更好 更善美的生活 最終達到常樂我淨的解脫
那麼佛教對現實世界的生活不能坐視不言 關起門來自己打坐

提出這意的一個問題 也是希望各位樸實的護法者 能為原始佛教提出更全面的詮釋與更廣泛的運用原始教理

此外 我是不認同Piggy說的
你處心積慮要證明原始佛教也有自利利他的精神,不但被漢傳佛教比下去,最後甚至連原始佛教原有的質樸無華的特性都會喪失,得到一個四不像的結局。你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缺點和人比,你為什麼不拿自己的優點去比。

佛陀在教導弟子們必然是基於現實層面來教導 同樣的 活在真實的人世間 決免不了要與人接觸 到村落弘法度眾 行角托缽
佛法所示 再待人處事的準則上 相信是不分時空千古通用的
有了種種的規勸性的 戒律儀規 來警訓修行人 不就包含了積極面的利他思想在內嗎? 只不過經文沒講得明白 後人也沒去闡發阿含中這個精神 就是因為沒有論述 阿含才被誤解為自利的經典
再者 什麼是阿含的特點? 如果阿含是原始佛教全部的經典 是佛陀一生的教說 則應當無所不包 不會有隱藏不說的
說得淺顯點 我的用意在證明 所有佛教經典不論南 北 藏的思想 都該認祖歸宗 回到阿含的根源上來 :wink:

頭像
Flower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5-11-16, 08:00

文章 Flower » 2005-11-19, 14:05

記得以前此網站未改版前,亦有一位出家法友來到此網站,想以他的見解思想來做「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之理想,結果他老兄竟然到最後被此網站諸多法友之言論激到什麼修為都没有,只留下惡言咒駡之德性而已!

他大概没想到網路上之討論不僅不代表個人之修行實踐實證之功夫,有時候還真是道不相同不相為謀,他更没認清到網路上之討論有一個很好的功用,那就是在大家英英美代子時、殺殺時間讓大家有個紙上談兵順便滿足一下「發表欲」之機會,若說真要從網路上討論會讓大家有任何之內明解脫實際成就,也許真的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哦???

有時候我也會對網友們在「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或「大小乘」‧‧‧等各種議題上互相謾駡攻擊之情事,有點困惑不解???直到有一天在書上看到一段話才解惑,那一段即是:「菩薩乃是我法二執已亡,不為憂喜苦樂利衰稱譏八風所動,恆為第九種風慈悲風所動。」,為何也?因為悟到自己在未修行之前,一個我執已讓自己無福消受也,如今修行後又增加了一個法執並還拿著這個法執這一把尺到處去框人,讓自己弄得灰頭土臉、裡外不是人,離解脫大道愈來愈遙遠,不是嗎???

也因為這段話驗證:阿迦曼尊者之修為修證及德性,即是菩薩是也!

以上只是我此刻英英美代子殺殺時間所發表之言論,請大家不用介意,就這樣雲淡風清給它略過吧!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19, 23:00

原始佛教協會的版面,還未曾改版過,上面那位說的應該是迎福寺討論區的事。
當時那位所謂的出家人,沒有弄清楚那塊園地討論的是原始佛法,是他對原始佛教的認知不足。

當有一位自稱是佛教出家人出現在眾法友面前,以原始佛教的方式,絕對會以戒律來度量他,這是和大乘教完全不同的地方,原始佛教者不會接受非法非律的教導,講明白一點,就是不容易被騙。

原始佛教有目前的發展,是大家的努力,如果像是上面那位所說,只是閒閒沒事,弄些議題滿足發表慾,現在就不會有這片協會的園地了。

反過來說,支持那位非法僧人的群眾看法,上面那位也許具有一些代表性,他們追求的只是宗教的慰藉,包括他們支持的對象,對於真實的止息之法是存有畏懼感的,這點從他們巧扮不在乎或者翻臉謾罵的行為模式裡,可以看得很清楚。

在這類宗教徒的眼中,大多數被稱為成就者的人,幾乎都是他們崇拜的對象,這和他們得到的訊息有關,原始佛教所認為的成就者,是止息的聖者,而宗教徒認為的成就者,只要是修行者,很難不被他們插上一腳,例如上面以為阿迦曼尊者是「菩薩」的言論,就可看出他們其實沒有什麼分辨性,這在原始佛教中是無法被認可的,在原始者眼裡,尋找的是精純而不是博雜。

頭像
Flower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5-11-16, 08:00

感恩!

文章 Flower » 2005-11-20, 15:25

嗯!嗯!嗯!

果真這位梵網友會如此回復!

此刻,自己的內法界有何心法可修的呢?

哈!哈!哈!有!有!有!

那就是:「無諍三昧」此法也!

真是太感恩梵網友之護法哦!

頭像
Piggy
文章: 32
註冊時間: 2005-11-02, 08:00

Re: 阿含經有利他思想

文章 Piggy » 2005-11-20, 16:03

smiaoguan 寫:說得淺顯點 我的用意在證明 所有佛教經典不論南 北 藏的思想 都該認祖歸宗 回到阿含的根源上來
:D 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是源自原始佛教,這是大家本來都知道的。

佛教流傳各地,每個地區的佛教都根據當地人們的根器而發展出各自的特色。這是自然發展而成的,不是勉強而來的。

如果要勉強佛教所有的宗派都回到阿含的根源上來,就好像要將長大的孩子塞回母親的肚子裡,就好像要將煮熟的飯還原成白米。
阿姜查 寫:這如同河裡的水,它會很自然地往下流,而絕不可能逆流而上,這是很自然的。如果有人站在河邊,看著水急速往下流,心卻異想天開地要讓水逆流而上,他會因此而痛苦。如果他存有錯誤的思想,無論他如何努力,都將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而他這種想要讓水逆流而上的錯誤知見,將會使他不快樂。如果他有正確的知見,一定會知道水必定是往下流的。他如無法覺悟和接受這個事實,必然會感到惱怒不已。
所以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而不是勉強事情按照你的意思去進行。

頭像
Upavana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4-09-21, 08:00

文章 Upavana » 2005-11-20, 17:05

呵呵~知道我還在就好了。
不用再說什麼「心法」那種東西,這裡既不是武俠區,也不興提婆達多的唯心論,這裡只要實用的方法,不搞虛華的名稱。
你那虛無飄渺的無諍三昧,自己留著就好。

頭像
Flower
文章: 14
註冊時間: 2005-11-16, 08:00

不好意思,讓你見笑了

文章 Flower » 2005-11-21, 11:05

本文已被版主Dogbert刪除。

說明:內容與主題無關。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5-11-25, 21:06

ychlin 寫:3. 阿姜查曾說過,不要急著要給別人良善與美德,如果你自己沒有,你如何給別人呢?你怎麼可能給別人你沒有的東西呢? 如果你不瞭解苦與苦的解脫,那你如何幫助別人呢?
Flower 寫:記得以前此網站未改版前,亦有一位出家法友來到此網站,想以他的見解思想來做「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之理想,結果他老兄竟然到最後被此網站諸多法友之言論激到什麼修為都没有,只留下惡言咒駡
講一個小故事:《「忘我」》

幾個穿著黃褐色僧衣的和尚路過,其中一個和尚在路邊的麥餅攤,買了一個麥餅吃。海鮮店的老闆站在路邊,說:「和尚不是不吃肉的嗎?可是麥餅裡有肉餡。」

海鮮店的老闆在觀察和尚吃不吃肉,卻不知觀察自己的海鮮店殺死了多少魚蝦蟹的生命。這是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而我在說海鮮店的老闆如何如何,於是,我也犯了「忘我」的毛病。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5-11-26, 07:08

原始佛教充滿者利他的思想,只是你可能沒注意到,光一個正念,就有自利利他的好處存在。但我想你的意思是類似大乘佛教的那種利他。

慈悲心+四攝事。北傳佛教就很強調這個,有些團體實際上也做的很好。我舉個例簡單的說一下:慈濟就是一個這種典型的例子,有人稱讚慈濟所做的事,我亦隨喜,有人敬重慈濟,我亦敬重,因為佛陀說這是世間大士,德被世間。

原始佛教是有利他精神,只是不太著墨,何必強調自己做了那些好事呢?一般人接收到實質的幫助,內心都非常的感動,而且記憶深刻。但原始佛教給世間人的是徹底解脫生死的大禮物,只是一般人不明白而已,因為這些人都樂愛生命、追求生命與其中之感動而不畏懼、不明白生死之大苦。一般人,聽到人生無常的教導,心則不喜,有人會說,這是悲觀的教導,甚至有人說,這是不究竟的教導。他們喜歡美好的事物,凡事求吉祥,婚慶嫁聚拜拜進出...,一切無不求吉利,一般人就是這樣追求,這生完了,來生繼續。佛陀說,這是無明,是無知,這是於苦聖諦無知不明,所以不知要出離世間。

就算是初果學人,也先持守戒律,至少不會去傷害他人,並且給這個世間帶來正見(身見、戒取、疑),少了給世間人邪見的禍害。何況是漏盡之阿羅漢,凡供養阿羅漢一餐,所回饋的福報將使這個供養的人難以想像。經典記載有位殺羊的人在十世前曾供養一位辟支佛一餐,結果十世之中都在人天道享受福報,結果他還誤以為這是殺羊的功德。原始佛教先把自己轉變成吉祥物,吉祥的東西任何時侯都帶給他人利益,只是受利益的人並不一定能感覺到,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他獲得幸福而已,甚至誤解,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殺羊的人一樣。


參考:
雜阿含(六六九)
四攝事。

雜阿含(六七二)
有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雜阿含(七四四)
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修習慈心。多修習已。得大果大福利。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