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10-01, 22:54
nakayama 寫:您說的個人不盡然同意,因為《尊者阿迦曼傳》中也有提到以「佛陀」名號修習禪思產生的幻象也很危險:
『004發現了正確的方法 ...
我前面說過的這一段話,是給您看的:
"尊者阿迦曼念佛的過程是一系列的,不光是念名號而已 .."
坦白說,單單的念佛名號(不論念哪一尊佛號)、念咒,都屬於世間一般專注的禪定(世間禪定 --- 跟佛陀教的正定完全不同,不能出離世間苦),任由他努力勤奮修習都無濟於煩惱解脫。除非他擁有相當過人的大智慧,能在念佛號、念咒的過程中,及時把 "單念佛號、念咒" 這種錯誤方法完全捨棄掉,然後轉向進入佛陀的正法,如此,才能與八正道接軌,否則就像尊者阿迦曼念佛名號,陷入幻象 ..
正確的 "念佛" 方法是:
一、於佛不壞淨(念佛):
對於佛陀,聖弟子具有不動搖的信念,如是:『世尊乃是阿羅漢—應當供養的聖者,真正完美的自覺者,智慧和德行兼備的成就者,善巧地斷除貪瞋癡者,洞悉世間真相者,可調教者的最佳教練,諸天和人類的老師,自覺覺他的佛陀,世間至尊的聖者。』
二、於法不壞淨 (念法):
對於法,他具有如是不動搖的信念:『法由世尊善巧地解說,此時此地即可親見,當下遠離種種熾熱的燃燒。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請親自前來觀察驗證,通達內明之道,智者當會自行證知。』
由 "念佛陀九項名號功德的內容" 接續 "深刻思惟瞭解佛陀的教法" 再依 "佛陀正法實踐"
- - - 要完成以上這一系列的過程,才是佛陀教導的 "念佛" 喔 !!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07, 15:33
《雜阿含》931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毗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升進道.安隱涅槃。世尊。彼當云何修習。多修習住。於此法.律得諸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摩訶男:「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升進道.安隱涅槃。彼於爾時。當修六念。……」
請教:
釋氏摩訶男是優婆塞,他就問「若優婆塞在於學地」好了,可是他為什麼這樣問呢:「若比丘在於學地。……」?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6-06-07, 19:17
可能跟傳統觀念有關係吧?因為,傳統上是認為出家比丘才能證得阿羅漢,在家眾最好的程度只能證得三果。阿羅漢是所謂的「無學」,所以,阿羅漢之外,都是屬於「有學」。由於,這裏是問,如何從「(有)學地」到達「無學(阿羅漢)」,所以,就直接問說:「若比丘在於學地。……」不過,這是依傳統觀念去推敲出來的。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08, 15:34
謝謝 peacecila法友 解答!也就是說,這樣提問,是從初果至四果把問題問全面了。
nakayama 寫:2、我看「尊者阿迦曼傳」,他有使用念「佛陀」這個名號作為禪思,如下:
『003三摩地幻象
有一天,當他在利亞布寺,以「佛陀」名號修習禪思時,他的心境趨入平靜。』
『以「佛陀」名號修習禪思時,他的心境趨入平靜。』這樣就是「念佛」啊。參見:
《雜阿含》931 經:
「何等六念?謂聖弟子念如來事。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聖弟子如是念時。不起貪慾纏。不起嗔恚.愚癡心。其心正直。得如來義。得如來正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隨喜心已。歡悅。歡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其心定。心定已。彼聖弟子於凶嶮眾生中。無諸掛閡。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6-06-08, 15:51
nakayama 寫:『003三摩地幻象
有一天,當他在利亞布寺,以「佛陀」名號修習禪思時,他的心境趨入平靜。』
這跟念佛持咒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如 seasky法友 所說,「尊者阿迦曼念佛的過程是一系列的,不光是念名號而已 .. 」:
以「佛陀」名號修習禪思,--「謂聖弟子念如來事。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心境趨入平靜。--「聖弟子如是念時。不起貪慾纏。不起嗔恚.愚癡心。其心正直。得如來義。得如來正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隨喜心已。歡悅。歡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其心定。」
你說的「念佛持咒」的「念佛」,是另有一種「念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