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四阿含中記載,佛陀說四聖諦法
佛弟子即於座中見四諦法,得無間等
想請問「無間等」代表什麼意思?
是不是跟如實見四聖諦,得法眼淨一樣
表示已證得初果須陀洹?
無間等
無間等:無間斷明瞭、無間隔明瞭、洞察徹知真象、現觀night 寫:我的想法是認為:
佛陀說四諦法,當場見諦,稱做「法眼淨」
自己靜處思惟,後來見諦,稱做「無間等」
「法眼淨」能夠「無間等」,「無間等」能夠「法眼淨」
若有言說:「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彼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契經 雜因誦】
無間等是確實地體悟聖諦、與聖諦契合的意思。一個人尚未體證苦聖諦,不可能躐等體證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且莫汲汲於顯發佛性、求證菩提或忙著修各式各樣的法門;體會五受陰、六入處、緣生法無常、苦、無我的正知正見,才是修學佛法的先決要務。
「生命現象的存在本身就是苦!」這項顛撲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不予理會、不予承認就能倖免。至於能徹見這項真理的人,佛陀為他說明正法的其它部份──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如是!night 寫:而「法眼淨」與「無間等」的意義是一樣的
都是指四諦具足,三結使滅,證初果須陀洹
「法眼淨」,是怎樣的成就呢?如雜阿含 396 經說:「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淨」,是純淨沒有瑕疵,可以引申為「圓滿」的意思。所以,「法眼淨」與經中的「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意思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是「必定正覺趣」的初果須陀洹聖者了。在雜阿含 262 經中,描述闡陀比丘在得「法眼淨」時說:「不復見我,唯見正法。」更是明確地表示了破除「我見」的肯定。
無間等:依據學者的說法:「現觀」一詞是玄奘大師的新譯,漢譯《阿含經》中「無間等」則是舊譯。現觀。make the breakthrough。經中說的知法、入法、正見、正觀、如實知…等,都是現觀的別名。現觀,是一種深刻、直接而明明白白的體驗;是一種直覺到的經驗,不是意識的分別,不是抽象的說明,也不是普通生活的經驗;它是內心深入對象的一種徹底正確的認知瞭解。用現代名辭說,就是一種「完全的理解」或「明確的理解」,以及「徹見」、「洞見」、「瞭解」等。
簡單來說 ...
法眼淨:八正道之首「正見」的完全建立,即是法眼淨。
無間等:正確瞭解領悟四聖諦,即是無間等。
無間等:依據學者的說法:「現觀」一詞是玄奘大師的新譯,漢譯《阿含經》中「無間等」則是舊譯。現觀。make the breakthrough。經中說的知法、入法、正見、正觀、如實知…等,都是現觀的別名。現觀,是一種深刻、直接而明明白白的體驗;是一種直覺到的經驗,不是意識的分別,不是抽象的說明,也不是普通生活的經驗;它是內心深入對象的一種徹底正確的認知瞭解。用現代名辭說,就是一種「完全的理解」或「明確的理解」,以及「徹見」、「洞見」、「瞭解」等。
簡單來說 ...
法眼淨:八正道之首「正見」的完全建立,即是法眼淨。
無間等:正確瞭解領悟四聖諦,即是無間等。
Re: 無間等
Also spontaneously.ychlin 寫:"perfectly and completely"
我還不太會用這個論壇說
喔,對了,
開法眼與證初果是有次序的
也就是說先開法眼,而後來才證初果
開法眼是解除"疑結",而證初果是解除"疑結,身結,戒禁取結"
所以呢.............
證初果優於開法眼,而開法眼者未必已證初果
這是有先後次序的,也就是法次法向
雖然證初果者必然已開法眼
但是不可以將初果與開法眼混在一起說
這樣會混淆單純以信心學習佛法的人喔
為何在沙門四果之前還要特地說開法眼呢???
因為必須要有"淨信"才能進一步引發
卸除對於戒禁取與身結的束縛
如果沒有"淨信"是無法成就初果的
這很重要喔!!! 次序要弄清楚
從基本的"善心男女"
漸次具足一般的因果觀念
而後接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之後 進一步到達 "開法眼"
由"開法眼" 修行到達 "初果位"
接下來向二果,證二果
一直到證四果
這一連串的過程以 "開法眼" 最為關鍵
整部阿含經中"果位"提到最多的
則是"開法眼" "初果" "四果"
可見開法眼與初果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如何從凡夫到達阿羅漢的過程
也就是如何達到開法眼以致於最後阿羅漢果呢??
修四念處就可以了
至於"無間等"
我自己覺得其實玄奘大師翻譯得很好啊
無間就是沒有間隙的意思
而又是什麼沒有間隙呢???
那就是"念覺支",七種覺悟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使念覺支毫無間斷
為什麼要毫無間斷呢??
因為這樣才能引發如實觀察實相的智慧
所以呢..........
在一開始如實觀察 "苦"
在到達無間等的時候,則能發現
所謂的"苦" 是有因有緣的,並非無因無緣的
如此由智慧引發的認知, 能知道有如是因,如是緣,才有如是果
到達這樣的瞬間,則就是"開法眼了"
無間等-------
意思是 明明白白,毫無任何疑惑地瞭解
但是那是結果的描述
在實際修行時則是
" 明明白白,毫無任何疑惑地-----(念覺支)覺察到 "
所以要小心喔!!!!
法眼淨(開法眼)是斷除------->疑結
初果是斷除---------------------->疑結,身見結,戒禁取結
上面同修所引述的經文我有看過了
大家要小心
經文中常常有法次法向
是一層接一層的
並不是一大串都是說同一個事情的(例如果位,)
大家要注意喔
還有,只有透過實際修行才能將經文弄清楚,大家也別忘了喔
最後,得法眼淨後
如實修習四念處
如實觀身至無間等則能引發------>此身不是我的洞察(解除身見結)
如實觀所執持的戒律與四念處,
則能引發------->某些世俗所執持的戒律並不能使人解脫(解除戒禁取結)
有問題,大家可以多多討論這樣很好喔
但還是要以討論是為了實際修行
這樣則不會流於言語間的戲論
喔,對了,
開法眼與證初果是有次序的
也就是說先開法眼,而後來才證初果
開法眼是解除"疑結",而證初果是解除"疑結,身結,戒禁取結"
所以呢.............
證初果優於開法眼,而開法眼者未必已證初果
這是有先後次序的,也就是法次法向
雖然證初果者必然已開法眼
但是不可以將初果與開法眼混在一起說
這樣會混淆單純以信心學習佛法的人喔
為何在沙門四果之前還要特地說開法眼呢???
因為必須要有"淨信"才能進一步引發
卸除對於戒禁取與身結的束縛
如果沒有"淨信"是無法成就初果的
這很重要喔!!! 次序要弄清楚
從基本的"善心男女"
漸次具足一般的因果觀念
而後接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之後 進一步到達 "開法眼"
由"開法眼" 修行到達 "初果位"
接下來向二果,證二果
一直到證四果
這一連串的過程以 "開法眼" 最為關鍵
整部阿含經中"果位"提到最多的
則是"開法眼" "初果" "四果"
可見開法眼與初果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如何從凡夫到達阿羅漢的過程
也就是如何達到開法眼以致於最後阿羅漢果呢??
修四念處就可以了
至於"無間等"
我自己覺得其實玄奘大師翻譯得很好啊
無間就是沒有間隙的意思
而又是什麼沒有間隙呢???
那就是"念覺支",七種覺悟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使念覺支毫無間斷
為什麼要毫無間斷呢??
因為這樣才能引發如實觀察實相的智慧
所以呢..........
在一開始如實觀察 "苦"
在到達無間等的時候,則能發現
所謂的"苦" 是有因有緣的,並非無因無緣的
如此由智慧引發的認知, 能知道有如是因,如是緣,才有如是果
到達這樣的瞬間,則就是"開法眼了"
無間等-------
意思是 明明白白,毫無任何疑惑地瞭解
但是那是結果的描述
在實際修行時則是
" 明明白白,毫無任何疑惑地-----(念覺支)覺察到 "
所以要小心喔!!!!
法眼淨(開法眼)是斷除------->疑結
初果是斷除---------------------->疑結,身見結,戒禁取結
上面同修所引述的經文我有看過了
大家要小心
經文中常常有法次法向
是一層接一層的
並不是一大串都是說同一個事情的(例如果位,)
大家要注意喔
還有,只有透過實際修行才能將經文弄清楚,大家也別忘了喔
最後,得法眼淨後
如實修習四念處
如實觀身至無間等則能引發------>此身不是我的洞察(解除身見結)
如實觀所執持的戒律與四念處,
則能引發------->某些世俗所執持的戒律並不能使人解脫(解除戒禁取結)
有問題,大家可以多多討論這樣很好喔
但還是要以討論是為了實際修行
這樣則不會流於言語間的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