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非論因果,僅論因說因,佛斥宿命說,僅論緣起塵。
師兄通常一向一針見血,解析精闢。雖然每個人體悟不同,但是否應端看宣揚何法較為相應修多羅?世間法與出世法當然應同等重視,但是否應為了世間法而降低出世法的方法與要求?或許多人認為應為根基不同者而方便有所取捨,但個人認為不應如此,畢竟這兒是網上,不是一對一的談話。peacecila 寫:佛法有世俗的層面與出世間的層面,這兩種層面應該受到同等的重視。事實上,透過出世間的法義---緣起法,可以導引出世俗層面--如善法應勤修,惡法應勤滅,對於善與惡的瞭解、分辨…等等一類的觀念,至於有沒有因果?難道自己不會觀察嗎?所謂的「因果」,不就是在談論某件事與某件事兩者之間、先後之間或承先啟後的關聯性嗎?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因果」觀念是不是也是這麼認識?還是我個人對於因果的觀念受到了佛法緣起論「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影響?
我們可以學習大乘法師大談因果宣揚因果,我們也可以學習修多羅中佛陀大談因緣宣揚因緣,取捨之間,端看個人。
Re: 非無非斷與非有非常的分野
回覆bbcall法友:
佛法源自於「緣起法則」,形成了獨特的「因果」觀念。這樣的說法會比較中肯,也才比較有機會可以向他人進一步地介紹「緣起法則」,而無須去理會對方的因果觀念到底是怎麼樣。其實雜阿含經也有「果報不失」的說法,這也是順著「此有故彼有」的法則而形成;一般人都是不斷地「緣有」而不是「緣滅」,所以才造成了「果報不失」的現象。
佛法源自於「緣起法則」,形成了獨特的「因果」觀念。這樣的說法會比較中肯,也才比較有機會可以向他人進一步地介紹「緣起法則」,而無須去理會對方的因果觀念到底是怎麼樣。其實雜阿含經也有「果報不失」的說法,這也是順著「此有故彼有」的法則而形成;一般人都是不斷地「緣有」而不是「緣滅」,所以才造成了「果報不失」的現象。
佛法說的因果,是要我們就所發生的現象,找出形成現象的真正原因,如果這個「因」和那個「果」彼此沒有連帶關係,卻想用它來解決現況,那根本不可能!學佛須知因識果,找出根本的原因才能化解困境。
再回顧複習一回本版法友從前的貼文:
倘若佛法在於闡述因果報應,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神話!
倘若佛法在於昭示佛菩薩和上師的感應加持,那麼它並沒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於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那麼它並沒有超越慈善救濟!
倘若佛法在於解釋宇宙萬法的生滅,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科學!
倘若佛法在於五戒十善的勸導,那麼它並沒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於禪境的修練,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於阿毗達磨及自性空、有的論議,那麼它並沒有超越哲學!
雖然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讚賞的,但它們全都屬於世間,不能超越世間。即使將它們全部加在一塊,也不值得釋迦牟尼感動得直欲入滅。
人們在生、老、病、死之間承受著憂、悲、惱、苦,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深切關注這項無可避免的殘酷事實,並為此出家尋求因應之道。終於,佛陀以智慧覺觀務實地解決了這項困境。這震古爍今的偉大功績,正是正法的珍貴之處!
許多人無視於老、病、死的脅迫,或是聽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壯、或是忙於追逐世俗價值,人們往往無暇駐足於正法的勝義,畢竟它們已超越世間,無法以世間的標準衡量。誠如佛陀所疑慮:有誰能信解奉行呢?
再回顧複習一回本版法友從前的貼文:
倘若佛法在於闡述因果報應,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神話!
倘若佛法在於昭示佛菩薩和上師的感應加持,那麼它並沒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於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那麼它並沒有超越慈善救濟!
倘若佛法在於解釋宇宙萬法的生滅,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科學!
倘若佛法在於五戒十善的勸導,那麼它並沒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於禪境的修練,那麼它並沒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於阿毗達磨及自性空、有的論議,那麼它並沒有超越哲學!
雖然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讚賞的,但它們全都屬於世間,不能超越世間。即使將它們全部加在一塊,也不值得釋迦牟尼感動得直欲入滅。
人們在生、老、病、死之間承受著憂、悲、惱、苦,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深切關注這項無可避免的殘酷事實,並為此出家尋求因應之道。終於,佛陀以智慧覺觀務實地解決了這項困境。這震古爍今的偉大功績,正是正法的珍貴之處!
許多人無視於老、病、死的脅迫,或是聽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壯、或是忙於追逐世俗價值,人們往往無暇駐足於正法的勝義,畢竟它們已超越世間,無法以世間的標準衡量。誠如佛陀所疑慮:有誰能信解奉行呢?
請看清楚我寫的Honesty 寫:行善法必有其相應的離苦之果,行惡不善法也必有其相應的苦果。怎麼變成了不符合原始佛法的緣起法了呢?
基本上如果連善惡因果的界限都還看不清楚,去討論因緣法就太深了,整個討論串的發展已經有這種趨勢了。
“一般世間以為““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這是不符合緣起法的
因為
一般人以為善必定有善報 惡必定有惡報
如此反而增添疑惑
比方 某甲認真唸書(善) 結果沒考上理想的大學 (無善報)
某乙天天打混(惡) 結果考上第一志願(無惡報)
某甲因此忿忿不平
類似這樣的事情 在你我生活周遭難道沒有嗎
而這樣的善必有善報 惡必有惡報的觀念
是一般(多數)人的想法
善惡因果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如下所說的描述
因善 而導致善的結果
因善 不會導致惡的結果
因惡 而導致惡的結果
因惡 不會導致善的結果
而緣起法
則是討論苦的生起與還滅
因為現在觀察到有苦(果) 所以知道必定有造成苦的(因)
若要讓苦不再生起 則要消滅造成苦的因
若現在觀察到將會造成未來苦(果)的因
則可以經由努力使這個苦(果)不會產生
若說有苦的因必定會造成苦的果
那麼修行就是毫無用處的了
若有(多數或少數)人誤解與曲解某個詞句的意義,並不能證明這個詞句所描述的就是錯誤的。carnation 寫: 請看清楚我寫的
“一般世間以為““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這是不符合緣起法的
因為
一般人以為善必定有善報 惡必定有惡報
如此反而增添疑惑
比方 某甲認真唸書(善) 結果沒考上理想的大學 (無善報)
某乙天天打混(惡) 結果考上第一志願(無惡報)
某甲因此忿忿不平
類似這樣的事情 在你我生活周遭難道沒有嗎
而這樣的善必有善報 惡必有惡報的觀念
是一般(多數)人的想法
例如:附佛外道很明顯的去污衊曲解了釋迦牟尼佛陀,難道我們就能去說佛陀是不如法的嗎?當然不行,我們只能針對污衊曲解的部分去說明,還原釋迦牟尼佛陀真正的形象。
你指稱的現象,很明顯是一般世俗人誤解曲解了"善必有善果,惡必有惡果。"同理這樣並不能證明,"善必有善果,惡必有惡果。"這句話是錯誤的,是違背緣起的,只能說世俗人曲解了這句話的含意,我們該做的是把曲解的部分還原,而不是把整句話給否決掉。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善的結果?什麼是惡的結果?與苦有關嗎?carnation 寫: 善惡因果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如下所說的描述
因善 而導致善的結果
因善 不會導致惡的結果
因惡 而導致惡的結果
因惡 不會導致善的結果
你應該也認同現在的世俗人有許多人根本無法分別真正的善惡,只能就曲解後的善惡去模糊思維,那我們原始佛法該做的就是釐清這其中的關係。
所以當你觀察清楚了,再來論說這些善惡因果之間的關係,就會更有說服力了。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那麼Honesty 寫: 若有(多數或少數)人誤解與曲解某個詞句的意義,並不能證明這個詞句所描述的就是錯誤的。
例如:附佛外道很明顯的去污衊曲解了釋迦牟尼佛陀,難道我們就能去說佛陀是不如法的嗎?當然不行,我們只能針對污衊曲解的部分去說明,還原釋迦牟尼佛陀真正的形象。
你指稱的現象,很明顯是一般世俗人誤解曲解了"善必有善果,惡必有惡果。"同理這樣並不能證明,"善必有善果,惡必有惡果。"這句話是錯誤的,是違背緣起的,只能說世俗人曲解了這句話的含意,我們該做的是把曲解的部分還原,而不是把整句話給否決掉。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善的結果?什麼是惡的結果?與苦有關嗎?
你應該也認同現在的世俗人有許多人根本無法分別真正的善惡,只能就曲解後的善惡去模糊思維,那我們原始佛法該做的就是釐清這其中的關係。
所以當你觀察清楚了,再來論說這些善惡因果之間的關係,就會更有說服力了。
你是認為
善必有善報 惡必有惡報 這句話是符合緣起的
所以想請問你
1. 就你親身的觀察,善都是有善報,惡都是有惡報的嗎?
2. 哪一個經中,佛陀這樣說了,善必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就修行來說
能夠減少貪瞋無明的行為 稱之為善的
能增加貪瞋無明的行為 稱之為惡的
就修行來說 因為貪瞋無明減少了 所以因之而生起的苦也會跟著減少
反之則是增加
這是就修行來說
但一般被認為是善的 乃是諸如造橋鋪路 樂善好施等等
但是這些是不一定能減少貪瞋無明 慎至造成反效果也是有的
因此並不是修行中的善 但也不被歸類於惡
而是要看事件發生的相關因素等等 才能說是惡得或是善的
這是我的觀察
你不如說說你自己的觀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