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er008 寫:那麼,可否把無我的『清楚』經文貼上來讓法友聞法歡喜,謝謝您!
是所謂的『無常故苦、苦故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嗎?
=========================
若有人問妳何謂C,妳跟她說妳知道A吧!A故B、B故C、C所以C+...這樣夠清楚了吧!您覺得如何?她說不懂(當然不會懂),妳便說A就是A阿就如同字面所表現的意義又有何意義?
若說體驗『無常』便能體會『無我』,此說不定。誰不能體會無常?面對無常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有的人確實生厭離心,有的卻因為無常而更加貪愛不捨...
個人意見:
證者少有二種因緣,一者法已散失二者不求甚解!
關於無我
《長部》(Dighanikaya)的《布吒婆樓經》(Pottapadasutta)
裡面的內容是很清楚的說明
以下的翻譯是佛使比丘的譯筆(在下斗膽做了一些編排上的修正) :
遊方者布吒婆樓告訴佛陀,在一個學說辯論的場合上,(自我)這個題目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一群人說「意識」不能被任何東西控制,它自動生起、消失,當它出現在人身上時,這個人就有意識;當它不再存在時,這個人就沒有意識,而且這種生滅遲早會發生。另一群人則辯駁說並非如此,「自我」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意識,只要「自我」進入我們身體內,我們就具有意識,「自我」離開時,我們就變成沒有意識,一直要到「自我」再回到身上時,我們才又有意識。第三群人則說前面兩者都不正確,事實上,這世界上有某人具有大能力,他存在於一個神祕的領域中,決定我們每個人意識的生滅。最後一群人則說前面的說法都不對,實際上是神在主宰每個人意識的生滅。最後,這個遊方者說他相信佛陀的智慧,而且認定佛陀知道意識息滅的真實義,所以請求佛陀開示。
佛陀以下述的說明回答這位遊方者:
那些認為意識是沒有因緣可以控制的人,當然是錯的,因為意識可以因個人行為而產生或息滅。
接著佛陀解說一個僧人如何證入禪定(jhana),從初禪到無所有處定(akincannayatana?jhana),然後佛陀分別解釋並舉例說明每一種禪定。
譬如當一個僧人達到初禪時,他的意識或思維的感覺不起了,代之而起的是遠離憒鬧所產生的喜悅(piti)和快樂(sukha),這就是意識在禪定功夫下產生和消失的情形。因此,怎麼能說意識的產生和消失是沒有因緣的呢?在第二禪時,尋(vitakka)和伺(vicara)的意識消失了,代之而生起的是定(samadhi)所生的喜悅。在第三禪時,喜悅的意識消失了,只有從平靜所產生的快樂。在第四禪時,快樂的意識消失了,只有平靜淨化後所產生的無分別的感覺。
在空無邊處定(akasanancayatana jhana)中,形體上的意識消失了,只有空虛的形式留著;在識無邊處定(vinnanancayatana jhana)中,意識上的空虛的形式消失了,但清楚覺知意識的行相的智慧出現了;在無所有處定中,有意識行相的意識消失了,空無一物的意識出現了;最後,在禪定的最後一個層次──滅盡定(sannavedayitanirodha jhana)中,空無的意識也消失了,不再有新的意識產生,因此,意識完全止息。而這樣的境界一直持續下去,在此階段,我們不能說有意識存在,因為此人一點也沒有感覺;但我們也不能說他沒有意識,因為此人出定後仍然具有知覺,他既不能稱為死亡,也不能稱為沒有死亡,這是經由人類的控制力或行為而使意識完全止息。
佛陀最後問遊行者:
以前可曾聽過類似的說法?
聽了佛陀說法後,感到極度敬畏的遊方者回答:
以前從未聽過,佛陀所說的非常真實。
布吒婆樓就問佛陀:
意識是否真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或者意識和「自我」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對此,佛陀反問:
你說的是那一種「自我」?
布吒婆樓回答:
我指的是有明顯的形體,由四大組合而成,並且由像米等食物滋養而成長的東西。
佛陀說:
如果是這樣,你所指的意識和「自我」是不同的東西,你必須明白,一如生起的意識和消失的意識並非相同的東西。那麼你所指的意識和「自我」就必然不是同一個東西。(巴利經典第231頁)
因為假如把其中之一看成是「自我」,則另一個自然就必定不是「自我」。
布吒婆樓說:
假如我認為「自我」是由心靈元素,加上主要和次要的器官所組成的呢?
佛陀回答:
即使是如此,意識和你所指的「自我」仍是兩回事。討論你所說的「自我」是沒有用的,因為生起的意識和消失的意識都不是同一個東西(理由如前述),所以,意識和你所謂的「自我」就不是相同的東西。(巴利經典第231頁)
布吒婆樓進一步說:
那麼,假如我是指那沒有形象,由意識自己所形成的「自我」呢?
就如由風吹動水所形成的浪,問題是到底這浪和水是否同是一個東西?
佛陀回答:
即使是如此,它們也不是相同的東西。討論你所說的從意識本身所形成的無形象的「自我」,?是沒有用的,因為生起的意識和消失的意識都不相同。(巴利經典第232頁)
布吒婆樓進一步問:
有什麼方法能讓我知道,一個人的意識和「自我」是相同或不同的東西?
佛陀回答:
布吒婆樓!這對你來說恐怕太困難了,因為你已經有其他的成見了,所以無法了解你認為正確、恰當的其實是不正確的東西,你喜歡其他觀點,你企圖用其他方式來了解,你曾經受教於其他外道的老師。
布吒婆樓換個題目問:
那麼,關於我從其他老師學到的理論,他們的觀點各不相同,譬如世界是恆常的或不是恆常的;世界是有限的或是無限的等等,那一個是真實、正確的?
佛陀回答:
這不是我所應該告訴(教導)你的。
遊方者問:
為什麼佛陀不談這些事?
佛陀回答:
談它們沒有用處。
幾天後,遊方者布吒婆樓由一位名叫「吉達」(Citta)的馴象師伴隨著,又去聽佛陀開示。他告訴佛陀,雖然佛陀沒談及世界是否恆常之類的問題,但他因為同意佛陀的話,受遊方同儕的責備。佛陀再度堅定地說,談這些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但四聖諦可以直接利益修行者。然後,佛陀接著說:
布吒婆樓!有些苦行者和婆羅門有一種想法,說人死後他的「自我」將會完全快樂,沒有東西可以碰觸或踐踏它。我去找他們,並問他們是否真有如此的觀點和說法,他們說是真的,然後我問:「你們是否曾看過並知道只有快樂而沒有苦痛的世界?」他們說:「沒有」。所以我再問:「你們是否全都清楚地感知常樂的『自我』?即使只有一夜、一天、半夜、半天?」他們說:「沒有」。其次,我問:「你們使用的修行(方法就是你現在正在修的方法),是否能使常樂的世界實現?」他們也否定了。然後,我又問他們:「是否曾聽到在常樂世界裡的神仙們說:『世人啊!行善並真誠地修行,以便能來到這常樂、無苦痛的世界,我們已經這麼做了,所以到達這常樂的世界。』」對此他們也否認。所以仔細聽著,布吒婆樓!既然如此,他們的說法有證據嗎?
布吒婆樓回答:
他們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佛陀再說:
布吒婆樓!這正如有個人說:「我愛慕並追求某家的美麗姑娘。」但當別人問:「她是誰?是屬於武士階級?祭司(婆羅門)階級?平民階級或賤民階級?」他回答:「我不知道」。而當他們再問:「她名叫什麼?姓什麼?她是高、矮或中等身材?她是黑皮膚、白皮膚或黃皮膚?她住什麼村、什麼省、那一國?」他又回答:「不知道。」所以他們說:「年輕人,難道你的意思是,你愛慕並追求一個你從來沒見過的美麗姑娘嗎?」他說:「對的」。布吒婆樓!如果你可以從這年輕人所說的話中,找出任何實質意義的話,那麼你也能如此看待那些苦行者和婆羅門所說的話了。(巴利經典第238頁)
這就是說有「自我」,但被質問之後,又顯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我」。
布吒婆樓!這也像有個人造了一個梯子,帶到十字路口,向人說他要爬上一座城牆,但當其他的人問他:「要攀登那一座城堡?牆在那裡?是在東方?西方?南方或北方?城牆是高的?是低的?還是中等高度?」他回答說:「不知道」。因此,他們進一步問他:「是否要將梯子放在一個你從未看過的城牆上?」他說:「是的」。布吒婆樓!你想這人的話有任何實質意義嗎?那些苦行者和婆羅門所說的(他們知道的常樂的「自我」)就如同這種情況
布吒婆樓!一個人只能在三個地方找到「自我」,這三個地方是那裡呢?
(一)由四大組合的粗糙肉身,受食物如米飯等的滋養者。
(二)由心靈元素所造的靈體,具有和肉身一樣的器官,但不是粗糙之類的東西。
(三)由意識本身所造,無形象的「自我」。(巴利經典第241頁)
布吒婆樓!這是我為人們宣說教法,希望他們去除「自我」的三種形式。(註二)我的教理是佛法,當依此修行時,將使錯誤、愁苦的事消失,而能生起並大大增長光明和智慧。你將以自己的聰敏,清楚地感知這充滿著人類智慧和完美的境界,並且保持這種境界。布啊樓婆!假如你懷疑它是一個悲哀的境界,布哈樓婆!我要告訴你,不應該如此看待它,因為它是喜悅、幸福、寧靜、自覺、完全醒覺和舒適的境界。
布吒婆樓!假如其他苦行者和婆羅門問我:「既然你已經說沒有『自我』,那麼你指的『自我』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要說:「究竟是這個『自我』或那個『自我』並不重要,但那個你心中所理解並執著不放的『自我』,你必須揚棄它才會快樂。」
布吒婆樓!這件事(即我告訴他們要揚棄心中所理解並執持的「自我」),就有如一個人造了一座梯子,帶到城堡牆腳,準備把梯子頂住城牆立起來,當其他的人問他:「你要用你所造的梯子爬上的城堡是那一座呀?」他說:「就是這座城堡,我已把梯子立在牆腳上。」就這譬喻而言,你覺得我所說的是否有根據?
布吒婆樓回答說:
這是有確實的根據。
這時,吉達馴象師說:
我的想法是:當取得粗糙肉身的「自我」時,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以及意識所造的「自我」不可得;當取得心靈元素所造成的「自我」時,粗糙肉身的「自我」以及意識所造的「自我」不可得;當取得意識所造的「自我」時,粗糙肉身的「自我」以及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不可得。
佛陀說:
吉達!如果有人說:「你在長久以前就存在,而非未曾存在;你將在未來存在,而非永遠不存在;你現在正存在,而非現在不存在。」當人們問你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時,你會怎麼說?
吉達回答:
我必須接受我曾存在於過去,也將存在於未來,而現在也存在的事實。
佛陀然後說:
吉達!假如你進一步被問到:「無論你在過去所執持的是那一種『自我』,它都是真實的,而其他的『自我』都是虛假的;或無論你未來所執持的是那一種『自我』,它都是真實的,其他的『自我』都是虛假的;無論你在現在執持的是那一種『自我』,它都是真實的,其他的『自我』,都是虛假的。」這麼說是否正確?你會怎麼說?
吉達回答:
任何時候所執持的「自我」,若是針對那個特定時刻而說的話,都是真實的,其他的「自我」則被認為是虛假的。事實上,這就是針對那個特定的時刻而說的,過去的「自我」只有在過去才是真實的,至於未來的「自我」和現在的「自我」,它們在過去的時間流裡,都是虛假的,事實上它們也只在過去如此。但當相應時刻到來,後面的兩個「自我」也各自變成真實的。同樣地,在過去一度真實的「自我」,將於現在及未來變成虛假。
佛陀接著說:
吉達!「自我」的形式也是如此,不論任何時刻,當得到粗糙肉體的「自我」時,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和意識所造的「自我」就不可得;當得到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時,粗糙肉體的「自我」和意識所造的「自我」就不可得;當得到意識所造的「自我」時,粗糙肉體的「自我」和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就不可得。
吉達!這恰如新鮮牛奶來自母牛,凝乳來自新鮮牛奶,奶油來自凝乳,奶酥來自奶油,而凍奶來自奶酥。當它是新鮮牛奶時,沒人稱它為凝乳、奶油、奶酥或凍奶;而當它變成凝乳時,沒人會稱它為鮮奶、奶油或其他的東西。
對執取的「自我」也是如此,當一個人執著粗糙肉體的「自我」時,就不會認為心靈元素所造的和意識所造的那個「自我」是「自我」;當一個人執著心靈元素所造的「自我」時,就不會認為粗糙肉體所造的和意識所造的「自我」是「自我」;當一個人執著意識所造的「自我」時,就不會認為粗糙肉體所造的和心靈元素所造的為「自我」。
吉達!這些有關「自我」的名詞是根據世俗的語言和世俗的定義,當成是世俗語言中的世俗名詞,如來也隨俗使用它們,但絕未執著它們。
最後,布吒婆樓和吉達讚嘆這次說法令人非常歡喜,它好像把傾覆的船翻正;將被遮蓋住的東西掀開;為一個絕望迷途的人指示道路;在黑暗中點起一盞燈,使視力正常的人能夠清楚地看見東西。布吒婆樓從一個流浪的遊方者變成佛陀的在家信徒,吉達請求出家,並且獲准剃度為僧,不久之後就證得阿羅漢果。
----------------------------------------
這篇經文的英文譯文(巴力語譯成英文)在以下這個網址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canon/su ... 9-tb0.html
---------------------------------------
個人心得 :
1. "自我"是沒有辦法被清楚定義的。就像一個年輕人喜愛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女孩,一個拿著梯子的人要去攀爬一座自己都不知道的城牆一樣。
2.隨著狀況的不同,人們慣於把不同的東西當成自我。可能是肉體,也可能是意識,也可能是那個被稱作靈魂的。
3.簡單的說,“自我“是一種幻想,執著在哪裡,那個就是自我。
4.不管執著的對象是什麼,都應該捨棄。因為“緣取而有有...以至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