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處經》(http://tw.netsh.com/eden/bbs/706465/htm ... 49798.html)、《念住經》(http://h.bonze.cn/SoftView.asp?SoftID=141)對四念處的內容解說得相當詳細,難道這些內容不就是「實修的內容」嗎?Honesty 寫:既然不能去描述實修的內容,末學不如分析一下,如何去正確的學習念處。
請教:「身身觀念處」?
- dreamer008
- 文章: 190
- 註冊時間: 2005-03-08, 08:00
- 聯繫:
不懂!!!或許是我的修行不到那階段吧!Honesty 寫: 哪兩個階段?不必想的太玄,既然是基礎就一點也不難懂,其實內容反而極為平常簡單,就是因為太平常了,所以反而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留意而忽略,更有許多人把修四念處想的說的很複雜,這其實不需要,簡單的說一般我們在觀察認知事物,也都會透過這兩個階段,只不過對象上並不是一至的,用心一點留意一下,就能發現這兩個階段了,把這兩個階段用上於四種念處,就是修四念處了,很實際很簡單很平常的一種學習,卻能開展出一切世間諸行當中最為殊勝的成果,這也是唯一能引領眾生踏入正法的道路入口,就只有這麼一個正道入口,沒有其他的了,無論讀了多少經書,其實都只能引領行者到此入口,不實際走入的話,就沒有其他的了。
===============================
個人意見:
所謂『身身』謂內身及外身。
內身->自身
外身->他身
如是而已...
- dreamer008
- 文章: 190
- 註冊時間: 2005-03-08, 08:00
- 聯繫:
若版主所說是這兩個階段,何必用這麼多話說的那樣模糊,這有什麼好『是兩個階段其實是一種實際修行的現象,非得自己去實行體驗後才能真有所得...』的呢?我看不是吧!
人身構造本是如此:先有注意力才能覺知,從小老師就教我們『注意看』『注意聽』,這有什麼好『因此除非行者真的有心去揣摩體驗...』的呢?版主應該指的不是這樣,若是,那真的是把簡單的事說的複雜了...
================================================
且這兩個階段與何謂『身身』觀念處有何相關?令我摸不著頭緒...
===============================================
『身身』應指的是自身及他身,應說三句:
一:覺知自身
二:覺知他身
三:同時覺知自身及他身
其他『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亦都可分為三句...
============================================
簡單說:個人意見:
身身觀念處即指:內身、外身觀念處故簡稱身身觀念處。
人身構造本是如此:先有注意力才能覺知,從小老師就教我們『注意看』『注意聽』,這有什麼好『因此除非行者真的有心去揣摩體驗...』的呢?版主應該指的不是這樣,若是,那真的是把簡單的事說的複雜了...
================================================
且這兩個階段與何謂『身身』觀念處有何相關?令我摸不著頭緒...
===============================================
『身身』應指的是自身及他身,應說三句:
一:覺知自身
二:覺知他身
三:同時覺知自身及他身
其他『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亦都可分為三句...
============================================
簡單說:個人意見:
身身觀念處即指:內身、外身觀念處故簡稱身身觀念處。
- dreamer008
- 文章: 190
- 註冊時間: 2005-03-08, 08:00
- 聯繫:
呵呵,簡單的就不複雜,但是有些簡單的事物卻能通往一個很深入的地方,四念處就是很明顯的一個入口,入口很簡單,但是深入修行體會,就會逐漸帶你進入甚深之處,所以不要輕視簡單的事物,也不需要故意想的很複雜,但是要承認正法義的內涵是甚深的,由淺入深,是有跡可循的,忽略了深入的細微道跡是很不智的。dreamer008 寫:那真的是把簡單的事說的複雜了...
甚深與複雜,這兩個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許多行者卻把兩者弄亂了(大約從部派開始弄亂的吧),把正法律故意弄得很複雜,卻忽視正法義的甚深,例如:一個小池塘水很清澈,卻不見底,這個池塘一點都不複雜,但是池塘是深的,因為看不見底,就覺得很深,正法律也是一樣,四念處就像池面,池水內部通往何處,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無法體會,也還知見不到,體會不到,有些行者都只是站在池旁,看看而已,因為從兩千多年以前,就聽說這個池塘有甚深的密祕,於是在池邊加以嚴飾,甚至在池面搭橋池旁立塔,後來的人幾經辛苦找到這個池塘,看到整個情況之後,就開始注意到這個池塘建築的複雜之處,開始研究這座橋通往池塘的哪邊,這座塔可看到池塘的哪個角度..........弄得很複雜,在旁邊一直看,一直觀察,自以為這樣就能了解這個池塘的甚深秘密,卻忘了要入內一探。
有的人到了池塘邊,也願意接觸池水,卻用錯了方法,他不往下潛入,卻在池面拿水喝,以為只要喝足了池面的水,傻傻的把池面的水具足了,秘密就會自己跳出來,這樣就可以發現秘密了,這就是忽略了池塘的甚深所帶來的弊病。
有的人是很喜歡親自潛水的,隨便聽說某個池塘有密祕,可以找到甘露的秘密,於是隨便找個小土坑,看起來有點像的就可以,然後就在那淺泥坑裡面死命的潛水,想要在這種小水坑找到甚深的秘密,無論這個人怎麼去潛水,入錯入口,就完全不可能找到甘露水。
最後由 Honesty 於 2005-06-20, 10:50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內身、外身觀念處故簡稱身身觀念處。」也說得通。可是依 求神通者法友的三句分析,應該說:「內身、外身、內外身觀念處,故簡稱身身觀念處。」似乎也未盡妥切吧?dreamer008 寫:『身身』應指的是自身及他身,應說三句:
一:覺知自身 二:覺知他身 三:同時覺知自身及他身
============================================
簡單說:個人意見:
身身觀念處即指:內身、外身觀念處故簡稱身身觀念處。
我想指出的是:
身觀可分為觀自身、觀外身及觀內外身三者,
至於是否當初譯者因此稱為身身觀就不重要了...
我覺得這樣討論下去,確乎是在「咬文嚼字」了。我還可以摘錄《大念處經》中「身念處」的梵文原文:「kAyAnupassanA」,可是對於梵文原文的分析,已超出我的學力所能了。
那麼,這個問題還是在修習中去體會吧;或者,有沒有其它的經論、資料可以參考、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