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靜心心靜
文章: 24
註冊時間: 2019-06-27, 16:16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靜心心靜 » 2025-08-25, 12:01

從上面大毗婆沙論比較容易了解的可以知道,鈍根入聖道的就容易退轉,利根入聖道的就不會退轉,
鈍根跟利根的差別,就差在是先定後慧,還是先慧後定,
這也可以了解,世尊大部分弟子都是利根,少部分是鈍根,
意思就是,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這種人修學過程中不會退轉。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6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peacecila » 2025-08-25, 17:44

拉麵 寫:
2025-05-03, 23:19
那,至於退轉不退轉,走到那裏,就看個人的貫徹力了。
關於不退轉,個人比較傾向經典的說法,因為經典上記載的初果向就兩類:隨信行與隨法行,這兩類行者,唯一共性,就是於五蘊苦苦思惟,注意只是思惟五蘊,並沒有提到他們有什麼修證上的成果。

初果別名入流者,入什麼流?流者:八正道,他們已經開始實踐八正道,為了滅苦,知道只有實踐八正道可以滅苦,這個認知就是初果不退轉的唯一關鍵,不斷走在循環認證四聖諦的過程:示轉、勸轉、證轉,覺諸群疑不由於他。

拉麵
文章: 16
註冊時間: 2021-09-06, 21:54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拉麵 » 2025-08-25, 19:59

預流向,向初果,初果向,若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之前提的四個條件,我想若是比丘身份且符合條件就是預流向。

退轉不退轉,基本上我是認為看他是不是持續比丘身份而定。

入流不入流,就不得而知。要師父或向者自己才知道的。

靜心心靜
文章: 24
註冊時間: 2019-06-27, 16:16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靜心心靜 » 2025-09-28, 19:44

靜心心靜 寫:
2025-08-20, 00:15
關於會不會退轉可參考大毗婆沙論六十二卷一頁云:

問:何等人可退,何等人不可退耶?
答:有人信他,隨他意欲,而入聖道。有人自信,隨自意欲,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不思量觀察得失而入聖道。有極思量觀察得失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人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皆不廣大。有人三力悉皆廣大。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信為先,而入聖道。有慧為先,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奢摩他為先,而入聖道。有毘缽舍那為先,而入聖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行止行。有行觀行。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多愛樂希求於止。有多愛樂希求於觀。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止增上。有觀增上。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止熏心,依觀得解脫。有觀熏心,依止得解脫。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得內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觀。有得增上慧法觀,不得內心止。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樂習定,不樂多聞。有樂多聞,不樂習定。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樂自利,不樂利他。有樂利他,不樂自利。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隨信行種姓。有隨法行種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鈍根者。有利根者。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緣力入道。有因力入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外支力入道。有內支力入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從他聞法力入道。有內正思惟力入道。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有無貪增上。有無癡增上。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
復次契經中說:人有四法,能多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初二法增上者可退,後二法增上者不可退。
復次有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有慧善解脫,心不善解脫。初人可退,後人不可退。有作是說:有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有慧善解脫,心不善解脫。此二人可退。有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此人不可退。
https://oba.org.tw/viewtopic.php?f=5&t=2324&start=80

由 freshman » 2014-06-09, 22:16
說的更明白一些,初果聖者證了初禪,絕大多數不可能會馬上死,對吧?

從他證初禪到他死,可能要幾年幾十年,對吧?在這期間,他不可能一直呆在初禪,總有退還禪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是初果還是三果?

這不很明顯嘛?
======================================
所貼網址有開題提到初果+初禪=三果
之後上面有人回覆初果退失初禪時,還是三果?

毗婆沙論就講的很清楚,像這類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的人,他有可能退轉。
像瞿低迦一樣退失禪定,果位也退失。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6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peacecila » 2025-09-29, 20:31

靜心心靜 寫:
2025-09-28, 19:44
https://oba.org.tw/viewtopic.php?f=5&t=2324&start=80

由 freshman » 2014-06-09, 22:16
說的更明白一些,初果聖者證了初禪,絕大多數不可能會馬上死,對吧?

從他證初禪到他死,可能要幾年幾十年,對吧?在這期間,他不可能一直呆在初禪,總有退還禪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是初果還是三果?

這不很明顯嘛?
======================================
所貼網址有開題提到初果+初禪=三果
之後上面有人回覆初果退失初禪時,還是三果?

毗婆沙論就講的很清楚,像這類心善解脫,慧不善解脫的人,他有可能退轉。
像瞿低迦一樣退失禪定,果位也退失。
你怎麼判斷毗婆沙論講得是對是錯?
你有沒有看過經文怎麼講如何證得不退轉?

南傳就沒有阿羅漢會退轉的觀念,因為會退轉的阿羅漢根本就不可能會是阿羅漢。

以前啟蒙我學習原始佛法的是宋澤萊,出書自稱證得阿羅漢,後來轉學基督教,他也不會無恥到自稱自己是退轉的阿羅漢。

靜心心靜
文章: 24
註冊時間: 2019-06-27, 16:16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靜心心靜 » 2025-09-30, 13:04

peacecila 寫:
2025-09-29, 20:31
你怎麼判斷毗婆沙論講得是對是錯?
你有沒有看過經文怎麼講如何證得不退轉?

南傳就沒有阿羅漢會退轉的觀念,因為會退轉的阿羅漢根本就不可能會是阿羅漢。

以前啟蒙我學習原始佛法的是宋澤萊,出書自稱證得阿羅漢,後來轉學基督教,他也不會無恥到自稱自己是退轉的阿羅漢。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65.遍尋不著瞿低迦的識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住在首都王舍城東方的毘婆羅山七葉窟中。
  那時,尊者瞿低迦也在王舍城附近的仙人山,住在黑岩石洞中,獨自一人精進禪修。
  尊者瞿低迦在禪修中,因禪定力的專注,獲得了暫時的「意解脫」,但不久之後,又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尊者瞿低迦繼續努力,精進不懈,不久,又再一次地進入了「意解脫」。不過,和上一次一樣,這回的「意解脫」,也只是暫時性的留駐,不久之後就又退失了。就這樣,得證、退失,反覆發生了六次。
  雖然反覆經歷了六次退失,但尊者瞿低迦仍然不氣餒的繼續精進禪修,當第七次又證入解脫時,他心想:
  「我獨自在這裡精進禪思,努力修行,為的是讓自己能夠從修行中成就獲益。之前已經得證「意解脫」六次,也退失了六次,現在是第七次證入了,我應當把握這次機會,乘還沒退失之前,以刀自殺,斷絕這來自生理的干擾,以免又發生第七次的退失。」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6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peacecila » 2025-09-30, 21:47

靜心心靜 寫:
2025-09-30, 13:04
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65.遍尋不著瞿低迦的識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住在首都王舍城東方的毘婆羅山七葉窟中。
  那時,尊者瞿低迦也在王舍城附近的仙人山,住在黑岩石洞中,獨自一人精進禪修。
  尊者瞿低迦在禪修中,因禪定力的專注,獲得了暫時的「意解脫」,但不久之後,又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尊者瞿低迦繼續努力,精進不懈,不久,又再一次地進入了「意解脫」。不過,和上一次一樣,這回的「意解脫」,也只是暫時性的留駐,不久之後就又退失了。就這樣,得證、退失,反覆發生了六次。
  雖然反覆經歷了六次退失,但尊者瞿低迦仍然不氣餒的繼續精進禪修,當第七次又證入解脫時,他心想:
  「我獨自在這裡精進禪思,努力修行,為的是讓自己能夠從修行中成就獲益。之前已經得證「意解脫」六次,也退失了六次,現在是第七次證入了,我應當把握這次機會,乘還沒退失之前,以刀自殺,斷絕這來自生理的干擾,以免又發生第七次的退失。」
https://buddhaspace.org/agama/sub/1091.html

[對應經典]
《別譯雜阿含經》卷二第30經。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惡魔相應4〉第23經瞿低迦經。

[讀經拾得]
本經提到瞿低迦尊者從「意解脫身作證」的定境退轉六次後,第七次為避免再次退轉,而以刀自殺。

「意解脫身作證」是一種禪定,瞿低迦尊者退轉的是定力。菩提比丘將此譯為「他達到暫時性心的釋放」,並引註釋書解說這是「世間等至」,也就是禪定與色界定。生病可能造成這樣的定力退失,但解脫智慧不會退失。

綜合絕大多數經、律的看法,阿羅漢的解脫是不退的。那麼瞿低迦尊者是在何時證得阿羅漢?古來即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北傳的傳統一般認為他是在臨命終時或中陰階段證般涅槃(「中般涅槃」),只有少數如《大毗婆沙論》認為有的阿羅漢可能短暫退轉,但命終時必定再次證得阿羅漢,並舉瞿低迦尊者為例。南傳的註釋書則認為瞿低迦尊者在以刀自殺時是凡夫,在臨命終時證阿羅漢。

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的行為古來也有許多爭議,畢竟佛教戒律禁止殺生,亦不許自殺。然而對於聖者而言,佛陀在證悟後曾考慮直接入涅槃,也有不少阿羅漢隨緣入火光三昧自取滅度,足見聖者可以坐脫立亡、自在生死。不過這些是聖者程度的特例,凡夫東施效顰會有嚴重的惡果,就像本卷第1083經中說健壯的大象拔起蓮藕沖一沖就可吃下去,但瘦弱的象沒洗乾淨蓮藕,和著泥土一起吃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病死。

就聖者的層次來說,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所代表的是不顧性命的精進修行,正如佛陀在本經偈中所說:「晝夜勤精進,不顧於性命」。人身是四大所造,對身體的過度使用自然會加速死亡,焚膏繼晷的修行人、操勞過度的俗世人都是如此。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也可算是極端的精進,重點在於不顧性命的精進,而不在於揮刀自殺的表相。

就相關的經載而言,卷三十七第1024經記載阿濕波誓尊者在重病時無法像平日入四禪,而遺憾無法入定,佛陀教導他把心念放在覺知五陰無我、貪瞋癡永盡的解脫上,他就因為法喜而痊癒了。卷四十七第1265經、1266經另有兩位比丘以刀自殺但證得阿羅漢的記載,重點不在於怎麼死的,而在於是否能徹底解脫於五陰。

靜心心靜
文章: 24
註冊時間: 2019-06-27, 16:16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靜心心靜 » 2025-10-01, 08:49

peacecila 寫:
2025-09-30, 21:47
https://buddhaspace.org/agama/sub/1091.html

[對應經典]
《別譯雜阿含經》卷二第30經。
南傳《相應部尼柯耶》〈惡魔相應4〉第23經瞿低迦經。

[讀經拾得]
本經提到瞿低迦尊者從「意解脫身作證」的定境退轉六次後,第七次為避免再次退轉,而以刀自殺。

「意解脫身作證」是一種禪定,瞿低迦尊者退轉的是定力。菩提比丘將此譯為「他達到暫時性心的釋放」,並引註釋書解說這是「世間等至」,也就是禪定與色界定。生病可能造成這樣的定力退失,但解脫智慧不會退失。

綜合絕大多數經、律的看法,阿羅漢的解脫是不退的。那麼瞿低迦尊者是在何時證得阿羅漢?古來即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北傳的傳統一般認為他是在臨命終時或中陰階段證般涅槃(「中般涅槃」),只有少數如《大毗婆沙論》認為有的阿羅漢可能短暫退轉,但命終時必定再次證得阿羅漢,並舉瞿低迦尊者為例。南傳的註釋書則認為瞿低迦尊者在以刀自殺時是凡夫,在臨命終時證阿羅漢。

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的行為古來也有許多爭議,畢竟佛教戒律禁止殺生,亦不許自殺。然而對於聖者而言,佛陀在證悟後曾考慮直接入涅槃,也有不少阿羅漢隨緣入火光三昧自取滅度,足見聖者可以坐脫立亡、自在生死。不過這些是聖者程度的特例,凡夫東施效顰會有嚴重的惡果,就像本卷第1083經中說健壯的大象拔起蓮藕沖一沖就可吃下去,但瘦弱的象沒洗乾淨蓮藕,和著泥土一起吃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病死。

就聖者的層次來說,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所代表的是不顧性命的精進修行,正如佛陀在本經偈中所說:「晝夜勤精進,不顧於性命」。人身是四大所造,對身體的過度使用自然會加速死亡,焚膏繼晷的修行人、操勞過度的俗世人都是如此。瞿低迦尊者以刀自殺也可算是極端的精進,重點在於不顧性命的精進,而不在於揮刀自殺的表相。

就相關的經載而言,卷三十七第1024經記載阿濕波誓尊者在重病時無法像平日入四禪,而遺憾無法入定,佛陀教導他把心念放在覺知五陰無我、貪瞋癡永盡的解脫上,他就因為法喜而痊癒了。卷四十七第1265經、1266經另有兩位比丘以刀自殺但證得阿羅漢的記載,重點不在於怎麼死的,而在於是否能徹底解脫於五陰。
退失意解脫身作證,很多人因為沒辦法接受阿羅漢也會退轉,就合理化這是退失禪定,不是退失果位,

莊春江: 尊者瞿低迦在禪修中,因禪定力的專注,獲得了暫時的「意解脫」,但不久之後,又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

上面這白話這麼清楚了,因禪定獲得暫時的「意解脫」,也就是退失禪定以後,意解脫也跟著退失,
意解脫就是心解脫,尊者的心解脫是依靠禪定而有的,他不像慧解脫沒有禪定而能解脫煩惱,
所以之前末學po的毗婆沙論,它就有分,一個先止而入聖道,一個先觀而入聖道,前者會退,後者不會退。
你看須深經就知道了,慧解脫連初禪都沒有,所以一個慧解脫之人不會因為生大病而退轉,也就沒有自殺的問題,
像尊者瞿低迦就是身體太痛了,禪定因為生病而退失,而原本依靠禪定而暫時有心解脫也跟著一起退失。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93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Dogbert » 2025-10-01, 16:32

靜心心靜 寫:
2025-10-01, 08:49
退失意解脫身作證,很多人因為沒辦法接受阿羅漢也會退轉,就合理化這是退失禪定,不是退失果位....
這就是心在證得禪定(未必等於正定)時的狀態,禪定本來就會因為各種因素造成退失,可能是認知、身心健康問題或外界干擾,這算是一種常識。

相反,阿羅漢是“梵行已立、所做皆辦”,該做的功課都做完了,還需要自殺多此一舉嗎?這位比丘想出這個奇怪的方法想要留住這個入定的狀態,不就證明他“所做未辦”嗎?很簡單的邏輯。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69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預流向(向初果)聖弟子會退轉嗎?

文章 peacecila » 2025-10-01, 17:00

靜心心靜 寫:
2025-10-01, 08:49
退失意解脫身作證,很多人因為沒辦法接受阿羅漢也會退轉,就合理化這是退失禪定,不是退失果位,

莊春江: 尊者瞿低迦在禪修中,因禪定力的專注,獲得了暫時的「意解脫」,但不久之後,又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

上面這白話這麼清楚了,因禪定獲得暫時的「意解脫」,也就是退失禪定以後,意解脫也跟著退失,
意解脫就是心解脫,尊者的心解脫是依靠禪定而有的,他不像慧解脫沒有禪定而能解脫煩惱,
所以之前末學po的毗婆沙論,它就有分,一個先止而入聖道,一個先觀而入聖道,前者會退,後者不會退。
你看須深經就知道了,慧解脫連初禪都沒有,所以一個慧解脫之人不會因為生大病而退轉,也就沒有自殺的問題,
像尊者瞿低迦就是身體太痛了,禪定因為生病而退失,而原本依靠禪定而暫時有心解脫也跟著一起退失。
你在chatgpt 打“毗婆沙論的作者”,當時印度佛教有四大部派,毗婆沙論是說一切有部的論書,只在印度的某個地方流行,有些人不懂印度部派佛教的歷史,難免拿著雞毛當令箭,其它地區的部派佛教根本就不甩他們。

阿羅漢也是佛陀十號之一,説阿羅漢會退轉,等於有謗佛之嫌,何況,連四果阿羅漢都會退轉,那三、二、初果,退不退?

要不你直接找出一篇經文,經中佛陀親口證實,四種果位都會退轉!如果毗婆沙論的作者尚在世,我光釘他這句問話,他絕對不敢吭聲!要不然他自己出家修行的意義何在?他為何要去修學一些會退轉的修行,他可不可以有志氣點去學一些不退轉的修行?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