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晚睡前的臨終練習:
現在是死亡來臨的時刻,死亡時什麼都帶不走,因此所有的執著與煩惱,都必須在此刻放下。
2、坦然面對死亡,有助於念定慧的增長。
3、隔天醒來,覺得又多活了一天,精神開朗。
4、清醒地面對死亡,心念不散亂,記憶不失,則轉世成功;反之,則為此生的結束。
5、生來不帶去,唯有業隨身。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最後由 peacecila 於 2024-07-14, 19:29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Re: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2、3、4、5點,是我個人最近練習第1點所引發的感悟,希望對各位法友的生活有所助益。因愛則生怖,就像禪宗的故事,將軍喜愛的杯子遲早會摔破,平常有所預習與準備,杯子破了就破了,沒什麼。
最後由 peacecila 於 2024-07-14, 19:30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Re: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十念法: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般(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
六念為憶念“佛、法、僧、戒、施、天”,是一種安置心神的法門。《增壹阿含經》則將六念加上「念休息(念寂靜)」、「念安般」、「念身」、「念死」,擴展成為「十念」法門。
若心神慌亂無所依時,可以適時將心念安置在十念的任一對象,以便安置心念。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般(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
六念為憶念“佛、法、僧、戒、施、天”,是一種安置心神的法門。《增壹阿含經》則將六念加上「念休息(念寂靜)」、「念安般」、「念身」、「念死」,擴展成為「十念」法門。
若心神慌亂無所依時,可以適時將心念安置在十念的任一對象,以便安置心念。
Re: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要更好的轉世,當下居於樂中,還是以涅槃或 證阿羅漢果爲目的,具體的修習方法是有差異的。
如果要成爲真正的佛弟子,但當然是以解脫輪回爲最終目的,畢竟法之外的凡夫也有教授天人之道。
通俗意義來説,成爲天人之道就是“修仙”,儘管這個“仙”並不永生,仍要經歷輪回。
佛陀所教“念死”可以導致解脫,是“正念”修習之法。
然而,如果要修習“正念”,就不是在每一天的某一時刻這麽做,而是隨著逐步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中都有保持“正念”。
一開始修習的時候,“正念”的維持時間會相對較短,隨著努力逐步延長,乃至時時刻刻都能維持正念。
“正念”並不是聖弟子可以有選擇地才某時某刻有,而在某時某刻無。
這是什麽緣故呢?
在沒有保持正念,衆生以六根接觸六塵,會生起樂、苦和不苦不樂。
其中“樂”帶來貪婪,“苦”帶來嗔恨,而不苦不樂帶來無明,因此若不時刻謹記凡是生起的都是有條件的,都是無常的,都是會消失的,同樣會帶來無常的結果,如不時刻觀照緣起,就會被“貪”、“嗔”、“癡”所束縛,又如何談得上修行?
不過,死前的善念或惡念確實會對轉生帶來影響,能使人轉生善趣或惡趣,當然平常的“行”所帶來的業力仍然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要成爲真正的佛弟子,但當然是以解脫輪回爲最終目的,畢竟法之外的凡夫也有教授天人之道。
通俗意義來説,成爲天人之道就是“修仙”,儘管這個“仙”並不永生,仍要經歷輪回。
佛陀所教“念死”可以導致解脫,是“正念”修習之法。
然而,如果要修習“正念”,就不是在每一天的某一時刻這麽做,而是隨著逐步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中都有保持“正念”。
一開始修習的時候,“正念”的維持時間會相對較短,隨著努力逐步延長,乃至時時刻刻都能維持正念。
“正念”並不是聖弟子可以有選擇地才某時某刻有,而在某時某刻無。
這是什麽緣故呢?
在沒有保持正念,衆生以六根接觸六塵,會生起樂、苦和不苦不樂。
其中“樂”帶來貪婪,“苦”帶來嗔恨,而不苦不樂帶來無明,因此若不時刻謹記凡是生起的都是有條件的,都是無常的,都是會消失的,同樣會帶來無常的結果,如不時刻觀照緣起,就會被“貪”、“嗔”、“癡”所束縛,又如何談得上修行?
不過,死前的善念或惡念確實會對轉生帶來影響,能使人轉生善趣或惡趣,當然平常的“行”所帶來的業力仍然是不可忽視的。
Re: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您對睡前練習的想法非常有洞察力和啟發性。它們提醒我們放棄可能拖累我們的執著和擔憂的重要性。
我同意,平靜地接受死亡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發展智慧和覺知。當我們意識到每一個新的一天都是一份禮物時,我們就會開始感激每一刻,並更輕鬆地感知生活。
您提醒我們,除了我們的行動,我們什麼也不能帶走,這讓我們思考我們如何生活以及我們留下了什麼痕跡。這是重新思考你的行動和目標的良好激勵。感謝您分享這重要的反思!
我同意,平靜地接受死亡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發展智慧和覺知。當我們意識到每一個新的一天都是一份禮物時,我們就會開始感激每一刻,並更輕鬆地感知生活。
您提醒我們,除了我們的行動,我們什麼也不能帶走,這讓我們思考我們如何生活以及我們留下了什麼痕跡。這是重新思考你的行動和目標的良好激勵。感謝您分享這重要的反思!
我喜歡《反恐精英》,喜歡打開 CS2 皮膚網站 箱子來獲得最好的武器皮膚。
Re: 十念法中的念死:以棄捨執著為所緣。
這種練習又有一種別名叫“死隨念”,如果能觸發放下煩惱纏縛的輕安感受,就是一種很好的禪修方式。
“苦”常會以“煩惱纏縛”的型式在生活中不時呈現,涉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人、事、物。只要察覺到煩惱開始纏縛,就思惟死亡一定會來臨,這一切無意義的糾纏都會結束,不斷地思惟死亡,直到煩惱脫落、壓力頓消,此時輕安的感受隨之生起,安住在此時無煩惱、無壓力的輕安感受,直到一切恢復平常。
下次煩惱還是會不斷來襲,不一樣的人、事、物,但一樣的纏縛模式,只是一切都已經不同了,因為有了先前“死隨念”的處理經驗:煩惱出現-->思惟死亡-->輕安生起-->再度確認苦滅,此為真正的苦滅之道。
在不斷地練習“心解脫”的過程中,不斷增長滅苦的智慧。剛開始會覺得,好像...生活也沒什麼不同,因為同樣的煩惱陷阱出現,還是會習慣性一再陷落,但漸漸會發現脫離煩惱陷阱的速度加快了。有時提早察覺同樣的煩惱模式又將開始,也會懂得應該提早避開的道理。而人一旦習慣清淨,誰又願意去滾泥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