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風 寫: ↑2024-01-27, 17:36
hi,你好。
種子有種子性,不能說沒有培育它的所有一切材料,就說他沒有種子性,就如同一切眾生藉由修行就可以走向究竟圓滿的境界,不能說如果他沒有修行,就絕對否定他走向究竟圓滿的潛能。
無自性的解釋不只一種,其中一種解釋就是我上面所說的解釋,所有一切萬物皆是屬於生滅的無常的根本不存在永恆不滅的自我,所以說無自性。
另外無自性也可以解釋為非自性非無自性,意思就是非有非無,遠離一切諸相,遠離一切有無兩邊的隱覆之說,在佛經中佛陀常常會利用隱覆之說來說法,例如佛陀說無我,佛陀說非我,這就不是其表面文字上的意思,阿含經裡面有許多這樣的故事,例如尼揵子,以及焰摩迦,都是犯了望文生義的毛病,這一些故事你可以自己去查閱來看。
我建議你,你可以在佛經中所看到的無自性,是否可以引用經論貼在這裡,這樣我才知道你說的無自性是指什麼意思。
至於你所提出的黔無驢的概念,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武斷,給我的感覺就是非黑即白,落入兩邊的意思,載體這個觀念,並不是在下發明的,自古以來就不斷有人去思考這個問題,你沒有觀察到,不代表別人沒有觀察到,更不代表不存在。
再來,你說訊息的傳遞不需要載體,那麼就請你解釋一下,不需要載體的訊息是如何傳遞的,你在佛經中是否可以找到依據,如果可以找得到的話,麻煩請你貼在這裡,但我現在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你對雜阿含335經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你連載體的觀念都接受不了,又何必跟我扯什麼訊息的保存與傳遞是不需要載體的。
現在我就很誠懇的邀請你解釋一下你自己貼的經文,請你不要推辭。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
有業報而無作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為什麼你會認為上面的經文,講的就是無自性,訊息的傳遞不需要載體,麻煩請你用白話文解釋一下,最好能夠讓大家都看得懂。
以下有感而發,不期待爭論。有興趣加減看看。
存有論的觀點常常被不知不覺的帶入對於原始經典法義的理解,例如把緣起、中道、無常,空,無我這些概念被當作是用來對於萬物『實相』的描述,被作為有、無以外的另一種更高明的存有論。有些傳承的氣力是花在對於存有論的發展(例如論述萬物的本性是空、無我,或是把緣起當作宇宙秩序),而這讓對於此概念陌生的人顯得特別新奇、迷人、深奧、高大上。
我認為原始經典中對實修的指導是基於經驗主義,否則常會被當成戲論處理。大多數人未能發現的是原始經典裡不但沒有懸設某種終極實在作為修行需參透的目標的傾向,還時常針對性地對其採取駁斥或忽略的態度,這也是我認為這是原始佛教與其他傳承的重大差異。事實上,經文中某些被認列為邊見邪見或無記的觀點都離不開這類『見』,而經裡對此些說法的駁斥並不在於他們對宇宙萬物根本性質的描述夠不夠終極,理論夠不夠縝密,而是在欲達佛法目的的訓練框架下,對這種思路有意識的不採取。
探討萬物的共性作為知識乃至修行的基礎的這種努力在歷史上沒少過,但我認為佛陀了不起的地方是在於看出這種思路的限制,而不是跳進這個圈子然後再提出另一種更厲害的存有論來與其他思想競逐。
阿含中提及外道存有論的其一案例如雜阿含164的『風不吹,火不燃,水不流,箭不射,懷妊不產,乳不搆,日月若出、若沒、若明、若闇不可知』,在我看來就呼應了古希臘的某一哲學派別對於萬物性質的推想。此學派並不是不可知論,而是認為所有的存在是不變不動、不增不減的,會感知到任何變化和運動是因為人的錯覺。這個版本的宇宙夠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了吧!但阿含經偏偏就把他挑出來釘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