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從來只在乎表面的實相,而沒有向內觀察實相。在嚴格的審核上,茹素必然不是慈悲,原因就是你所食用的菜品是因應供求的原因而大量種植,在這些菜品制作的過程中,必然有蟲卵蚯蚓螞蟻田蛙蛇蟲被粉身碎骨,這是農作業的常識,難道可以認為這些被傷害或殺害的衆生沒有禽畜被宰殺得慘烈或殘忍?若要有真正茹素的慈悲,可自行採摘成型的菜果,過程中不會涉及傷害蟲類或禽類,那麼這樣才是真正的慈悲。有些人沒有全面探討現實而宣揚素食,可是有些事情的背後不是我們想象得如此簡單。
更有些人說:「那些吃所謂三淨肉的人和佛陀吃三淨肉的區別是佛陀沒有主動去選擇吃三淨肉,而我們有那麼多食物可供選擇,卻主動選擇吃肉,那肉還是三淨肉嗎?」滿囗慈悲的人說出這種說話是多麼的諷刺,這種說法就等於佛陀不算主動吃三淨肉就能免除殺生的原罪。佛陀爲甚麼不全面制定茹素戒律?當中必然有它的智慧和原因。我的一位法友在半年前初嘗法味而精進,並且茹素,結果就是營養失調而引發疾病,而正法,並沒有不愛護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教導,否則就是無明。
愚昧地打著拯救地球的招牌或愛人類的口號而宣揚茹素是一種經不起科學考驗的說法。全球面臨生態危機的原因就是人類利用資源的問題,當下人類並沒有相當的科學技術條件和時間可以再生資源為人類所利用,在這個指導下和絕對層面,減低人類繁殖量就是最直接的方法,面對全球幾十億人囗你能說出這種理想是合乎人類生活的真理?別忘記人是多麼的自私和以自我爲中心。在生物學、昆蟲學、土壤學的研究領域我們不難發現,以飼養禽畜與種植農作物做比較,必然是種植農作物涉及更大規模的殺生,一窩蟻穴或一塊田裡的蚯蚓或其他附屬生物就已經遠遠超越農場所飼養禽畜的數量。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會把吃素當佛法修行,或是把吃三淨肉當成殺生、不慈悲的想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三淨肉的意義不了解。三淨肉是不見為我殺、不聞為我殺、不疑為我殺,連我懷疑某人「為了我」而殺了一隻動物的肉都不吃了,我就跟這些殺生隔絕了,這就是三淨肉的意義。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我有吃肉,所以就有需求,所以那些屠宰業就是「為我而殺」的,問題是他根本不知道我哪根蔥,要怎麼「為我而殺」?我就引用律藏一段經文來解釋。
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脚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乃至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眾生命,如是三種淨肉應食。----四分律
這篇經文有個重點,裡面的「彼」都不是在遠處不知名的人,而是我看得到或是認識的人。為什麼?因為在我身邊或是我認識的人才有可能「為我故殺」,那些批評三淨肉的人的另一個死穴就是這裡。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我有吃肉,所以就有需求,所以那些屠宰業就是「為我而殺」的,問題是他根本不知道我哪根蔥,要怎麼「為我而殺」?我就引用律藏一段經文來解釋。
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脚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乃至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眾生命,如是三種淨肉應食。----四分律
這篇經文有個重點,裡面的「彼」都不是在遠處不知名的人,而是我看得到或是認識的人。為什麼?因為在我身邊或是我認識的人才有可能「為我故殺」,那些批評三淨肉的人的另一個死穴就是這裡。
千萬不要認為茹素就是代表慈悲,這是普遍人們在邏輯觀念上的誤解。正如人在鴻運當頭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別因為做過一些好事就以為自己是聖人,而人在面對逆境失敗時也不要氣餒,別因為做過一些壞事而認為自己永遠是個失敗者。除了正法,萬萬不可對某種觀點抱持一種特定想法或看法,這是一種非常不智的行為。即使將來有一天大半個地球茹素,人們必然也會因爲這種人爲的錯誤見解而影響自然的法則,最後就會茹素的利益而導致他人更加專注於“人性中的自私和以自我爲中心“。
中道,才是我們需要多作專注而擇善固執。
佛陀當年除了制定出家人的不殺戒,也專門針對肉食與殺生的分際作出開示而制定三淨肉戒,這裡頭已經昭示出“不故意“殺生的精神價值。事實上佛陀和阿羅漢們都沒有斷肉食。由此可見,在滅苦的意義上,一個人的慈悲心和解脫與否,是跟茹素無關,即使一個人一輩子茹素,可是他的內心仍然存有貪、嗔、癡三毒的不淨汙染來做人處事, 那麼這種茹素的舉措並無任何實質性意義。烏巴慶老師甚至勸誡那些積極鼓吹人們改信佛教的熱心人士,他說:「唯一能改變他人的方式乃讓自己立身於「法」中-在於戒、定、慧之中-再幫助他人同樣地修行。當自己尚未能立身於戒、定、慧,嘗試改變他人之意義何在呢?你可以自稱為佛教徒,但除非你修習戒、定、慧,否則對我而言你並非佛教徒。反之,若有人修持戒、定、慧,即使他不稱自己為佛教徒,他依然是佛陀教導的真正追隨者,不論他如何稱呼自己。 」
這時候有些人就會嚷著說,吃肉就能聯想出殺生的情景,你茹素就能救助牠們,就代表擁有慈悲的心。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在嚴格意義上進行深入研究,實情就是不吃肉並不等如不殺生,茹素也會聯想出殺生的情景與殺生的事實。例如農夫種菜會因為放農藥和翻土而引伸出殺害土壤裡的衆生。而救助我們的藥物也是經過無數白老鼠或其他動物而製煉而成(而且今天依然不斷地進行)。在糖果中,也有滲入動物皮質或骨骼成份。從這些事實來看,幾乎在我們的飲食物品中都充滿吃肉和殺生的成份,還有我們穿的皮鞋、揹的皮包和一系列關乎動物皮層用品也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這些不爲人知的盲點不單蒙蔽了我們,也向僅僅口頭上叫人們茹素的人給了一記重重的耳光,這個現實反映出人類靈性與同理心並不是單純建基於形式上的茹素舉動,而是建基於有沒有故意地去殺害衆生的動機與自制。當然,不吃肉茹素是爲了拯救因為人類的囗慾而被殺害的衆生,個人認為說得通, 但也有人因為茹素而導致營養失衡,進而引發疾病並危及生命。因此,要因人、因事制宜,同時也要明白茹素並不代表你沒有間接殺生。
只有中道,才是我們需要多作專注而擇善固執。
中道,才是我們需要多作專注而擇善固執。
佛陀當年除了制定出家人的不殺戒,也專門針對肉食與殺生的分際作出開示而制定三淨肉戒,這裡頭已經昭示出“不故意“殺生的精神價值。事實上佛陀和阿羅漢們都沒有斷肉食。由此可見,在滅苦的意義上,一個人的慈悲心和解脫與否,是跟茹素無關,即使一個人一輩子茹素,可是他的內心仍然存有貪、嗔、癡三毒的不淨汙染來做人處事, 那麼這種茹素的舉措並無任何實質性意義。烏巴慶老師甚至勸誡那些積極鼓吹人們改信佛教的熱心人士,他說:「唯一能改變他人的方式乃讓自己立身於「法」中-在於戒、定、慧之中-再幫助他人同樣地修行。當自己尚未能立身於戒、定、慧,嘗試改變他人之意義何在呢?你可以自稱為佛教徒,但除非你修習戒、定、慧,否則對我而言你並非佛教徒。反之,若有人修持戒、定、慧,即使他不稱自己為佛教徒,他依然是佛陀教導的真正追隨者,不論他如何稱呼自己。 」
這時候有些人就會嚷著說,吃肉就能聯想出殺生的情景,你茹素就能救助牠們,就代表擁有慈悲的心。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在嚴格意義上進行深入研究,實情就是不吃肉並不等如不殺生,茹素也會聯想出殺生的情景與殺生的事實。例如農夫種菜會因為放農藥和翻土而引伸出殺害土壤裡的衆生。而救助我們的藥物也是經過無數白老鼠或其他動物而製煉而成(而且今天依然不斷地進行)。在糖果中,也有滲入動物皮質或骨骼成份。從這些事實來看,幾乎在我們的飲食物品中都充滿吃肉和殺生的成份,還有我們穿的皮鞋、揹的皮包和一系列關乎動物皮層用品也就不多說了。
事實上這些不爲人知的盲點不單蒙蔽了我們,也向僅僅口頭上叫人們茹素的人給了一記重重的耳光,這個現實反映出人類靈性與同理心並不是單純建基於形式上的茹素舉動,而是建基於有沒有故意地去殺害衆生的動機與自制。當然,不吃肉茹素是爲了拯救因為人類的囗慾而被殺害的衆生,個人認為說得通, 但也有人因為茹素而導致營養失衡,進而引發疾病並危及生命。因此,要因人、因事制宜,同時也要明白茹素並不代表你沒有間接殺生。
只有中道,才是我們需要多作專注而擇善固執。
理論實踐並駕齊驅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 。 這些南傳地區 他們的 "人均肉食量" 在世界上和其他國家相比 算不多是後段班。
北傳大乘 如 中國 南韓 日本 "人均肉食量" 比 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 這些南傳國家還多。 台灣算是 大乘佛教 國家 有 "吃素" 的觀念。 結果 肉吃的比 南傳國家還多。 https://www.kskk.org.tw/food/node/131
好奇 南傳地區 吃肉情況如何。 發現 有 "吃素" 觀念的 大乘地區 中國 台灣 肉 竟然 吃的比 南傳 地區 還多。
分享這些不代表什麼 只是 驚訝 南傳佛教 沒刻意 要求吃素。 結果 肉吃的 比 大乘 中國 台灣 還來的少。
北傳大乘 如 中國 南韓 日本 "人均肉食量" 比 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 這些南傳國家還多。 台灣算是 大乘佛教 國家 有 "吃素" 的觀念。 結果 肉吃的比 南傳國家還多。 https://www.kskk.org.tw/food/node/131
好奇 南傳地區 吃肉情況如何。 發現 有 "吃素" 觀念的 大乘地區 中國 台灣 肉 竟然 吃的比 南傳 地區 還多。
分享這些不代表什麼 只是 驚訝 南傳佛教 沒刻意 要求吃素。 結果 肉吃的 比 大乘 中國 台灣 還來的少。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鼓吹素食的人,他們強調的是 減少殺生。samuelyen2011 寫: ↑2021-05-05, 17:29這部經裏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說法,但並不悖離「離貪」的佛陀教法,即精緻素食是屬於追求貪食美味的葷腥(有的葷腥經版本,更直接把貪食美味譯成精緻素食),而不是食肉。
他們確實忽略 "追求美味" 這種「貪」的問題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鼓吹素食的的人,訴求點有很多,譬如吃素對健康有益、減少環境破壞、尊重生命、吃素是修行....,無法用單一原因解釋眾多人的行為,雖然人類大腦喜歡這樣解釋世間事物,但世界是很複雜的。
而且很多原因都有問題,譬如吃素有益健康,有些人吃素後身體真的變好,但其身體不健康的原因可能不是吃肉,而是吃太多肉造成,吃素之後自然就健康一些,但跟適量吃肉的情況比是否會更健康,這也不確定,因為造成身體健康的因素也有很多,無法用單一原因去解釋。
抵制吃肉確實可以縮小肉類市場抑制生產,但是就會有人說,你不吃素你就是殺動物兇手,就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概念。而且素食的食材生產過程殺的生物也不會比較少,所以按照這個邏輯,人人都是兇手了。學習佛法在這個問題上作文章,就本末倒置了,上面經集的經文也有提了。
而且很多原因都有問題,譬如吃素有益健康,有些人吃素後身體真的變好,但其身體不健康的原因可能不是吃肉,而是吃太多肉造成,吃素之後自然就健康一些,但跟適量吃肉的情況比是否會更健康,這也不確定,因為造成身體健康的因素也有很多,無法用單一原因去解釋。
抵制吃肉確實可以縮小肉類市場抑制生產,但是就會有人說,你不吃素你就是殺動物兇手,就不是同志就是敵人的概念。而且素食的食材生產過程殺的生物也不會比較少,所以按照這個邏輯,人人都是兇手了。學習佛法在這個問題上作文章,就本末倒置了,上面經集的經文也有提了。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就現代人的飲食喜好而言, 試問是否傾向魚肉? 大街小巷 , 各式燒烤,海鮮..不一而足
這些傾向是否就是執取? 答案在自己心裡 騙不了人,
對於提倡素食者, 他們犯了破和和僧嗎? 提倡者是對俗家宣說, 還是食肉的僧家?
佛陀本身不主張苦行, 但他也讚嘆大迦葉的頭陀苦行 !
我本人非素食主義, 但也讚嘆素食者慈憫悲心.
有人喜談種植蔬果, 藥品 所帶來的殺業, 推演出素食一樣造業, 是的,
不過若能令感受更敏銳的有情眾生減少痛苦, 讓自身更符合於
" 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 , 那麼何錯之有?
若因宣揚素食而致令原始佛教信仰者不斷詆毀, 那傲慢的心就是執取,
執取於名相, 執取於自身的貪慾 !
這些傾向是否就是執取? 答案在自己心裡 騙不了人,
對於提倡素食者, 他們犯了破和和僧嗎? 提倡者是對俗家宣說, 還是食肉的僧家?
佛陀本身不主張苦行, 但他也讚嘆大迦葉的頭陀苦行 !
我本人非素食主義, 但也讚嘆素食者慈憫悲心.
有人喜談種植蔬果, 藥品 所帶來的殺業, 推演出素食一樣造業, 是的,
不過若能令感受更敏銳的有情眾生減少痛苦, 讓自身更符合於
" 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 , 那麼何錯之有?
若因宣揚素食而致令原始佛教信仰者不斷詆毀, 那傲慢的心就是執取,
執取於名相, 執取於自身的貪慾 !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頭陀苦行
並非是古印度傳統中的“苦行”,這裏的文字翻譯有問題,很容易讓人心生誤會,應該說大迦葉尊者過著一種比佛教僧戒更嚴謹的修行生活方式,十三頭陀法都跟僧人僧戒所規範的食、衣、住有關,譬如,(一)糞掃衣--穿著廢棄布所作成之襤褸衣,若貪新好之衣,則多損道行的追求。
(二)三衣--佛教出家眾的衣著,除了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相當於常人之內衣、外套及禮服)之外,無多餘之衣。
(三)常乞食--風雨無阻,每日乞食成為習慣,於所得之食不生好惡念頭想。
(四)次第乞食--不擇貧富而順序沿門脫缽。
(五)一座食--每日只在日中一食,以免數食防礙修行。
(六)一缽食--有「節量食」的意思,指不過食,即缽中只受適量的飯菜而食。
(七)時後不食--一日一食,中食之後不得飲漿汁之類,若飲之心生喜樂者,不能一心修習善法。
(八)阿練若住--遠離世俗居住環境而處於安靜之處所。
(九)樹下住--郊外、曠野之樹下住,如佛所行至樹下思惟求道。
(十)露地住--坐於露天、空曠之地,使心明利以入空定。
(十一)塚間住--住於墓地、火葬場,見死屍臭爛、狼藉、火燒、鳥啄,修無常苦空觀感,以厭離三界。
(十二)隨處住--以能得、所得為滿足,任何已敷者,即如所敷而住。
(十三)常坐不臥--若安臥思慮世法,諸煩惱賊常伺其便。
https://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 ... 99oct3.htm
主要是僧戒內容繁瑣,但在衣食住要求得比僧戒嚴格,就不用去思考一些太繁瑣的問題,但要注意,這裏面飲食問題是傾向吃得少,食量節制一些,常乞食對治一些要求飲食好壞的執著。
大迦葉是僧戒更嚴格了些,將生活重心都放在修行上,不再執著一些細微的食衣住問題,但並不意味他不守其它僧戒,或者是有什麼自苦其身的行為,他也不會特意去宣揚要求別人跟著一起執行。
並非是古印度傳統中的“苦行”,這裏的文字翻譯有問題,很容易讓人心生誤會,應該說大迦葉尊者過著一種比佛教僧戒更嚴謹的修行生活方式,十三頭陀法都跟僧人僧戒所規範的食、衣、住有關,譬如,(一)糞掃衣--穿著廢棄布所作成之襤褸衣,若貪新好之衣,則多損道行的追求。
(二)三衣--佛教出家眾的衣著,除了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相當於常人之內衣、外套及禮服)之外,無多餘之衣。
(三)常乞食--風雨無阻,每日乞食成為習慣,於所得之食不生好惡念頭想。
(四)次第乞食--不擇貧富而順序沿門脫缽。
(五)一座食--每日只在日中一食,以免數食防礙修行。
(六)一缽食--有「節量食」的意思,指不過食,即缽中只受適量的飯菜而食。
(七)時後不食--一日一食,中食之後不得飲漿汁之類,若飲之心生喜樂者,不能一心修習善法。
(八)阿練若住--遠離世俗居住環境而處於安靜之處所。
(九)樹下住--郊外、曠野之樹下住,如佛所行至樹下思惟求道。
(十)露地住--坐於露天、空曠之地,使心明利以入空定。
(十一)塚間住--住於墓地、火葬場,見死屍臭爛、狼藉、火燒、鳥啄,修無常苦空觀感,以厭離三界。
(十二)隨處住--以能得、所得為滿足,任何已敷者,即如所敷而住。
(十三)常坐不臥--若安臥思慮世法,諸煩惱賊常伺其便。
https://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 ... 99oct3.htm
主要是僧戒內容繁瑣,但在衣食住要求得比僧戒嚴格,就不用去思考一些太繁瑣的問題,但要注意,這裏面飲食問題是傾向吃得少,食量節制一些,常乞食對治一些要求飲食好壞的執著。
大迦葉是僧戒更嚴格了些,將生活重心都放在修行上,不再執著一些細微的食衣住問題,但並不意味他不守其它僧戒,或者是有什麼自苦其身的行為,他也不會特意去宣揚要求別人跟著一起執行。
Re: 請問該如何有次第的接觸原始佛教?
簡單的説,吃不吃素跟修行沒關係,但節制食衣住的欲求,鬆開貪瞋癡的捆縛,導向涅槃(苦的止息),這才是經典反覆教導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