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810經:
身行休息入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學,身行休息出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學。
心行覺知……,心行息覺知,入息念時如心行息入息念學,心行息出息念時如心行息出息念學。
”
“
瑜珈師地論:
於息除身行入息,我今能學息除身行入息;於息除身行出息,我今能學息除身行出息。
於息除心行入息,我今能學息除心行入息;於息除心行出息,我今能學息除心行出息。
”
“坐禪三昧經:
除諸身行,亦念入出息。初學息時,若身懈怠、睡眠、體重悉除棄之,身輕柔軟隨禪定心。受喜,亦念息入出,除懈怠、睡眠、心重,得心輕柔軟隨禪定心。
”
如果說要界定“觀呼吸”與“八正道”的關係,可以將“觀呼吸”當做“八正道”的進階修法,尤其是針對八正道中的正念與正定更進階、更有效率的專修法門,它在八正道的正面思考法則與替代法則基礎上,教授了呼吸對於身心的輻射影響效應,觀呼吸一心不亂的觀照範圍在於:“維持呼吸對於身心的反覆回饋調整,直到身心息徹底平靜”。
如果以上對於觀呼吸的修習理解是百分之百完全正確的教授,有經據(雜阿含經)、有論據(瑜珈師地論、坐禪三昧經)可證明,那可以肯定外面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對於觀呼吸的教授與解說,絕對都是錯的。
最神奇的是,即便大部分對於觀呼吸的理解與教授都是錯誤的,但估計還是有人修成正定與解脫。因為基礎是不變的,經典説:”有八正道存在,就不缺四沙門果。”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Re: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正定其实并不分世间正定或者出世间正定,这在我目前看的经典里 ,并没有看到这样分开的描述 事实上你所形容的世间正定
“舉例來說,禪坐時,念頭無惡,但生起念頭時,唯有善念,純善無惡,相續不斷,此時就是正定(世間正定)”
和你所描述的出世间正定
“如念頭與五蘊無常法、四聖諦、緣起法相應,這就是出世間正定”
是一回事,因为只有'念頭與五蘊無常法、四聖諦、緣起法相應'才能‘生起念頭時,唯有善念,純善無惡’
这也是四正勤的修习,因为经典所说的善恶和我们口语日常观念里的善恶并不完全相同,恶即是贪嗔痴,善即是离贪嗔痴,而正定在相应部明确为 初二三四禅,是由正见所展开的,我觉得不用再多加解释,望友知悉
“舉例來說,禪坐時,念頭無惡,但生起念頭時,唯有善念,純善無惡,相續不斷,此時就是正定(世間正定)”
和你所描述的出世间正定
“如念頭與五蘊無常法、四聖諦、緣起法相應,這就是出世間正定”
是一回事,因为只有'念頭與五蘊無常法、四聖諦、緣起法相應'才能‘生起念頭時,唯有善念,純善無惡’
这也是四正勤的修习,因为经典所说的善恶和我们口语日常观念里的善恶并不完全相同,恶即是贪嗔痴,善即是离贪嗔痴,而正定在相应部明确为 初二三四禅,是由正见所展开的,我觉得不用再多加解释,望友知悉
Re: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你说的这两大法则确实存在,可用。但是我觉得没必要用这么学术的说法去总结
只是观呼吸这单一操作并不能达成所谓解除五盖缠缚,因为观呼吸这一操作很可能不仅仅只是佛教在用,外道也有可能会有用到观呼吸 但是却不能达到正定。所以观呼吸之后的操作才是至关重要。单纯的观呼吸最多也只能平稳身行而已,从粗重的拉扯中抽离出来。但是一旦对那种平稳保持惬意,想要继续保持,一样有贪
另外为什么这个论坛发帖还要审核呀 这样就不能即时交流了
Re: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由正观正确的了知而达成的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的开展八正道到正定,和刻意的希望保持某种愉悦的状态是不一样的。那一样还是感官经验,你能体会到喜乐就还在感官经验的范畴,换句话来说还是你所说的欲乐。
这不是不好,有时候也是有用的,你可以把这个当作你所说替代法的一环,但不是最终我们要的,追求的。如果持续抱持这个,是无法到达最后的。
Re: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正定=正見+初二三四禅?
以下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對:
正見在不能思維的初二三四禅(安止定)中似乎沒有用
正見在"出了初二三四禅(近行定)",能思維才有作用
正定=正見+近行定=vipassana
以下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對:
正見在不能思維的初二三四禅(安止定)中似乎沒有用
正見在"出了初二三四禅(近行定)",能思維才有作用
正定=正見+近行定=vipassana
Re: "正定”的見聞與理解
法友别激动。。。我们只是正常讨论而已,你要怎么做其实并不关我的事。我这样说把 正定就是正定,根本不分世间正定和出世间正定。会这样去区分无非沿用了后期衍生出的思想。也并没有了解世间到底是什么。 你去看相应部,杂阿含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世间正定和出世间正定。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观察修习,正定只是正定而已,由正见开始展开的。如果我说的话让你不太悦意,我不再说也就是了
最後由 掌中之叶 於 2019-12-09, 10:3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