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這句話並不是那樣的理解。freshman 寫: ↑2017-05-29, 03:42建議暫時停印slake法友之《素食密碼》,因為末學發現其存在重大缺陷
slake法友在答覆讀者(1)當中說:
(2)佛陀所制的每一條戒都兼顧「動機(心態)與行為」。
說明:例如:殺生戒,雖然有殺心(動機、心態),如果並未採取具體「行動(行為)」,那就不算「破戒」。所以並不能說「行為不重要(奉行不食魚、肉沒關係),心態才重要(只要不是為了供養恭敬禮事就是清淨的)」。尤其要註意的是,在第一破僧戒裡,所規範的動機並不是五項苦行的「無垢與垢穢(淨與不淨)」的動機,換句話說並不是因為提婆達多熱愛名聞利養的心態,讓「不食魚、肉成為不淨行」才制訂的,而是因為提婆達多的動機(心態)在於「破壞(離間)僧團的和諧」。
更值得註意的是,一般戒律都是兼具動機、行為和結果,才算破戒。但本戒在動機(破僧)與行為(五項苦行)之間使用了巴利語「Va(或)」字。也就是說單獨有這個「動機」或「行為」都算破戒。意思就是說「雖然沒有採行這五項苦行,但卻心懷破壞僧團的和諧的動機」或「雖然沒有想要破壞僧團的和諧,卻奉行這五項苦行」。這在其他戒條裡,實在很少見,原因就是:因為在和諧的僧團生活中,若一味地提倡、堅持特異的知見和修習生活方式,久而久之,無可避免地,還是會產生「破壞僧團和諧」的作用,因而犯戒。
------------------------------------------------------
以上slake的依據是《南傳巴利律》當中,關於僧殘十〔第一破僧戒〕的記載:
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
-------------------------------------------------------
slake法友僅僅根據上文當中的一個“或”字就推導出“只要心懷破壞僧團的和諧的動機”就犯(此)戒。
這裡,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是放在一起的,事件包括了前兩者。也就是說,應該是“企圖破和合僧的事件和導致破僧之事件”,即兩者都要成爲顯示的事件后才能成立,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