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4-02, 08:57
seasky 寫:原始法義,世尊正法中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念佛:憶念佛陀、憶念佛陀的教導,以智慧(或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認可、接受、生信),歡喜奉行。
念法:憶念法義、憶念法義的教導,以智慧(或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認可、接受、生信),歡喜奉行。
念僧:憶念僧眾、憶念僧眾的教導,以智慧(或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認可、接受、生信),歡喜奉行。
念戒:憶念戒律、憶念戒律的教導,以智慧(或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認可、接受、生信),歡喜奉行。
這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定義是哪兒來的?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5-04-02, 09:21
前一陣子剛好看到這篇經文,我想這應該是從下面的內容延伸出來的吧。
雜阿含(61)經
...比丘!若於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於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於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
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後究竟苦邊。...
此經說的「此法」是指「五受陰」,也就是於「五受陰」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
並沒有說於「佛、法、僧、戒」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也沒有憶念佛、法、僧、戒的部分。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4-02, 10:23
peacecila 寫:如果要修「四不壞淨」,其實很簡單,瞭解「四不壞淨」的內容,時時省思它的含意,直到對「佛法僧」的信念達到純淨不動搖、戒行完美。
這樣的知見是來自於『四不壞淨是初果四要素』(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erer)這個英譯,然而它卻是相似說法。四不壞淨事實上是『於無上道,生決定信』(別譯雜阿含153經)的廣說,是The characteristic qualities of a Stream-winner(一個入流者所具有的特性),因此你不能設想去修習或養成這些特性,然後再把它們建構成初果。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4-02, 10:37
peacecila 寫:其實,省思「佛法僧」的內涵,種種瞭解自然會在內心升起。
這種說法與淨土宗的『一句佛號,圓攝萬法』只有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別。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4-02, 11:07
peacecila 寫:有法友說,可以從道品修,得法眼淨、斷三結,一樣通於「四不壞淨」,但問題他們又修不上去。即無慧根、又無信根,真不知道這樣最後會有何成就可言。
有人心懷不善而聞佛說法,就得法眼淨,度諸疑惑,生決定信,例如雜阿含二四七經中那位原本志在盜法的須深比丘;也有人端心正意,從佛聽法,仍然一無所得,例如散陀那經中的五百梵志子。每個人的稟賦、波羅蜜不同,這種事無可如何。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4-02, 11:50
Mahanama 寫:這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的定義是哪兒來的?
從雜阿含經中粹取出來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若能相應到雜阿含 61 經世尊對初入門弟子教法中去,則能進道上升,進入聖者法流。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4-02, 12:01
Mahanama 寫:這種說法與淨土宗的『一句佛號,圓攝萬法』只有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別。
一是原始法義佛法僧戒的清淨信念,一是淨土宗的『一句佛號,圓攝萬法』,兩者涵義相差甚遠。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4-02, 12:26
seasky 寫:從雜阿含經中粹取出來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若能相應到雜阿含 61 經世尊對初入門弟子教法中去,則能進道上升,進入聖者法流。
經文中根本沒有看出要通過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來證得初果,我們只看到的是法隨法行,這裡的法就是八正道和涅槃而已,和念佛無關。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4-02, 16:40
他們的思路是這樣的:既然四不壞淨是初果的四個要素(four factors of stream-enterer),那麼只要設法增強自己對三寶的信仰至不動搖的程度,再加上持戒清淨,就把初果組裝起來了;又因為憶念佛、法、僧、戒反覆出現在不壞淨相應(預流相應)裡,部分經文還詳細描述了得禪定的過程,清淨道論則認為依該四個業處可證得近行定,於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就成了『修四不壞淨』,甚至認為念佛、念法、念僧、念戒都能達到近行定才是具備了四不壞淨。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4-02, 19:09
可以擧個例子來對比一下三結斷和四不壞淨的不同:
比如生眼病人,眼病相當於三結,修八正道相當於治病,病好了就能看見道路。看清道路相當於四不壞淨。
我們不能通過想念“我要看見道路、我要看見道路”來使眼病治好,只能通過治病來看見道路。
病治好了是三結斷,看見是不壞淨。
請思考一下這個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