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記敘的禪境當中的事情,我個人是傾向於認為可能是有的。slake 寫: ↑2017-12-22, 12:08《尊者阿迦曼傳》背後因緣及封面故事
首先要感謝中壢《雜阿含經》讀書會及其親友團、萬榮勳、林峰生、李婉儀,以及卓秀枝…等法友慷慨解囊,聯合倡、助印、贈此書的功德。其次要感謝新竹《雜阿含經》讀書會的李香鈴法友,她幾乎廢寢忘食地,詳細讀校完長達376頁的譯文,一一檢出了長期隱藏在內文中的失誤之處,並逐句加貼浮標,讓此書漸趨完善而更有可讀性。然後要感謝海內外的法師、大德、佛教道場、精舍、法友等,無懼於傳承門派和師友的壓力,挺身而出,義務流通此書,讓各地華人教區得以更廣泛地認識尊者的行誼。
其實,筆者—一介山居農夫而已,並沒有能耐來處理諸多出版相關的瑣碎事宜,包括善款、儲運、流通、聯繫…等,這一切的背後都是讀書會的成員呂美玲、林淑敏、彭惠玉…等全體學員在協助著,讓我徜徉山間林下的生活和日常的禪修作息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非常感謝這幾位善女子們無私的犧牲奉獻,日後還要依賴她們扮演「送子(倡印的書有如心肝寶貝)觀音」的角色,仔細聆聽看看哪裡有需要贈書,然後尋聲送書,才不會讓總計6000冊的贈書成為蟑螂寄居或濕氣反潮的存貨。在此也盼望台灣各地區的法友一起來幫忙贈書活動,除了自己的師父、親友、同事之外,也讓尊者充滿智慧和慈悲的光明,得以照入學校、機關、圖書館、閱覽室、安養院、慈善機構、寺院、宮廟、安寧病房…等,帶來歡喜與安樂!
最後要謝謝陳學嶢專業的美術設計,茲將封面故事摘錄如下:
093一座未完成寶塔的個案
好幾個晚上,當他在禪修的時候,尊者阿迦曼在他的禪境裡看到一個小沙彌和一個女孩子,在附近前後走來走去,不能確定他們有什麼用意,他後來問他們要做什麼?他們回答說他們曾經做過一座寶塔,但是在尚未完成以前,他們就已經死了。小沙彌就是那個女孩子的弟弟。他們都深情地執著以前的計畫,那就是為什麼他們一直在那個地區附近徘徊了那麼久。他們事實上並沒有其它深切的痛苦而是被自己的執著所折磨著,因此才阻礙著他們生到一個較高的境界。
知道了這些,尊者阿迦曼給他們說法:「憂慮從前是沒有用的,它已經過去了,而且是無法挽回了,無論我們的希望是多麼熱切,它都不能成為現在。流連過去只會產生沮喪和失望,未來也是一樣,兩者都要如實順其自然。只有現在才是必須善加運用的,因為它才是在我們所能做的能力範圍之內。這個真理應該也適用於寶塔的建築上,」他說:「如果它能夠順應你們的希望,你們早就能夠完成了。事實是在它完成以前你們就死了,這就向你們顯示了它的不可能性。現在你們被自己的遺憾所困擾著,遺憾你們死在它被完成以前。這是你們的第二個錯誤。而你們時時刻刻的憂慮著它,不顧絕不能完成的事實而想要完成它,這是你們的第三個錯誤,這三重錯誤的想法,在這裡沒完沒了。結果,它產生了錯誤的出生和無益的痛苦。所有這些都緣自你們錯誤的心態,你們為了自己,要改變這錯誤的態度,不要對不可能的事再存任何希望,這才是明智的。
「建造一座寶塔的目的是要從中得到功德,絕不是要你們隨身扛著它的磚塊、石頭或其它的建材。在建造這個寶塔中,屬於你們的是功德(你們善良的思想和努力),而不是寶塔本身。任何從它得到的功德,不論是多或少,都是你們合法的財產。為什麼你們要憂慮關於它的磚塊和石頭?所有做功德的人攜帶的是他們的功德,絕不是磚塊、石頭或其它他們已經贈送出去的東西。
就想想建築一座寺院、一條路或一個水塔所奉獻的錢財或其它各種東西,那些被用來建築或免費地分配的東西,只是用來彰顯功德主之動機的工具而已,東西本身不是功德,不是天界的快樂或涅槃。一段時間之後,它們一定會敗壞、腐朽和消失。但是從建築或捐贈中所得的功德卻保留在那些人們的心裡,那是心意(不是磚塊、石頭或其它的物質)感受著功德、道、果和涅槃。
「再也不能從你們未完成的寶塔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了。憂慮著它就是執著於它,縱使你們所執著的是一個功德的來源,執著本身就是一種不善的心理狀態。結果,你們就被釘在它上面,不能出生到適當的境界去感受你們的功德果報。如果你們能夠專注於從寶塔所得的功德,而不是寶塔本身,你們現在就會藉著你們的功德而到達善處,因為這是功德本身的特性,它是永久而且不會改變的。這是你們自己的錯誤,執著於應該放下的事物。你們的遺憾和憂慮是無益的,因為它們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你們不被自己的執著所延誤的話,你們的功德數量是足以生在一個較好的境界裡,現在是你們改變心態求生於適當境界的時候了。為了你們的進昇,專注於現在真實的功德吧!那是很可惜的,你們已經為自己的進步做了功德,然而又被自己對磚塊和石頭的執著所阻礙著。這些事物已經阻礙你們的進展好久一段時間了,讓它們走出你們的心裡,不久你們就自由了。由於你們的功德效力,你們可望生於任何相應的生存境界。」
然後尊者阿迦曼跟他們解說五戒,還有遵守五戒的利益:
1. 首先,所有的生物都有他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應做出任何事來傷害或毀滅他們的價值和意義,因為罪惡必將降臨殺害者身上。
2. 第二,每個人的財產對他自己而言都是珍貴的,雖然在別人看起來它們可能是沒有價值的。任何意圖要破壞那個所有權,不論用什麼作法,都一定會引起敵意和為了保護那些財產的鬥爭,一個聰明人不應該這麼做。
3. 第三,一個人的配偶或兒女是他掌上的明珠,這種情感必須予以重視,去引誘他們之中的任何人,等於是把他們所屬的人,他或她的眼睛給挖出來。
4. 第四,說謊是辜負別人對說謊者的信心。沒有人,即使說謊的人或動物,都不歡迎任何虛偽,這要予以避免。
5. 第五,酒類本質上是一種麻醉劑,它能使一個人神智失常,它使飲者喪失了意識的自制,那些不想被驅向瘋癲和損害身心健康的人,應該避免。
持守五戒的利益如下:
1. 長壽健康,
2. 財富安穩,
3. 快樂而和諧的家庭生活,
4. 別人的眼中是永遠可靠和值得信任的,獲得信賴尊敬,為天神和人們所喜愛,無害於自己和別人。
5. 具備智慧,不會心不在焉。
「一個持守五戒的人,就是散播快樂和無害的種子給人們和動物們,他不被懷疑,他不訴諸暴力,因為他經常考慮別人的感受,就像他自己的感受一樣。一個持守五戒而真實的人,來世一定會進入快樂的境界,因為他由戒德和法義所支持著。這些你們要記在心裡,」他說:「不久,藉著你們的功德,你們就會得到應有的庇護了。」
094執著的罪惡
說法結束的時候,姊弟都歡喜於法義,並請他授予五戒。他授予五戒滿足他們的希求,然後他們離去,立即消失了。由於他們從布施和戒德所獲得的功德,他們出生於一個空居天叫做忉利天,而後來偶然地回來聽他說法,並表示他們的感激,因為他給了他們有益的忠告。他們說,就是因為他的教導,他們才能從自己的執著中解脫出來-那曾經讓他們無用地徘徊於未完成的寶塔。他們現在知道,執著對於心意的開發是多麼危險,它阻礙著一個人的進步,妨礙著他去感受本來應有的快樂與安寧。
他接著為他們解釋,這樣的心態對於進步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在身體四大分離的時候,一個智者應該照顧他自己的心意,而不是身體或其它的東西。否則心意將會被執著或對外物的瞋恨所籠罩著。憤怒或生氣(執著或貪欲的另一方面)不過是自我毀滅的火焰罷了,在危急的時刻,它會把一個人拉進任何一個悲慘的境界裡,例如地獄界、餓鬼界、魔界和動物界。這些境界是悲慘的,那裡痛苦掌握著一切。那是非常明智的,當一個人有能力這樣做的時候,就要訓練他的心意,讓他在還有時間來自我矯正或自我改善的時候,能夠瞭解他自己的心意作用。在危急的時候,當身體就要分離的時候,已經受過訓練和作好準備的心意,就能夠,至少若干程度,自己不執著於顯現的痛苦;最佳狀況下,它會保持一個絕對不執著的觀察者,不會被牽涉到世間所有的善惡之中。這是勝過其它所有的修習,至高無上而無以倫比的。
智者,認清了心意的狀態或情況,是三界中最重要的,所以經常下工夫去訓練他們的心意,也勸告別人去做同樣的努力。那就是心意,它感受著業果的苦樂,它產生得失,在喜樂和悲慘境界中輪迴生死。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個人在現在和未來,都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對待、訓練和守護他自己的心意。
姊弟現在是忉利天的天使了,被他的開示深深地感動,說他們以前從未聽過這樣的法。然後,他們就向他告別,右繞他三匝,一直倒退到他的住區以外,接著騰入空中,就像棉絮被風吹起。
封面說明:左下角,姊弟現在是忉利天的天使了,偶然地回來聽他說法,並表示他們的感激,因為他給了他們有益的忠告。遠處背景則是「一座未完成的寶塔」。
因為佛經當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些這樣的經歷。
但是,說到佛陀帶領諸位阿羅漢來給阿迦曼賀喜,這個明顯就有問題了。
首先,佛經當中,無論南傳北傳,沒有一個記載這樣的實例。
其次,佛在世的時候,也有很多阿羅漢般涅槃了,沒有一個經典記載他們又會出現在別的弟子的禪境當中。
再次,當初結集的時候,阿難說,佛陀遺言“小小戒可舍”。迦葉等怪阿難沒有問清楚“小小戒”指的是哪些戒。如果可以在禪境中見到佛陀,為什麼這些阿羅漢們不去問問清楚?
再再次,阿迦曼證阿羅漢的時候,佛陀帶領諸位阿羅漢來給阿迦曼賀喜?這個讓我想起了“法鏡經”。佛陀在世的時候,很多人需要佛陀印證自己的證量。佛陀說,這是不需要的,你們應該自己可以用“法鏡”來對比的。
我個人認為,阿迦曼自己是不是不夠自信,佛陀帶領諸位阿羅漢來給阿迦曼賀喜以後,他就完全自信了?
最後,我想說一下,禪境是不可靠的。禪境當中看到的東西,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東西有什麼不同呢?這些都是現象(禪境的現象有時候甚至比平時看到的還要假)
都不如觀五蘊看得深看得透。這個可以看到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