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3-28, 15:56
Mahanama 寫:如何"修佛不壞淨"?
如上面回文所說,修佛(信佛):念於佛陀的智慧解脫,念於佛陀的教導,並思維觀察之,我當致力於智慧解脫,信心信念即能增長擴大。
不斷地修習之,適時犛清校正方向,即可達成 "修佛不壞淨"。這道理如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可以獲得堅定的信念不退,差別的是:前者是正信,後者是盲信。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3-28, 16:06
seasky 寫:如上面回文所說,修佛(信佛):念於佛陀的智慧解脫,念於佛陀的教導,並思維觀察之,我當致力於智慧解脫,信心信念即能增長擴大。
不是憶念佛陀的九個德號嗎?
seasky 寫:不斷地修習之,適時犛清校正方向,即可達成 "修佛不壞淨"。這道理如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可以獲得堅定的信念不退,差別的是:前者是正信,後者是盲信。
由此可見,即使有了堅定不退的信念,也可能走在錯路上而不自知。是嗎?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3-28, 16:13
seasky 寫:修佛(信佛):念於佛陀的智慧解脫,念於佛陀的教導,並思維觀察之,我當致力於智慧解脫,信心信念即能增長擴大。
修僧(信僧):念於僧眾的賢聖清淨,念於僧眾的教導,並思維觀察之,我當致力於賢聖清淨,信心信念即能增長擴大。
修法(信法)居於核心地位,在正確思維觀察法義的教導下,適時犛清校正修佛(信佛)、修僧(信僧)的方向是否走偏了,致力於正信的修習,不流於一般的信仰。
改一個字差別很大,你如果要把“修”改成“信”,那就以後再也不要說修四不壞淨了,只能說信四不壞淨。不要前後不一致。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3-28, 17:32
Mahanama 寫:不是憶念佛陀的九個德號嗎?
念於佛陀的智慧解脫(略說),憶念佛陀的九個德號(廣解),略說與廣解兩義相通。
Mahanama 寫:由此可見,即使有了堅定不退的信念,也可能走在錯路上而不自知。是嗎?
是的,佛陀與阿羅漢相繼入滅後,遠古至現今在佛說經論龐雜衍生的情況下,修行者要找出正確的原本的世尊法義並不容易,修錯了,信錯了,迷失了正法的方向,堅定不退的信念只會更加的固執沉淪,永遠也不能究竟滅苦。法友們請記得,依正見正法適時犛清校正偏離的航向!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3-28, 17:35
shanguan 寫:改一個字差別很大,你如果要把“修”改成“信”,那就以後再也不要說修四不壞淨了,只能說信四不壞淨。不要前後不一致。
修中有信,信中有修,道品中的信根信力不也是修來的?法友是否有此領會呢?
-
seasky
- 文章: 770
- 註冊時間: 2004-09-23, 08:00
文章
由 seasky » 2005-03-28, 18:25
修來的是果,是否信根信力(四不壞淨)不應列入三十七道品?
-
shanguan
- 文章: 2716
-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 來自: Shanghai
-
聯繫:
文章
由 shanguan » 2005-03-28, 19:46
三十七道品只是一種對法歸類,不是都可以修的,比如四神足就不是都能修的。且信根信力不等於四不壞淨。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5-03-28, 21:42
Mahanama 寫:『三結盡,成就四不壞淨』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得禪定』這兩種名相近似而內涵有別的教導被混淆不清,而且它可能發生在很早期。兩部對讀、研習經典語言都有助於辨明法義,但若是法義本身已在傳誦過程中出現了誤差,那不是靠翻書、查字典即可脫困。
證須陀洹果是否需要禪定力之所以會成為問題,上述兩項教導混淆不清可能是主要原因。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5-03-28, 22:07
Mahanama 寫:倘若四不壞淨可以分別成就,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可以像修學分一樣,一科一科地修完,然後加起來,四不壞淨就得到了。是嗎?
所以,法友堅定地認為「四不壞淨」必須要等待「法眼淨」的時候,才能四者俱得,只有這條路嗎?那麼,不妨請法友深思「七聖戒自通之法」的經義,那跟「法眼淨」有絕對上的關係嗎?如果是的話,那「佛陀」不應說「聖戒自通之法」。
也要請法友們深思那「法鏡經」的用途,主要是用來自記自說,只有自己會知道的答案,事實上無須再去請教別人,也無須獲得任何人的認可,其他人也無從置喙。或許持異議的法友們會質疑說:「可是那跟其他宗教的信念,有什麼不同呢?」像這種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迷障,何必拿「四不壞淨」去跟其他宗教的信念作比較呢?像這類未經深思的質疑,豈不是自尋煩惱、兼且自誤誤人。借問,其他宗教難道也有「四預流支」嗎?,也有「善士--四雙八輩」可以親近嗎?有機會「聽聞正法」嗎?
事實上,能得「四不壞淨」者,不論是一時俱得,或是分別修得、證得,同樣都是經過「四預流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的過程,這並沒有什麼逾越佛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