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2, 18:48
Dogbert 寫:須深要進入僧團不說謊是進不去的,所以他至少犯了不妄語戒。至於偷學東西這件事,從戒律來看,實在看不出來有成立的理由。
。。。
那麼從「須深盜法」這個個案來看,一個不精嚴地持守五戒的人「比如須深」,(在他認真地持守五戒之前),也可以證初果,對嗎?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2, 18:53
換言之,如果有人說,證初果必須精嚴地持守(五)戒律,這是有問題的說法。
我主要是想闡明上面的觀點。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5-05-12, 18:56
在我看來須深不持五戒是不可能證果的,他當時應該是真心有悔過之意又能接受佛法(具備四預流支),從這個時間點到證初果間的時間有多長,那就是看個人能力了。
我的看法其實還是跟之前一樣,須深在證果之前應該就已經有悔過之意,並且有實際禪修練習,最後才證初果。只是這時間很短,短到讓持戒多年又沒證果的人覺得很不公平。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5-05-12, 19:08
學佛法持戒要持多久證果才算是有持戒?十年?五年?一年?一個月?一小時?一分鐘?這其實沒有標準。
如果一個人持戒學習佛法十年然後證果,我們可以說他有持戒。那一個發心持戒學習佛法一年後證果的人,算不算有持戒?有。那一個發心持戒學習佛法一個月後證果的人,算不算有持戒?有。依此類推下去,那一分鐘算不算?
如果算,那就沒問題。那如果不算,那要持戒幾分鐘才算?應該沒人能給出一個答案吧?依我看,當具備四預流支的當下就是開始持戒學佛法了。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3, 01:54
Dogbert 寫:學佛法持戒要持多久證果才算是有持戒?十年?五年?一年?一個月?一小時?一分鐘?這其實沒有標準。
如果一個人持戒學習佛法十年然後證果,我們可以說他有持戒。那一個發心持戒學習佛法一年後證果的人,算不算有持戒?有。那一個發心持戒學習佛法一個月後證果的人,算不算有持戒?有。依此類推下去,那一分鐘算不算?
如果算,那就沒問題。那如果不算,那要持戒幾分鐘才算?應該沒人能給出一個答案吧?依我看,當具備四預流支的當下就是開始持戒學佛法了。
我個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如果這樣理解,那末,任何一個修習禪定有得的人都可以說必定持(五)戒了。
在他進入禪定的前面幾分鐘裏面,雖然時間很短,也有一個這樣的清靜的過程。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3, 04:48
八正道當中的 正語,正業,正命 相對應的 戒律 都是用來規範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行為,主要是指日常生活。禪修前的那幾分鐘行為不是重點。
也就是說,戒律是為規範日常生活而制定的。
我前面也說過。考察一個語言名相,應該看它的歷史來源。一個事項或者一個經驗發生在前,為了表達,描述這個事項而使用了這個語言名相,那末最好我們就將這個名相在這裏使用,而不要延伸。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5-05-13, 07:21
一個人有沒有持五戒跟他是不是在禪修無關,日常生活中可以不犯五戒,日常生活中守護六根可以不犯五戒,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修習四念處可以不犯五戒,持五戒是不管你是不是在禪修的。若是按照你的說法,那就變成禪修時沒有戒,只有定、慧,這說得通嗎?
禪修時反而是持戒的最完美狀態,因為他是從源頭就避免了不善的行為。這就像是初學游泳的人一開始會注意自己的游泳基本姿勢,但熟悉後他注意的可能變成動作的快慢調整、呼吸的方式,這時你不能說他沒有正確的泳姿,他只是不需要特別注意它而已。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3, 11:18
我沒有否定禪修當中會有戒,我的意思是,禪修當中有沒有戒要看他平時有沒有戒。
戒律是一個平時紀律的訓練,比方說,一個平時習慣“非禮勿視“的人即使在夢境當中,對於美女他也不慌亂。
如果用 遊泳 作例子,就是一個人平時走路就 念念不忘 遊泳的動作,一下水,也就習慣了遊泳的狀態。
所以,我的看法是,八正道當中的,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主要是平時的訓練,他們對於心的影響會帶入到禪修當中。
平時有,禪修當中就有,平時沒有,禪修當中不會突然有。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5-05-13, 11:31
那這又回到原點了,當一個人具備四預流支後到證果之間的時間要多久才算是有持戒?有人特別聰明這時間特短,就被判為沒有持戒,這不是歧視聰明人嗎?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5-05-13, 16:58
Dogbert 寫:那這又回到原點了,當一個人具備四預流支後到證果之間的時間要多久才算是有持戒?有人特別聰明這時間特短,就被判為沒有持戒,這不是歧視聰明人嗎?
哈哈,你還為聰明人喊上冤了。
我知道你堅持一定要把持戒加上去的經典依據是,因為佛陀說過,沒有八正道就沒有一二三四果。
我是這樣看的,
首先,八正道當中的八支,在一二三四果當中不是均勻平等的。在第四果的實現當中,正業,正命,正語最強。在初果的實現當中,正業,正命,正語最弱。
你看啊,身語意三業,阿羅漢全部無染。初果還差的太多。初果可以有四禪,但是阿羅漢卻可以沒有。
所以,我一再說,精研持戒是導向四果的必須之路。不是導向初果的,但是有助於導向初果。就比如,四禪有助於導向四果,但是也不是必需。
其次,正業,正命,正語包括了戒律,但是,戒律不包括正業,正命,正語。
就好像佛陀制定戒律之前,很多人也正果了。他們持戒嗎?不可以這樣說|(或者說,不適當用戒律來說,)就好像一個心地純潔的孩子,從來沒有謊話的念頭,談不上戒妄語。但是可以用正業,正命,正語來描述他的行為。
具體說到須深,他在正果前的幾分鐘,可以說具有了基本的正業,正命,正語,但是,說不上持戒。因為,持戒是比較特定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