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印新版《史念原始佛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4-25, 16:12

末學個人對於上面第二問的理解是:

素食本身不犯僧殘,也不犯波羅夷。

素食違反了有關服裝、飲食和說法等等日常行為的戒律(眾學),如果不聽僧團屢次忠告,仍然堅持,才犯僧殘。
這就如同,有人的服裝不合規範,如果也不聽僧團的忠告,也犯僧殘。

所以,泰國方丈也只是要他離開,並沒有取消他比丘資格。

比丘的資格,在我這裏理解就是60分。

不知道,我這樣理解對嗎?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5-04-25, 16:50

詳見《原始佛教與南傳信仰的差異》:modules.php?name=Downloads&d_op=viewdownload&cid=1
當代的南傳信仰並非完全如法如律,但他們並未宣稱自己是「原始佛教的僧團」。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5-05-02, 14:00

無恥比丘Vs.賊住比丘

佛世時,有所謂「六群比丘」是指由難陀、跋難陀、迦留陀夷、闡那(車匿)、阿說迦(馬宿)、富那婆娑(滿宿),六位很麻吉的比丘所組成的小團體,他們之中有五位是釋迦族的親屬,都與提婆達多有著深厚的交情,甚至在「破僧事件」中也曾經給予同情或支持。他們的日常生活散漫而沒有威儀,行為放蕩不羈(例如:挑逗、撫摸女人等)而常被在家人譏嫌。它們是僧團中的頭痛人物,所以被通稱為「惡比丘」或「無恥比丘」。也因為這些無恥比丘的惡行,佛陀才逐一制訂了許多比丘戒來規範僧團的生活威儀和言行舉止。雖然佛陀未制戒前,無恥比丘胡作非為,但佛陀制戒後,他們都謹守戒律。經由這些比丘律詳細而具體的規範,再透過僧團每半月一次的布薩,嚴格加以約束、檢討、勸誡、懲罰,這六比丘中有好幾位,後來都證得了究竟解脫的阿羅漢果。所以,戒律是通往解脫生老病死之苦所必要的規範,能夠將原先的「無恥比丘」導向滅盡煩惱的「阿羅漢」。

佛世時,有一位很聰明的外道名叫須深,他為了「盜法:刺探佛法」而假裝剃度出家。他混入僧團的目的不是為了持戒、修定,也不是為了開發智慧;而是要偷取佛法的精要,回報給外道師長,以便徹底駁倒佛法的立論罷了。不過,他認真聽取並仔細思維諸長老和佛陀的開示之後,反而由衷地感動、懺悔,真心皈依三寶而成為可敬的比丘。他可以說是「賊住比丘」的始祖,原本企圖偷取「佛法」,達成反駁佛法的目的。這不就是後來《十誦律》及《俱舍論》所分類的「賊住比丘」嗎?「自言比丘: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者,或指剃除鬚髮,披著袈裟,自言『我是比丘』之『賊住比丘』。」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是藉著「一白三羯磨」的出家儀式,自稱為比丘罷了!他們真正的目的不在持戒、修定,而是盜取「比丘」「尊者」「長老」的頭銜和佛法的精義,然後運用「破僧壞法」的主張來反駁、破壞「正法律」的真相罷了!

看來現代的「賊住比丘」還遠遠不如古代的「無恥比丘」。無恥比丘是在戒律未作規範前胡作非為,現代的賊住比丘卻是在佛陀早已制訂戒律之後刻意違破,還自圓其說是時空不同了,所以理當要有所不一樣。這無異暗示著佛陀的戒律已經過時了,且認為自己的智慧遠超越佛陀,儼然只有他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對眾生有利的(例如:基於慈悲心可以堅持不食魚肉等。)自己對佛、法、僧、戒都未建立不動搖的信念,卻反過來批評具有純淨信念的人是「盲目的信仰」。一旦有人依經依律駁斥他,就反過來給別人戴帽子,說是不要聽信無知的在家人挑撥、製造矛盾等等。請問,這樣顛倒是非的伎倆是否合乎「比丘」或「出家人」的身份?殊不知,比丘律、比丘尼律裡,許許多多的戒條,都是因為出家人的行為不端正,受到在家人的非議、譏諷之後,才由佛陀一一制訂的。如今有在家人依經依律指出非法非律的行為,不但不知檢點,還反過來「非法說法,非律說律」,這與大乘信仰的歷代祖師大德又有什麼差別?這樣還能自稱為原始佛教的僧團嗎?茲摘錄《初果》一書中,「聖戒成就」篇的片段給大家參考:

中國唐代義淨律師以後的某些祖師大德們,非但自己不持戒,還大言不慚地指摘世尊所制的戒律「不合時宜」、「太過繁瑣,無須執著」、「只適用於熱帶或印度社會,不適合中原漢土的禮儀之邦。」…種種謬論;當代竟有人主張要廢除某些重要的律法;甚至還有人為了堅持「吃素的主張」和「方便拿錢」的破戒行為,竟然痛罵五百阿羅漢結集律藏時違反「小小戒可以捨」的佛旨,豈能不捨棄這些「小小戒」?事實上,就連「75學處」那麼微細的生活起居細節,五百位阿羅漢與轉述「小小戒可以捨」的阿難尊者都不敢說它們是小小戒了,更何況是「主張吃素」和「方便拿錢」分別涉及「僧殘」和「捨墮」的重罪。他們似乎全然不知道,所有的戒律都是由佛陀根據僧團實際發生的事件,親自逐一加以制訂、宣告乃至開緣或再度遮止;佛陀從未授權任何一位阿羅漢或僧伽來制戒,因此,無論是任何時代的阿羅漢、僧伽都沒有制戒、修戒、刪戒、廢戒、增戒…的權利,更不要說是一般的比丘或出家眾了。

根據佛陀(佛)親自制定,而經由五百位大阿羅漢(僧)共同結集傳誦的戒律(法),早已是2500年來僧團裡最基本的傳承;一個自稱為世尊弟子的比丘或比丘尼,如果不予以奉行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們對於佛法僧戒已經具有不動搖的純淨信念。其實,一個對佛法僧戒具有真實信心的出家人,如果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難以持守清白的戒律,不妨考慮到上座部的體系去,試著尋找真正持戒謹嚴的僧團作為依止處。縱使發現自己實在沒辦法、不能或不願意持守出家戒律,他也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選擇還俗,認真地持守五戒、布施、作福並享有金錢和五欲之樂,卻仍有機會證得初果;如果真心厭惡五欲紅塵,而且因緣容許的話,似乎也可以還俗隱居,持守八戒、修習四念處或禪定,或許也有可能證得二果乃至三果。如果只是虛榮地被「比丘」或「比丘尼」的頭銜所迷惑,儘管外表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天人師」模樣來,內在卻毫無真實的「戒德」可言,這樣的出家人能有什麼道果可期?

至於那些自己不願意奉行戒律卻反過來抨擊佛陀、正法律和僧伽的出家人,則已經犯下了毀謗三寶的重罪,他們對佛、法、僧三寶根本就沒有絲毫的敬信之心,這些人與外道又有什麼差別呢?他們終生都不可能成就「四不壞淨」而獲得初果,更不要說是更高的果證了。舉個佛世時的嚴重案例:當年提婆達多以「五法(包括不食魚、肉)」的主張,用「非法說法,非律說律」的手段,造成了「破僧(分裂僧團)」、「壞法(毀壞法輪運轉)」的惡業,根據經律一致記載:「提婆達多身壞命終墮入大地獄中!」那些信誓旦旦「主張吃素」卻不持守「過午(日中)不食」戒的出家人,竟然反過來批評正命而活的比丘—依正法律托缽而接受一般飲食。這是否正是「非律(吃素)說律,律(過午不食)說非律。」的典型代表呢?是否應該仔細地研讀巴利《比丘律》之〈僧殘第10、11戒〉,以免重蹈提婆達多的覆轍呢?

至於在家人,如果把這些不持戒或毀謗戒律的出家人奉為僧伽,那可以說是完全不認識佛法僧戒的特質,根本就是與初果背道而馳了。佛世時,有許多居士分別對舍利弗、目犍連…等尊者生起強烈的信心,因而得以往生天界,享有種種福祉。但是,也有比丘因為毀謗舍利弗、目犍連兩位尊者而墮入地獄受苦。因此,初果之難不在於「在家」、「出家」有別,更不在戒條多寡的差異,而是在於信心—不動搖的純淨信念有所區別。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5-02, 17:58

至於在家人,如果把這些不持戒或毀謗戒律的出家人奉為僧伽,那可以說是完全不認識佛法僧戒的特質,根本就是與初果背道而馳了。
---------------------------------------------------------------
如果一個僧人,沒有犯波羅夷,他還是不是僧人?
我們要不要把他奉為僧伽?

如果一個居士,因為一個僧人犯了眾學或者僧殘(這個還不一定)就不把僧人當僧人看。

這個居士完全認識到了佛法僧戒的特質?

即便是僧殘,也還是僧人,是嗎?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5-02, 18:47

slake 寫:無恥比丘Vs.賊住比丘

......

根據佛陀(佛)親自制定,而經由五百位大阿羅漢(僧)共同結集傳誦的戒律(法),早已是2500年來僧團裡最基本的傳承;一個自稱為世尊弟子的比丘或比丘尼,如果不予以奉行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們對於佛法僧戒已經具有不動搖的純淨信念。


一個自稱為世尊弟子的比丘或比丘尼,如果不予以奉行的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們對於佛法僧戒已經具有不動搖的純淨信念。------------------------------------------------------------------

也就是說,不奉行全套的佛時的戒就不可能證初果?這已經超出了我對於前輩的觀感----你不應該還有這樣的觀念啊。

頭像
slake
文章: 462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slake » 2015-05-02, 20:06

文中已經說明,我根據論書以「賊住比丘」來看待他們,如果他們不懺悔、改正,是否能證初果呢?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5-02, 21:25

首先要明確,佛經當中的 聖戒成就不是如妳所理解的那樣:

佛陀(佛)親自制定,而經由五百位大阿邏漢(僧)共同結集傳誦的戒律神聖不可更改壹點點.

也不是說,對於上面的戒律必須全套絲毫不差的奉行才能成就 初果或者四果.

聖戒成就 是 果(滅)不是方法(道),能否證果和道有關系, 和果沒有關系(否則就是循環論證).

所以,妳的整個論述都有問題.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5-02, 21:34

slake 寫:文中已經說明,我根據論書以「賊住比丘」來看待他們,如果他們不懺悔、改正,是否能證初果呢?
雜阿含中的「賊住比丘」須深也是在聽了佛陀說法----證初果之後---再懺悔改正.經文你自己可以查,我也可以後面補上.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5-05-02, 22:45

freshman 寫:
slake 寫:文中已經說明,我根據論書以「賊住比丘」來看待他們,如果他們不懺悔、改正,是否能證初果呢?
雜阿含中的「賊住比丘」須深也是在聽了佛陀說法----證初果之後---再懺悔改正.經文你自己可以查,我也可以後面補上.
【雜阿含經】第347經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盤。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凈

爾時。須深見法得法。覺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心得無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過。我於正法中盜密出家。是故悔過。

-------------------------------------------------------------

經文明確記載,即便如須深有意盜法的賊住比丘,在悔改之前,也能證初果。

頭像
aller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13-03-05, 08:00

文章 aller » 2015-05-03, 13:04

這是原始經文裡很有名的案例!
對象是為了追求名聞利養的外道們所共推的聰慧者須深,須深不僅聰慧,而且還懂得不齒下問,更能自省懺悔,難能可貴。
最初,須深本意雖意在盜法,但,在佛僧團中受具足戒,嚴守戒律(聖戒)日久,更何況須深的下問者是慧解脫的羅漢(僧),開導者是釋迦摩尼佛(佛),開導方法是緣起法(法),能得法眼淨實在不意外!
現今呢????
唯一相同的,是目標一致,都是追求名聞利養!
充其量地,應只能稱他們是剃髮沙門。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