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lkjh
- 文章: 649
-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由 lkjh » 2010-10-24, 19:43
carnation 寫:
為避免斷章取義,這邊以上我引言全部。
這位法友,您陷在四聖諦有一個『因果』『順序』的思維中了!
對照一下中巴:
苦 Dukkha
集 Dukkha Samudaya
滅 Dukkha Nirodha
道 Dukkha Nirodha Gamini Patipada Magga
.......
而37道品,簡單說,佛陀初轉法輪時,只講了八正道而已。其他的29個方法,是往後說法過程中由八正道衍申出來的相輔相成的方法。
您好,請問「向二果」的意思真的是指您已證初果,七有天人,邁向二果,必成羅漢了,是真的嗎?
若是真的,我想您應該可以解答九成以上有關佛法的問題吧。請問您有個人作品嗎?您的網站中自己的意見似乎很少啊。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10-10-25, 09:16
potato 寫:然後,樓主還要把自己理解的這個“四聖谛”系統,去跟其它解說四聖谛的經篇、經文對照,看看在法義上能不能相符合。也許,這是一個可以思考一番的問題。
考察《雜阿含》389經的比喻,俺還是覺得不妥。按 389經的第四個比喻,“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于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于未來世永不複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假如這是指“苦滅”聖谛,那麽“苦滅”的意思就成了:苦完全滅除的狀態(即最後的結果:涅槃)。
而讓我們來參照其它經篇,可以發現,苦滅不僅僅指“苦完全滅除的狀態”(即涅槃),苦滅是苦滅除的過程(並導向最後的涅槃)。從修行到初果,從初果到四果,苦是漸漸滅除的。《相應部》56. 51經、56. 52經的比喻,佛說修行者已滅除了許多許多苦,只有少許的苦殘存,還要“極七返”“最多七次的 [轮回] 狀態”繼續修行、滅除。可見,即使按樓主依《雜阿含》389經理解的這個“四聖谛”,苦滅也不應該僅僅指“苦完全滅除的狀態”。
通過這樣的比較分析,可知
《雜阿含》389經的第四個比喻,在法義上是不妥的。而且,四個比喻的次序與後文的四聖谛的解說次序相錯。
瑪欣德尊者說:“漢譯「四阿含」分別屬於法藏部、說一切有部等部派經典,……,經由古印度的俗語改爲古梵語,再由梵文轉譯爲古漢語,在漫長曆史裏不斷流傳、轉譯、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內容摻雜、缺失,卷數次第錯誤,乃至字句訛誤、語義不明、難解晦澀的經文的問題。”(http://sss2002.51.net/books/butong.html)看來,389經的經文就是一個“字句錯雜、語義不確”的例子。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0-10-25, 16:13
potato 寫:看來,389經的經文就是一個“字句錯雜、語義不確”的例子。
我的看法與法友相反。
在我看來,389經“字句順當、語義明確”。
389經四個比喻就是在比喻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次序如上,毫不含糊。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10-10-25, 21:21
bigboll 寫:(第2頁)若道諦的意思就是滅苦的種種方法,那滅諦就不得不解釋成『苦的滅除』了,因為滅諦若再解釋成 『用種種方式來滅除苦』,就跟道諦重複了。
而『苦的滅除』也就是『滅諦』變成只能是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對於苦已經滅除的『狀態』,既然如此,『苦集道滅』這種倒裝語的出現就是一種必然。因為不經過『道諦』就無法達成那種狀態(滅諦)。
如此就變成『苦集道滅』了。
所以把道諦當做是八正道就是『道滅』倒裝的主因。
可是翻遍阿含經,應該是找不到『苦集道滅』這種順序的,且依照雜阿含389經,就不是把道諦解釋成『方法』,反而當做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五 [蕴?] 已經滅除的『狀態』。
所以,如此看來把道諦解釋成八正道,是有機會是歷史的玩笑的,是有這個可能的。
bigboll 寫:(第3頁)我也知道只要是論及四聖諦的意義,基本上都是把道諦解釋成八聖道。但像雜阿含389經不以道諦為滅苦方法的譬喻也確實存在。當然在篇幅上,將道諦解釋成八聖道是占絕對多數,而將道諦譬喻成一種『結果』(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的篇幅我目前只知道醫喻經。而八聖道明顯是『方法』,而非『結果』。
如此,就變成四聖諦可能可以有兩套解釋方式。這就令人玩味了。
而根據醫喻經的解釋方式,在我看來是更能彰顯『滅苦』概念與進程的方式,且把道諦當做八聖道會讓我產生理解上困難和心理受持上的衝突,也會產生順序上的改變。
前面的討論,是由于對“苦滅道跡是不是八支聖道?”這個問題而引起。
樓主就是因爲依《雜阿含》389經的第四個比喻,而認爲“苦滅道跡有可能不是八支聖道”,而可能是指“結果”:一種苦已滅除的“狀態”。
upasaka 寫:在我看來,389經“字句順當、語義明確”。
389經四個比喻就是在比喻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次序如上,毫不含糊。
請問 upasaka法友,你理解的“苦滅道跡”是什麽,是不是八支聖道?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10-10-26, 21:25
苦滅道跡是八正道。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yusheng
- 文章: 92
- 註冊時間: 2013-11-11, 08:00
文章
由 yusheng » 2013-12-26, 13:41
這是一個好的問題。
不論其他,單就為何[道]為四聖谛之末,這其中有一極為重要之意義。
佛陀說法,重在親身證知; 你可以自恃學得許多佛學知識,你從聽聞中積累許多知識,你了解佛說的修行道路的每一個描述,但,你必須去親身證知,你只有在親自去走那條道路之後,你才能夠宣說你證知那道。如此,道為四聖谛之未.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3-12-26, 14:45
如果你有看過第四個聖諦的八正道,應該會看到第一個就是正見,結果又連結到第一、二、三個聖諦,所以你的理由馬上又被推翻了。
說法一定會有個先後順序,但那不代表學習就必須把這些東西拆成片段,並認為其有學習的先後順序。我想應該不會有個人能夠看見苦,卻不知道第二、三、四個聖諦的。
-
yusheng
- 文章: 92
- 註冊時間: 2013-11-11, 08:00
文章
由 yusheng » 2013-12-26, 16:32
Dogbert 寫:如果你有看過第四個聖諦的八正道,應該會看到第一個就是正見,結果又連結到第一、二、三個聖諦,所以你的理由馬上又被推翻了。 說法一定會有個先後順序,但那不代表學習就必須把這些東西拆成片段,並認為其有學習的先後順序。我想應該不會有個人能夠看見苦,卻不知道第二、三、四個聖諦的。
我不會這麽認為。當然這個問題涉及整個修行層面,要講清楚不太容易,我只能夠簡要的表示看法:
1 四聖谛本身有著甚深的意味,證知四聖谛已是初果; 我更多會把八正道作為通向證知四聖谛的道路,是准备,前奏,基础。
2 四谛分別: 苦一名色,集一此有彼有,滅一此無彼無,道一知名色無常
整體而言,四聖谛是,知名色,知名色的集與滅(知缘起),知集起的名色在有限的輪回之後不再生(知无常一凡是集法都是滅法)。
于此,四谛有次序; 也于此,這個次序的理解很重要。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13-12-26, 17:04
所以前面三個聖諦的理解又連結到第四聖諦八正道的正見去了,這下你的次序說又被推翻了,你要不要先想好再說,一直自相矛盾也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