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man 寫:如果是不現行的,就意味作沒有人(無論聖者還是凡夫)能夠觀察得到。也就談不上“已生的惡要斷除”。也就談不上“知一法斷一法”。也就談不上“對於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要證智、遍知。”
總之,也就談不上修行。
所以,解讀為“不現行”的煩惱,不如解讀為“隱藏難知”的煩惱。要知道它們,了解它們,斷除它們。
所以,我個人認為,南傳論藏在這點上,安立“不現行”的煩惱,是一大敗筆。不僅僅不需要,而且障礙正法。
今天偶爾想起了一篇經文,放在這裏非常合適,就是“燃燒經”
——《相應部·六處篇·六處相應·一切品第三·燃燒經第六》
「諸比庫,一切在
燃燒。諸比庫,如何爲一切在燃燒呢?諸比庫,眼在燃燒,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觸在燃燒,緣於此眼觸而生之受,
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其也在燃燒。以何燃燒呢?我說以貪之火、以瞋之火、以癡之火燃燒,以生、老、死燃燒,以愁、悲、苦、憂、惱燃燒。
http://dhamma.sutta.org/books/mahinda/0 ... ojing.html
為何非常合適呢?
1)參看上面提到的雜阿含215經「世尊說現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世尊!雲何為現法,……乃至緣自覺?」。
這裏說的眼(等)在
燃燒,對應了雜阿含215經的「滅熾然」,而(正)
在燃燒對應了雜阿含215經「不待時」。
看得出來,眼(等)在燃燒是
現在進行時。也就是正在現行。
如果不現行的話,如何說是“在燃燒”呢?應該說是“會燃燒”才對啊。
2)參看中部44經
「又,聖尼!樂受潛伏什麼煩惱?苦受潛伏什麼煩惱?不苦不樂受潛伏什麼煩惱呢?」
「毘舍佉學友!樂受潛伏貪煩惱潛在趨勢,苦受潛伏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不苦不樂受潛伏無明煩惱潛在趨勢。」
《相應部·燃燒經第六》也提到了“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不過,這裏直接了當地說:
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其也在燃燒。以何燃燒呢?我說以貪之火、以瞋之火、以癡之火燃燒。
很清楚了,被他們拿來證明有“不現行”的“潛伏煩惱”的經證(中部44經)根本不能證明他們的理論。
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其也
在燃燒。看到了吧?現在正在燃燒。
如果他們的所謂的“不現行”的“潛伏煩惱”可以成立,如何理解《相應部·燃燒經第六》的正在燃燒?如何理解雜阿含215經的「不待時」「滅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