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
澄清一下“解悟禪法”對此的態度。
當我能夠看到“自心相”後,會清楚“知道”法的內容,也會有非常快的判斷,判斷就“意味作”有標準:善惡的標準。
在進入初禪前,會發現“五蓋”很多,貪欲,嗔恚,惛沈,掉舉等,一個一個連續生起,並且持續不斷生起。生起的當下,知道它們並且一一標記它們。間歇地要判斷這是“惡不善法”,告訴自己這些要斷除,要生起這個“意願”。
念住呼吸,念住身體,念住“自心相”的時候,會發現有尋,伺,喜,樂生起,一個一個連續生起,並且持續不斷生起。生起的當下,知道它們並且一一標記它們。間歇地要判斷這是“善法”,告訴自己這些要培養,要使它們連續保持,要生起這個“意願”。
如果用打麻將牌的比喻就是這樣的:摸到一個,就認識它,判斷它,是好牌,要善待,要它持續來(就像是留在自己手上一樣);是壞牌,要厭惡,要它不要再來(就像是將它打出去)----四正勤。
所謂的“摸一張丟一張”不用我操心,這是自動的。我只是在意“去除惡,培養善”。等到手裏的牌全部變成了“好牌”,四禪支完全純粹的全時間展現----善心一凈性成立(也就是沒有一點“惡不善法”現形了)----進入初禪。
註意,這個“惡不善法”指的是欲界的五蓋。這個是初步的修行。
再往深走,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二,三,四禪的方向,另一個是二,三,四果的方向。這就是“轉轉深,轉轉勝”了,先不談了。
解悟禪法(暫定名)
渴望好牌来,这是微细的贪,不希望坏牌来,这个是微细的嗔,二者都是要去除的。freshman 寫:
如果用打麻將牌的比喻就是這樣的:摸到一個,就認識它,判斷它,是好牌,要善待,要它持續來(就像是留在自己手上一樣);是壞牌,要厭惡,要它不要再來(就像是將它打出去)----四正勤。
实际上只要觉知恶心所,则恶心所必定减少。恶心所减少,则善心所必定增加。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干预,唯一要做的就是生起正念,觉知恶。生起正念就是生起善心所,善恶不两立,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丢是极为关键的,这个丢,不是自动过程,而是主动的。因为心的主要习性是粘连执取目标,是贪。并且证涅槃的前提就是必须要舍弃五蕴,这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所謂的“摸一張丟一張”不用我操心,這是自動的。我只是在意“去除惡,培養善”。等到手裏的牌全部變成了“好牌”,四禪支完全純粹的全時間展現----善心一凈性成立(也就是沒有一點“惡不善法”現形了)----進入初禪。
而丢的心理倾向,一方面去贪,一方面为涅槃奠定基础。
当无贪和无嗔高度平衡,达到行舍,然后在此基础上放下名色,于是识熄灭,进而名色熄灭,涅槃被证。
识和名色的生起是因为执取,识和名色的熄灭,是因为放下,佛法也称为厌离。
解悟禪法經得起經典的檢驗。和三十七道品的吻合度非常高。
在去除惡法,增長善法方面,要有意願,也可以說是欲。
《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一五經》記載阿難尊者說,以欲斷欲:
‘友阿難!斷欲,有何之道、有何之跡耶?’
‘婆羅門!於此有比丘,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地……心
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婆羅門!此為斷欲之道、之跡。’
六 ‘友阿難!若然,則為無邊而非有邊,以欲斷欲者,無有是處。’
‘婆羅門!然則,我問汝,隨所好應答。
七 婆羅門!於汝意雲何?汝先前有往阿蘭若之欲,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欲止滅耶?’
‘如是,友!’
現在很多主流禪法,一上來就說,“不帶欲望不帶預設不帶判斷地”觀,解悟就是要讓大家了解,或許他們錯了。
阿難尊者說,以欲斷欲,不說“以無欲來斷欲”。值得註意。
其實,解悟禪法除了延續阿難尊者所主張的“以欲斷欲”之特點外,我還發現了具體的“除惡揚善”的技巧。不過,為了不讓“盜法者”拿去補充他們的邪說,混淆是非,我制訂了一個原則:在網上只公開原理,不談技巧。
在去除惡法,增長善法方面,要有意願,也可以說是欲。
《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一五經》記載阿難尊者說,以欲斷欲:
‘友阿難!斷欲,有何之道、有何之跡耶?’
‘婆羅門!於此有比丘,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地……心
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婆羅門!此為斷欲之道、之跡。’
六 ‘友阿難!若然,則為無邊而非有邊,以欲斷欲者,無有是處。’
‘婆羅門!然則,我問汝,隨所好應答。
七 婆羅門!於汝意雲何?汝先前有往阿蘭若之欲,已至阿蘭若,則其所生之欲止滅耶?’
‘如是,友!’
現在很多主流禪法,一上來就說,“不帶欲望不帶預設不帶判斷地”觀,解悟就是要讓大家了解,或許他們錯了。
阿難尊者說,以欲斷欲,不說“以無欲來斷欲”。值得註意。
其實,解悟禪法除了延續阿難尊者所主張的“以欲斷欲”之特點外,我還發現了具體的“除惡揚善”的技巧。不過,為了不讓“盜法者”拿去補充他們的邪說,混淆是非,我制訂了一個原則:在網上只公開原理,不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