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6:19
freshman 寫:你還是沒有理解我的意思。我沒有反對觀無常。我是說,觀無常是法念住的內容。
還有,我反對的是這樣的思路:
觀身體等升起,滅去的現象=觀生滅=觀無常。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佛經當中的“觀身體等升起,滅去的現象”,這是在觀正在發生的法。南傳論中叫“真實法”,北傳的叫“現量”,譚尼沙羅比丘也教大家要觀正在發生的法,他就沒有說,這是觀無常。
唉,你对南传的了解太少了啊。
其实你这个说的是观察诸法的自相,这确实是禅修前期的主要内容啊。
有为法分自相和共相,自相就是现象本身独自的特性,比如观腹部起伏的涨和瘪,疼痛的痛,腿麻的麻,贪心的贪,嗔心的嗔。
通过对这些自相的观察,一方面不断消弱五盖,另外一方面提高观察力,为后面的观察无常,苦和无我的共相打下基础。
当五盖逐渐减弱,明辨力越来越高,此时禅修重点将由观察诸法的自相转向到无常共相的观察上,这个时候重点将转向生灭和不能持续的共同特性,进而认识到有为法刹那生灭,以及逼迫性的苦,同时认识到当中无有任何主宰性的恒常实体,进而认识无我。
南传的观刹那生灭,本就包含着很多内容,哪里是你想象就是简单的生灭呢?
不仅还要观察自相,共相,还要观察有为法为什么会生起,这个就是集,是产生缘摄受智的关键。
你在指责南传禅法的时候,能不能先了解一下别人到底是如何做的,好吗?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6:44
freshman 寫:再補充一下元亨寺的翻譯:
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
正知是指对当下的现象的抉择,侧重于共相,这属于慧的内容,其中的生灭性就属于正知的范畴。
而正念则是对现象的觉知,比如觉知到贪,觉知到嗔,觉知到痛,这个才是你所说的内容,即我前文所说的自相。
如果没有对自相的敏锐观察,是很难观察到无常的共相的。刚开始有为法的自相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就像麻将桌上的一堆麻将,胡乱混在一起。通过正念觉知,明辨每个有为法的自相,知道痛是痛,贪是贪,这就类似摸牌,一次摸一个就够,别胡乱抓一大把。摸到一个(正念),看看是啥牌(自相),然后立即丢掉,不贪恋,也不排斥(有利于除贪,嗔和掉举),摸到一个再看看什么了,然后再丢,这个过程不断强化,则必定会导致五盖越来越减少,毗婆舍那的定力越来越强,为观察生灭无常的共相打下重要基础。
由于定力加强,“心感觉会越来越明亮,敏锐力越来越提高,这个时候有为法生灭的特性开始凸显,禅修者将有机会观察到速度越来越猛烈的生灭。而此时的认识,就是观智的关键,是否能产生观智,那就要看禅修者正见的基础以及自身慧的程度了。
整个过程是在没什么难的。不明白有什么好争的?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6:56
freshman 寫:
帶預設----大範圍是佛法的框架,小範圍是有善惡----趨向涅磐(或初禪)的是善,遠離涅磐(或初禪)的是惡。
帶判斷----當善法升起時,知道是善法,保留或使之增長;當惡法升起時,知道是惡法,要去除之。所以,在很多關於心念住的經裏都說到:心貪則知道心貪。
(生滅)的法有善惡的內容的區別。
(法)的生滅,不論善惡,所有的法都是生滅,生滅,,,,,
不带预设,是指不能带有成见,这样会遮蔽有为法的实相,导致观察的扭曲。是什么就是什么,如实观察。
而判断就是择法觉支,这个怎么能没有呢,没人反对这个啊。
禅那的培养过程,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去除恶法(五盖),增长善法(五禅支)的过程吗?如果没有判断,没有择法,光是傻观生灭怎么可能会有禅那呢?
这些南传尊者很多书里面其实都讲过,是基本常识,你没读过还是读不懂?
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观刹那生灭打基础的,而刹那生灭包含着很深的内容,对它的认识,是观智生起的关键。也并非只要观察刹那生灭就一定有观智的,关键是对它的智性认识,因为解脱靠的是慧!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3-10-24, 17:04
是“如覺”吧?說實在的,你的那套理論,我是沒有一點興趣。
希望你離開這個貼子。謝謝。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7:05
当一次正念觉知夹杂着模糊的很多有为法的自相,又是痛,又是嗔,还有想,这个是似相,此时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当有为法的自相越来越清晰,不再混杂,这个是取相,这个时候会发现有为法是颗粒性的,一个一个分立性的相续生灭,这个就为认识无常打下重要基础。因为实际无常的现象在此时已经出现了,剩下的就是能否认识它的问题了。
无常不是简单的生灭,不是简单的变化,这个我强调很多次了。它本身包含着很多内容。
如觉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7:09
freshman 寫:是“如覺”吧?說實在的,你的那套理論,我是沒有一點興趣。
希望你離開這個貼子。謝謝。
呵呵,千万别有兴趣。
你胡搞出一套自己的禅法,错误指责南传的禅法,我当然要管。
虽然我不是南传的,但是我对颠倒和扭曲很敏感。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13-10-24, 17:19
希望你另開一貼,專門批評“解悟禪法”,必要時我會回應。盡管我不願意回應你的絕大部分的貼。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7:35
freshman 寫:法蘊足論六卷三頁雲:心一趣性者:雲何心一趣性?謂尋伺寂靜故;心不散不亂不流,安住一境(解悟理解:安住於純一為善的境界);故名心一趣性。
你理解错了,每个刹那其实都有心一境性的,因为它是一个遍一切心所,但是一般人几乎每个刹那也有掉举心所,而且掉举心所比较强。所以导致无定力。
你目前对五蕴生灭的机制显然还不真正明白,也可以说你至今都还不了解无常是什么,所以才会犯这种糊涂。
五蕴过去当下未来的相续生灭用下图简单表示。
A1-A2-A3
| | |
B1-B2- B3
B是能缘,A是所缘,A2B2表示当下生起的一对能缘和所缘,而心一境性就是作为能缘的B2牢牢的盯住所缘的A2,不贪恋过去的A1(过去法),也不向往未生起的A3(未来法),不摇晃,这就是心一境性,反之就是掉举,这种微观上心的摇晃,将会导致宏观上一个人不能控制的胡思乱想,无法守住当下出现的目标。
每个刹那守住当下生起的这一境,这个就是经典所说的随观,虽然这个所缘的一境每刹那可以不同,比如有时是痛,有时是痒,有时是腹部的涨或者憋,但这完全不影响禅定,而并不是时时刻刻守住固定目标不放或者持续保持某个心(含有常见倾向)。后者是外道的禅定。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7:38
freshman 寫:希望你另開一貼,專門批評“解悟禪法”,必要時我會回應。盡管我不願意回應你的絕大部分的貼。
没兴趣。
-
rujue
- 文章: 39
- 註冊時間: 2012-11-01, 08:00
文章
由 rujue » 2013-10-24, 17:46
rujue 寫:
每个刹那守住当下生起的这一境,这个就是经典所说的随观,虽然这个所缘的一境每刹那可以不同,比如有时是痛,有时是痒,有时是腹部的涨或者憋,但这完全不影响禅定,而并不是时时刻刻守住固定目标不放或者持续保持某个心(含有常见倾向)。后者是外道的禅定。
我文章的守住,只是一个方便说法,不要理解成死死的守住一个目标不放。
实际上所缘境每个刹那都在不断的变的,唯一要做的就是生起密集的正念,紧密的觉知当下生起的身心现象,能觉知到多少就觉知到多少。
在正念觉知的过程当中,实际就已经包含了对所缘的紧盯,只是自己不能清楚觉察而已。
痛,痛,痛。。。。一次一个目标,当下只有痛和觉知痛的心,二者不同,除此无它,这个就是名色分别智。
而每一次痛的产生,实际是分立的,一个一个的,并非真正持续存在的,在这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趣而深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