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沒人指導,產生錯誤知見這並不少見。62種見中有不少是禪修很好到了有神通的地步產生的錯誤知見。如果大念住經、中阿含62經和雜阿含200經你都解不清,那麼你對其它經的解讀是否正確也需考察后才知道。freshman 寫:我不只是根據雜200經,還根據《相應部22相應102經〉,正觀無常<雜第一經>,隨觀無常正在出息<入出息念經>) ,還根據和四預流支/世間出世間八正道/相關的諸多經典相互印證。可以說,證據逐漸成鏈了。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根據我自己的實證。沒有這個做根據,我不會有這個底氣。
解悟禪法(暫定名)
再補充一下元亨寺的翻譯:
或於身/受/心/法,觀生法而住;於受,觀滅法而住;又於受,觀生滅法而住。
莊春江的翻譯:
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
所以,我看到,無論坦尼沙羅的翻譯,還是印度內觀研究所的翻譯,還是元亨寺的翻譯,還是莊春江的翻譯,這句被你認為是觀無常的話,其實都是在講觀正在發生的法----重點是法,法在升起/滅去.重點不是生滅.
為何要在這個問題上仔細分辨呢?正統南傳說是觀真實法.真實法有四種,色,心,心所,涅磐.
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
或於身/受/心/法,觀生法而住;於受,觀滅法而住;又於受,觀生滅法而住。
莊春江的翻譯:
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
所以,我看到,無論坦尼沙羅的翻譯,還是印度內觀研究所的翻譯,還是元亨寺的翻譯,還是莊春江的翻譯,這句被你認為是觀無常的話,其實都是在講觀正在發生的法----重點是法,法在升起/滅去.重點不是生滅.
為何要在這個問題上仔細分辨呢?正統南傳說是觀真實法.真實法有四種,色,心,心所,涅磐.
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元亨寺的譯本是從日文翻譯的,而不是從巴利原版。集可以翻譯成生,只是集的內涵更豐富。
從英文的用詞origination和巴利原文看都是集,所以莊春江翻譯的是最合乎中國人譯經傳統的。
對我來說,翻譯成生還是集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都是無常的體現。因你只承認觀無常是一個法及其集與滅,故此才需要精確地還原到巴利文的意思。
你這樣的說法‘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我是覺得有些問題。第一觀智名色分辨智,能清楚辨名色,不可能說到了生滅隨觀智分不清名色了吧。比如說‘皮夾克’賢友在佛緣論壇上提到心‘射向所緣’,這是說的什麽,你如何理解?
當觀智更敏銳的時候,能看到更快速的生滅,如果要觀察一個法,應該可以看得更仔細,而不是相反。
從英文的用詞origination和巴利原文看都是集,所以莊春江翻譯的是最合乎中國人譯經傳統的。
對我來說,翻譯成生還是集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都是無常的體現。因你只承認觀無常是一個法及其集與滅,故此才需要精確地還原到巴利文的意思。
你這樣的說法‘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我是覺得有些問題。第一觀智名色分辨智,能清楚辨名色,不可能說到了生滅隨觀智分不清名色了吧。比如說‘皮夾克’賢友在佛緣論壇上提到心‘射向所緣’,這是說的什麽,你如何理解?
當觀智更敏銳的時候,能看到更快速的生滅,如果要觀察一個法,應該可以看得更仔細,而不是相反。
有些問題很難說清楚,比如你說我“只承認觀無常是一個法及其集與滅”,不是這樣的,真像是什麽呢?真地說不清。“觀無常”是一個比較高難度的技巧,要有心念住的基礎才好說。
其次,關於“名色分辨智”也不容易說清楚,總之,我認為你們把這個問題搞錯了。不是你們所理解的那樣,可以說,你們沒有一個人真地證到了“該智”,有些人是與之“失之交臂”,有些人是連邊都沒有摸上。我這樣說有些殘忍,但是我有必要表面自己的觀點。
下面的問題比較容易:‘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你覺得有些問題。
我說具體一些。
你們的主張是:不帶預設,不帶判斷的如實觀生滅----是什麽就觀什麽,是吧?
我主張不同,我主張是要帶預設,帶判斷。如何是帶預設,帶判斷?
帶預設----大範圍是佛法的框架,小範圍是有善惡----趨向涅磐(或初禪)的是善,遠離涅磐(或初禪)的是惡。
帶判斷----當善法升起時,知道是善法,保留或使之增長;當惡法升起時,知道是惡法,要去除之。所以,在很多關於心念住的經裏都說到:心貪則知道心貪。
這就是我所謂的,重點是觀(生滅)的法,不是觀法的生滅----
(生滅)的法有善惡的內容的區別。
(法)的生滅,不論善惡,所有的法都是生滅,生滅,,,,,
其次,關於“名色分辨智”也不容易說清楚,總之,我認為你們把這個問題搞錯了。不是你們所理解的那樣,可以說,你們沒有一個人真地證到了“該智”,有些人是與之“失之交臂”,有些人是連邊都沒有摸上。我這樣說有些殘忍,但是我有必要表面自己的觀點。
下面的問題比較容易:‘觀法就要知道內容,叫正知.內容才會有色,心,心所,涅磐等得分辨.觀生滅就不需要知道內容,無論內容,知道生滅生滅,越來越快,,,,,’你覺得有些問題。
我說具體一些。
你們的主張是:不帶預設,不帶判斷的如實觀生滅----是什麽就觀什麽,是吧?
我主張不同,我主張是要帶預設,帶判斷。如何是帶預設,帶判斷?
帶預設----大範圍是佛法的框架,小範圍是有善惡----趨向涅磐(或初禪)的是善,遠離涅磐(或初禪)的是惡。
帶判斷----當善法升起時,知道是善法,保留或使之增長;當惡法升起時,知道是惡法,要去除之。所以,在很多關於心念住的經裏都說到:心貪則知道心貪。
這就是我所謂的,重點是觀(生滅)的法,不是觀法的生滅----
(生滅)的法有善惡的內容的區別。
(法)的生滅,不論善惡,所有的法都是生滅,生滅,,,,,
跟老師學是應該的,如何分辨是大問題。緊跟一個錯老師會耽誤你們幾輩子。
閑話少說。隨眠煩惱就是惡,不分辨它們如何去處它?
就像一個外科大夫來治病,那些是壞的必須切除,那些是好的,必須保留。所以,分辨善惡是一個從頭到尾的功夫,八正道當中的四正勤(去處惡,培養善)也是從頭到尾的功夫。
只是這個善惡的標準可以按照修行的階段不同而有區別。
以初禪為目標,五蓋是惡,所以要分辨五蓋,去除它們,遠離它們,可以達成初禪。
以涅盤為目標,貪噌癡都是惡,所以要分辨它們,去除它們,遠離它們,可以達成解脫。
“知道好壞卅善惡的標準”就是正見,“念住它們”就是正念,“知道它們的好壞”就是正知,“培養好去處壞”就是正勤。
這可不是只在培養心清靜的階段才有用。這是八正道。是通向解脫的唯一道路。
閑話少說。隨眠煩惱就是惡,不分辨它們如何去處它?
就像一個外科大夫來治病,那些是壞的必須切除,那些是好的,必須保留。所以,分辨善惡是一個從頭到尾的功夫,八正道當中的四正勤(去處惡,培養善)也是從頭到尾的功夫。
只是這個善惡的標準可以按照修行的階段不同而有區別。
以初禪為目標,五蓋是惡,所以要分辨五蓋,去除它們,遠離它們,可以達成初禪。
以涅盤為目標,貪噌癡都是惡,所以要分辨它們,去除它們,遠離它們,可以達成解脫。
“知道好壞卅善惡的標準”就是正見,“念住它們”就是正念,“知道它們的好壞”就是正知,“培養好去處壞”就是正勤。
這可不是只在培養心清靜的階段才有用。這是八正道。是通向解脫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