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c2 寫:wong2013 寫:..
當你看時,就只是看,當你聽時,就只是聽;當你嗅、嚐、觸時,就只是嗅、嚐、觸;當你認知時,就只是認知。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時不要有價值判斷,也不要有因循舊習的分別心。..
。
這應是出自Bahiya經,也是提倡內觀禪法的老師可能引用的一段經文,有的老師更依此強調所謂的bare attention,但我懷疑這段經文是否適合做為一般初學者修習正念samma sati 的準則?譚尼沙羅尊者和阿姜布拉姆(Ajahn Brahm)都有相關的評論,可參考.
ps雜阿含312經SN35.95有類似的文句
謝謝法友提出指導,末學認為這個Bahiya經的開示是非常明顯的四念住精華,而四念住也就是內觀禪,內觀禪是佛陀正法裡修持戒、定、慧的精義。一般初學者修習正念理應以包含佛陀正法裡戒、定、慧的精義的準則來進行禪修。
當我們連接"長部22大念住經"的部份,就可以端視出如實觀察和感受的真理是否和Bahiya經的開示存在共通,別忘記身念住和受念住的修持圓滿之際,其餘兩種念住也會自然鞏固,這是重點。
然而,我們嘗試先把"內觀禪法"的老師是否依此開示強調所謂的bare Attention"放在一旁,我們嘗試分析這個開示是否有如實觀察的成份和共通的準則,原則上只要在感受上和心的最深層有用功之效,那麼這些老師如果依此開示的內容來教導初學者進行如實的觀察,理應是同樣可以達到究竟的真理,也就是佛陀發現身心和念頭感受的關連。而這個問題有如這個"初果聖者能否體驗涅磐?"的主題一樣存在着爭議,讓末學引用瑪欣德尊者的答疑文集部份和葛印卡老師的紀錄來作出另一種詮釋。
願一切衆生了知實相
願一切衆生快樂
願一切衆生和諧
願一切衆生安詳
願一切衆生以實修禮敬本師釋迦牟尼佛陀!
瑪欣德尊者的答疑文集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8157
問:入般涅槃就是沒有了嗎?但是一果、二果、三果,有分怎麼沒有呢?還是就是最多來世間幾回的分別呢?那佛陀入般涅槃,初果入了般涅槃能不能見到佛陀?
答:我們不能夠把涅槃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我們只能用一些否定,什麼是涅槃?涅槃在經典裡面講到:貪已經滅盡了,嗔已經滅盡了,痴已經滅盡了,這個叫做涅槃。在涅槃中沒有煩惱,涅槃本身是無為法,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思維或是用一種邏輯去思考它、猜測它。涅槃是現證的而不是猜測的。但是我們不能說涅槃是沒有。如果說入了涅槃就是沒有的話,那麼我們將會犯了佛陀不回答的十四個問題:如來死後是存在嗎?如來死後不存在嗎?如來死後存在又不存在嗎?如來死後即非不存在又非非不存在嗎?我們將會陷入這些問題當中,這些問題連佛陀都不回答,為什麼呢?超越我們的思維範疇。所以這些叫做無記,就是不回答。但是一果、二果、三果有分別嗎?我們說初果、二果、三果可以證入涅槃,所有的聖者都可以體驗涅槃,體驗涅槃的心叫做果心。但是,唯有四果阿拉漢聖者在這個五蘊身離散了、滅去之後,我們才叫做入般涅槃,這種涅槃稱為無餘涅槃。只要還有生命,如果想要體驗涅槃的話,他就會升起果心在體驗涅槃。如果我們打一個比喻:初果聖者體驗的涅槃就是體驗百分之二十五的涅槃,二果聖者體驗的百分之五十的涅槃,三果聖者體驗的百分之七十五的涅槃,阿拉漢聖者體驗的百分之一百的涅槃,只能這麼樣說。因為涅槃本身始終都是涅槃,涅槃本身沒有說你的涅槃、我的涅槃、我的涅槃比你的涅槃更殊勝,而你的涅槃低一點,沒有這樣的分別,如果你有這樣的分別的話你體驗的不是涅槃。由於同果心對涅槃的體驗程度不同而已。佛陀在他八十歲那一年,在古西那拉(Kusināra),他的五蘊離散,那個時候叫入涅槃。但是初果是不能入般涅槃,初果聖者如果想要見到涅槃,他可以入果定,入果定之後他的初果果心可以取涅槃為目標,只是這樣而已。
葛印卡老師的紀錄 再會正法兄弟--紀念柏卡西醫師(1912-1998)
http://www.udaya.dhamma.org/discourse14.htm
舉行了葬禮之後我們返家。因為全家人都是內觀修行者,所以沒有一個人哭泣。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靜坐,以維持一個法的氣氛。傍晚之前,城裏所有的內觀修行人都聚集在一起共修一小時,烏巴慶老師以及師母也參加了。集體共修一小時後,其他不是內觀修行者的親友也來了。在烏巴慶老師的同意下,我講了一個鐘頭的法的開示。聽完開示之後,柏卡西醫師立刻上前對我說,他想參加課程,他問我:「請告訴我下一次課程什麼時候開始。」課程大約是在十五天後開始。我向他保證,我會在事前提醒他。第二天的傍晚同樣有一場法的開示。開示之後,柏卡西醫師再度上前對我說:「下一次課程還要等好一陣子,我希望可以儘快參加課程。」烏巴慶老師恰巧站在旁邊,他看到柏卡西醫師強烈的求法之心,於是同意立刻為他辦一次課程。我們感到很意外,烏巴慶老師竟然會為了一個人辦一次課程。老師並指示我隔天和柏卡西醫師一同前往內觀中心。
隔天柏卡西醫師到了內觀中心,我也準時抵達。另有兩個人也參加了課程。在傳授了觀息法以後,我返回家中,而烏巴慶老師則去上班。一如往常,烏巴慶老師在傍晚時分回到內觀中心,之後到我家來帶領集體靜坐。開示之後他告訴我,柏卡西醫師進步地非常快,我聽了滿心歡喜。
第二天早晨我接到烏巴慶老師的召喚:「你的朋友累積了許多波羅蜜!僅僅練習了一天的觀息法,他已經可以學習內觀了!馬上過來,我必須要立刻傳授他內觀。」我趕去中心參加給柏卡西醫師的內觀傳授,之後才回家。烏巴慶老師在傍晚時再度來家中靜坐並開示。老師非常高興,他說柏卡西醫師在一天的內觀練習之後,已經達到bhanga全身消融的境界,現在已經進入非常深的層次。
第三天早上老師又打電話給我:「趕快過來,你的朋友進展神速,他似乎有累世的波羅蜜,已經達到接近涅槃的境界了。我現在必須傳授他一些必要的指導。」我非常的快樂,立刻趕往內觀中心,坐在烏巴慶老師的旁邊。柏卡西醫師接受了進一步的指導,並且立刻體證了涅槃,也就是超越感官的境界。我的喜悅真是難以言傳。烏巴慶老師也非常高興,他仔細地檢查了柏卡西醫師,發現所有跡象都顯示這是涅槃的境界。我欣喜萬分,我的摯友已經進入解脫之流,成為須陀洹,一個神聖的人。
長部22大念住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search1 ... h=DN22.htm
比丘們!比丘怎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到林野,或到樹下,或到空屋,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他只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 』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 』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 』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 』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吸氣。 』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 』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 』比丘們!猶如熟練的絞車工或絞車工的徒弟,當拉長的時,他了知:『我拉長的。 』當拉短的時,他了知:『我拉短的。 』同樣的,比丘們!比丘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 』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 』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 』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 』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吸氣。 』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呼氣。 』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 』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 』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身體』的念已現起,直到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入出息節終了。
隨觀身‧舉止行為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當行走時,他了知:『我行走。 』當站立時,他了知:『我站立。 』當坐著時,他了知:『我坐著。 』當躺著時,他了知:『我躺著。 』或者,他如身體的動向而了知。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身體』的念已現起,直到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舉止行為節終了。
隨觀身‧正知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穿]衣、持鉢與大衣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飲、食、嚼、嚐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正知節終了。